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高效高质量投资将拉动全球经济
周艾琳
“消费是发展的目的,投资是发展的手段”这句口号被屡次提及。可以肯定的是,“高效、高质量”这一投资前提是全球适用的,亦是拉动全球经济走出“新平庸”(newmediocre)的关键动力。
面对借款成本低、需求疲软、基础设施存在缺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微博](IMF[微博])认为,大力开展基础设施等公共投资的黄金时期已经到来。根据对先进经济体样本的分析,投资支出对GDP比率每上升1个百分点,同年的产出水平将提高约0.4%,四年后将提高1.5%。只要明确识别需求、投资高质量项目,随之而来的将是产出效益而不提高债务对GDP的比率。
IMF指出,当前的两大条件似乎都预示着以高效投资拉动经济的重要性:众多先进经济体陷入低增长、高失业状态,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借款成本很低;在许多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缺乏有效投资、基础设施瓶颈导致其经济增长速度放慢。
IMF总裁拉加德[微博](ChristianLagarde[微博])此前表示,全球增长已经迈入“新平庸”,危机严重阻碍了经济增长和投资,其当前水平均远低于长期趋势。如20国集团的投资缺口很大,比趋势水平低近20%。尽管投资范围各国不同,但毫无疑问的是,这将成为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强大动力。
她表示,先进经济体的公共投资(比如对机场、电网、互联网等资本存量的投资)逐渐相应缩减了四分之一,占GDP比重从20世纪80年代的约4%下降到如今的3%。基础设施老化已经成为当前人们担忧的主要问题之一,就在华盛顿特区,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估计有99%的主干道路年久失修。
对中国而言,投资过剩的阴影仍历历在目。回顾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期,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出现了明显下调。为了避免“硬着陆”,中国政府决定实施“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在随后的两年内,中央和地方政府在基础设施上共投资了大约13.5万亿元人民币。反对者认为,中国此种超前的投资只会导致其进一步过剩,并加重政府的债务负担和引致严重财政风险。
然而,高质量投资在中国仍旧缺乏。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世界银行[微博]前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几度指出,“人们去北上广等城市坐一下地铁或公交就知道,拥挤的公交和地铁显示出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仍然不足。经济要发展,靠的是在现有产业里劳动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技术不断创新,然后还要不断把资源重新配置到有更高附加价值的产业上去,而这只能通过投资实现。”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