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 > 国际财经 > 正文

《经济学人》:印度经济腾飞机会千载难逢

2015年02月26日 20:03  新浪财经 微博 收藏本文     
图为《经济学人》杂志封面图为《经济学人》杂志封面

  导读:《经济学家》最新一期封面文章认为,印度有望成为全球最有活力的经济大国,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在过去新兴市场是全球经济的希望所在,但如今给人们带来的更多是悲观。中国经济增长正在放慢。巴西经济深陷滞胀。受西方制裁和油价大跌打击,俄罗斯经济衰退。南非经济效率低下、政治腐败。在对新兴市场的普遍失望中,一个庞大的新兴市场--印度--却鹤立鸡群般地令人刮目相看。

  如果印度经济腾飞,它将成为全球经济的高飞者--不过做到这一点它必须摆脱不利于生产力发展政策的遗产。这一任务落到印度财长阿伦-贾特里(Arun Jaitley)肩上。2月28日他将提出获得选民认可进行官僚主义和振兴经济改革新政府的第一个全面预算方案。1991年7月的标志性预算使印度经济接纳贸易、外资和竞争。如今印度需要同样重磅的预算。

  经济动力

  印度经济的利好因素数不胜数。印度人民富于进取精神,12.5亿总人口中大约一半25岁以下。它很贫穷,因此后发追赶的空间很大:2013年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GDP为5500美元,相比之下中国和巴西分别为11900美元和15000美元。印度经济因地方政府在边界上的征税而支离破碎,不过如果各党派能够支持通过一项货物服务税法,那么将会形成一个真正的共同市场。印度经济的潜力明摆着,问题始终是它是否能够释放潜力。

  对印度乐观的人指出,2014年第四季度印度GDP增速达7.5%,甚至超过了中国。不过单单是这个很多人认为不可靠的数字最不值得大惊小怪。经济基础似乎日益稳定更为重要得多。通胀10%以上高企多年后终于下降一半,经常项目赤字规模已经缩减,卢比币值稳定,股市一片繁荣。而且对于一个石油4/5靠进口的国家来说,大宗商品价格下降也是福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微博]降低全球经济增速预期时对印度经济的预期大体不变。

  深化改革的可能性是印度经济大有希望的真正原因。去年五月印度人民党领袖莫迪(Narendra Modi)因承诺振兴经济而在选举中大获全胜。最初几个月他的政府着力提高拖沓的公共服务和进行其它有用的基础工作。不过新一届政府改革信条的真正检验是贾特里的预算案。

  利用财政和货币纪律锁定利好是预算中容易实现的。国有银行需要资本,而且既然国家不能提供这部分资金,那么贾特里必须让潜在股东相信国有银行的运营会与政客保持距离。

  印度经济要繁荣,还需相应的大胆改革和政治勇气。把人们从收入微薄的农业工作向收入较高更有成效的工作转移,这是久经考验的发展战略。中国崛起以出口导向型的制造业为基础,但印度效仿这一模式的空间有限。供应链的贸易增速已经放缓,而且由于科技进步制造业的劳动力密集程度降低。不过印度仍然可以做得比现在更好。它有世界一流的IT服务行业,该行业仍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而且行业规模太小在下一个十年无法吸收9000万到1.15亿通常受教育程度不高的年轻劳动力。采取混合战略,扩大在产业和服务的全球市场参与是印度的最大希望。要做到这一点,贾特里必须注重土地、电力和劳动力三项生产要素。

  “大象”蓄势待发

  所有因素都对政治敏感,尤以土地买卖为最。与中国不同,印度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早就提出的在孟买建立第二国际机场的计划陷于僵局。上一届政府届满前几个月通过的一项法案使得形势更加恶化,法案要求对土地所有者予以丰厚补偿,大项目要进行社会影响研究,购买土地必须得到至少70%土地所有者的同意。莫迪动用自己的行政权力废除了关键投资征得土地所有者同意的条款。这只是权宜之计,莫迪得使之固定下来,向外界表明黄金地段不给亲信而是给那些能够创造就业的项目,从而赢得他所需要的政治斗争胜利。

  电力,或者更确切地说缺乏电力也是阻碍印度腾飞的因素。一项调查显示,一半的制造商每周被拉闸限电五个小时。从国有垄断企业印度煤炭公司到配电公司,整个电力网络效率低下。本周开始印度向电力、钢铁和水泥公司首次拍卖煤炭开采许可证,这是一个进步。在配电行业引入竞争还需加大努力。受政治家威胁的监管机构将电价限制在供应成本以下--虽然如果人们知道供应可靠的话愿意多付电费而让政治家靠边儿站。

  令人晕头转向的各邦劳动法和全国性劳动法是第三个改革时机成熟的大领域。很多法律还是20世纪40年代制定:有一部法律对工厂所用痰盂的类型和数量作了规定,还有一部要求员工数量超过一百人的企业裁员或关闭需政府许可。为了不超过一百人的上限,很多印度企业维持小规模。大公司则使用临时工予以规避。不到15%的印度工人就业有法律保障。通过制定一部比较简洁的新劳动法,让劳动者享有基本保护但降低企业裁员成本,贾特里可因此避免遏制特权的困难政治斗争。新法将适用于新人,享有优越保护权利的一小部分现有劳动者将维持权力不变。

  困难曾是印度变革的动力。1991年预算是对政府支付危机的反应。现在的危险在于,随着通胀下降和能源价格降低对经济的促进,印度领导人回避为取得持久成功所需的艰难改革。如此将铸成大错。这是莫迪和贾特里让印度一飞冲天的罕有机会。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柠楠/编译)

文章关键词: 《经济学人》印度印度经济新兴市场

分享到: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猜你喜欢
  • 新闻“京城第一贪”之子为救父被诈骗328万
  • 体育NBA哈登两双火箭胜快船 KG回家首秀胜
  • 娱乐曝50岁吴启华失婚沉迷赌博 手气差怒摔牌
  • 财经失业保险费率降至2% 专家称不影响福利
  • 科技中国政府采购剔除思科等国外科技品牌
  • 博客美国《大西洋月刊》:ISIS到底要什么?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88年美女学霸被浙大“钦点” 可自招博士
  • 叶檀:海南式春节找回经济信心
  • 水皮:A股重演“凤凰涅槃”?
  • 易宪容:羊年楼市处于深度调整中
  • 徐斌:美国债终极泡沫破灭之日可期
  • 杨红旭:过年各地网友聊房市
  • 冉学东:民间高利贷和地方债务的纠缠
  • 李锦:2014年中国动过哪些“大手术”
  • 张化桥:为什么外国人不相信中国
  • 邱林:中国人凭什么为日本拉动内需?
  • 第一穷人:返乡置业的冷思考
  •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