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首席记者 时超
在复杂的关系中寻求合作突破,一直是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宗旨。
华盛顿时间10日,第五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正式开幕,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当日的会议中,中美双方在气候变化、能源安全等议题上达成多项合作意向,部分内容不乏新意,令人振奋。不过,在喜人的“突破”之后,双方在一直备受关注的贸易投资、亚太方面却少有建树,不少问题甚至成为多年难以啃动的骨头,令人遗憾。
此次中美战略对话中的“突破”将给各方带来何种机遇,双方迟迟未能达成共识的问题又将如何发展,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对此,导报记者11日采访了多名专家,进行解读。
绿色经济起航
中国日益重视环境保护,美国将开启“总统气候行动计划”,双方在发展绿色经济上一拍即合
作为此次对话的开篇之作,中美双方在气候变化会议中达成的五方面合作意向,令人感受到了些许新意。
中国外交部网站公布的信息显示,双方在气候变化会议上,核准了中美气候变化工作组报告,明确了双方下阶段在载重汽车减排、智能电网、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温室气体数据、建筑和工业能效五大重点领域开展合作。
“双方在这方面较容易达成共识。”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美国政治研究室研究员、导报特约评论员周琪对导报记者表示,中美同为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大国,两国的温室气体排放占全球总排放量的一半,双方都在应对气候变暖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美国一直想引领全球气候变化的行动。”周琪表示,如在中美此次对话之前,美国总统奥巴马就已经公布了其“总统气候行动计划”。与此同时,中国水安全、空气污染等问题的出现,也让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高过了经济发展。双方一拍即合。
当然,双方气候变化合作虽然着眼点在于环境保护,但也会给中国经济带来不小的发展空间。
“提高工业能效是发展中国家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退化脱钩的重要方式。”同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方林对导报记者表示,从宏观角度看,工业能效可以为企业和社会带来新增就业、提高收入、创造更好医疗条件、改善工作条件及生活质量等福利。
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教授李政则表示,未来10年内国内碳捕集利用量有望超过1000万吨,以此估计,碳捕集产业未来市值将超过百亿元,再加上碳利用和碳封存,市场规模更大。
同时,导报记者发现,在智能电网改造方面,我国企业实际已经获益匪浅。40家输变电板块上市公司资料显示,受益于我国电网工程完成投资同比快速增长,2013年上半年实现业绩正增长的有可能超过30家,占比超八成,与2012年行业整体乏善可陈相比,板块整体业绩同比改善迹象明显。
贸易壁垒难破
中美短期很难有效消除贸易壁垒,更多地还需企业自我调整,探索与对方企业项目、股权合作新方式
不过,与中美双方在气候变化合作上的默契及美好前景相比,双方此次在贸易与投资合作上的进展却乏善可陈,难当“核心议题”之称。
导报记者注意到,当地时间10日下午结束的贸易投资合作会议后,外交部公布的信息中虽然有中方“放松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管制,加强新兴产业、液化天然气产品贸易、知识产权保护的探索”的要求,也有“期待美方能够给予包括国企在内的所有中国企业国民待遇,不搞保护主义壁垒”的呼声,但是却难觅美方回应的声音。
如果细观美国的实际行动,则更为失望。数据显示,2001年至2011年,来自美国的高技术产品占中国进口的比例从16.67%下降到6.26%,说明美对出口的限制反而越来越严格。
“这表明目前美国对中国还是缺乏信任。”周琪表示,就美国方面来说,放开高新技术出口,意味着中国很可能对美国的竞争力构成强力挑战,同时美方更在担忧,部分技术流出后,有民营转军用的威胁。
实际上,自去年三一重工[微博]在美国的风电投资被否,华为、中兴的订单被取消,至最近双汇收购美国史密斯菲尔德公司的计划被否,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
在周琪看来,美国这种贸易壁垒不断加深的背后,其实是当地企业对中资企业抵触的加深。“奥巴马本身还是愿意引进投资的,因为这毕竟有利于国内经济的复苏。但是往往中国企业的进军计划会被美国国会等政府机构以国家安全等种种理由否决,这背后不乏当地竞争企业的推波助澜。”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吴敏则更为直接地对导报记者表示,当美国企业感到其复苏、增长受到挑战之时,利用贸易保护手段赶走竞争者,是常用策略。
“现在看来,中美短期很难就消除贸易壁垒达成有效协议,更多地还需双方企业自我调整,通过探索与对方的企业进行项目、股权合作方式,避开贸易壁垒。”吴敏说。
能源合作或签大单
中国能源需求量很大,美国则需要全球能源市场稳定,双方各取所需,易于在能源方面达成共识
实际上,已经有企业开始实施吴敏所说的策略,这就是2005年欲出资185亿美元竞购加利福尼亚能源企业优尼科的中海油。虽然当年中海油的收购计划因为美国国会议员的反对而落空,但是其迅速转变策略,目前已经低调地收购了几个墨西哥湾深水油田以及位于科罗拉多州和怀俄明州的页岩油田和天然气田的少数股权,在美国立住脚跟。
如今,随着中美对话在能源合作上的进展,或有更多的能源企业找到突破口。
导报记者注意到,此次双方在能源安全会议上,就全球油气市场、油气供需信息共享及透明度、能源价格、油气贸易等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中国的能源需求量很大,同时在新兴能源技术的研发上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而美国也需要全球特别是中东的能源市场处于稳定态势。”吴敏分析称,双方各取所需,有利于在能源方面达成共识。
值得关注的是,由于每次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都会达成数百亿美元的贸易协议,此次对话中除了气候变化问题外,只有能源合作的进展令人欣喜。
中国国土资源局此前已经发文,下半年中国能源领域招标马上就要开始,仅在液化天然气领域,中国就可能吸引庞大的外资公司进入。而且,在液化天然气领域,中国持续开放的趋势将不会改变,中美之间将进行深入的资本、技术合作。多名专家就此表示,此次中美在能源合作上签署“大单”可能性较大。
金融监管仍待推进
在中国金融市场化进程和美国货币政策稳定性,以及亚太地区互动方面,双方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除了上述方面,中美此次战略与经济对话的另外两个议题也颇受关注,那就是中美在亚太地区的互动及金融监管改革问题。
不过,上述受访专家认为,中美此次对话在上述两方面恐难取得有效进展,尚待进一步沟通。
“美国把重心转向亚太的策略不会改变。”周琪表示,虽然中国强调了坚持地区性事务由本地区各国家商量着办,在亚太不挑事、也不怕事的态度,但是美国内部对美在亚太地区的布局较为认可,认为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美国需要亚太国家认识到美国在该地区的重要性。”
吴敏认为,在亚太地区问题上,中美尚待更深入地沟通,“也许今后不会单方面强调其亚太战略,但是中美要达成共识,需要较长时间。”
与之相比,中美在金融监管上的改革有望率先破冰。据悉,在本轮对话之前,中国证监会正准备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一份对一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的审计文件。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杨春刚对导报记者表示,此举有利于打击“浑水”做空在美上市的中资股的举动。
不过,杨春刚表示,目前双方更在意的是中国的金融市场化进程和美国的货币政策稳定性,“前者意味着良好的投资环境,后者则意味着全球是否能保持稳定的金融环境。在这些方面,双方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