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冲基金武林大会:沽空澳元和加币

2013年05月11日 04:13  21世纪经济报道 

  5月9日,周四。继澳洲意外减息后,韩国央行是日亦杀市场一个措手不及,把官方利率下调四分一厘,从2.75厘降至2.5厘。连同一天前的波兰和上周的欧洲、印度,过去一星期先后已有五家央行宣布减息!环球经济不振?货币战争?随便找个理由皆言之成理,可以肯定的是,利率低处未算低,已成为全球投资者共同面对避无可避的大环境。

  唱淡澳元双簧戏

  早几日,市场盛传“大鳄”索罗斯于澳洲央行议息前,通过香港和新加坡大手沽空澳元。在索罗斯翻手云覆手雨的年代追随他南征北讨、俨如老索麾下“金牌杀手”的德鲁肯米勒(Stanley Druckenmiller),周三亮相有“对冲基金武林大会”之称的Ira Sohn纽约投资会议,演讲主题不偏不倚,落在商品超级牛市“寿终正寝”头上,还建议投资者沽空澳元和加币。

  德鲁肯米勒早在2000年已跟索罗斯分道扬镳,自立门户创办对冲基金Duquesne,不经不觉单打独斗十三年,尽管如此,这位星级炒家与前老板依然“心意互通”,招式套路如出一辙,兵分两路打澳元主意。

  利率低处未算低,加上“大鳄”虎视眈眈伺机突袭,息差收窄汇价难测,意味澳元等“高息货币”回报率已不如前,考虑到风险与回报,难怪人民币越发吃香,兑美元汇价一再创出新高。

  年回报5%:持人民币财息兼收

  本港银行为争人民币存款,小额一年期定存息率目前介乎2.6厘至2.75厘,对认定内地扩大人民币浮动区间事在必行的储户/投资者来说,这意味持有人民币可收息价齐赚之效,怪不得当局这阵子对热钱加速流入内地、人民币升值步伐过快大为紧张。

  在储户/投资者以外,企业亦经不起诱惑,纷纷加入押注“人仔”(人民币,编者注)升值的行列。数据显示,内地银行体系的外币借贷近期大幅上升,根据部分估算,整体外币贷存比率已高达170%。

  为防情况失控,外管局上周末终于出手,宣布收紧对银行外币贷存比率的限制。外币借贷激增,很大程度乃企业投机人民币快速升值有以致之。

  然而,当局越是提醒投机者人民币不会一面倒单向升值,升值信念反为更加坚定。投资者计算过,升值加利息,持有人民币一年回报不难高达5%甚或6%;在垃圾债券孳息破天荒跌穿5厘、澳纽加等“高息货币”吸引力今非昔比下,投资者对人民币焉能不加倍爱不释手?

  美十年债息快穿1厘?

  另有一个趋势,在税收增加开支减少驱动下,美国财政状况近期明显改善,上年度仍相当于GDP 7%的联邦财赤,本年度可望大幅下降至不足GDP 5%水平。

  政府举债需要跟国家入不敷支的严重性成正比,美国财政状况改善,意味财政部发债规模将相应收缩。

  这个趋势何以值得注意?答案是,以美国财政部官员的预测为准,2013年第三季美国举债规模将为2230亿美元,乃金融危机促使美联储推行量宽政策以来举债额最低的第三季。

  大家不妨想想,美联储目前每月购入850亿美元资产,其中450亿美元为政府债券〔另外400亿美元为按揭抵押证券(MBS)〕。今年第三季发债额2230亿美元的评估若离事实不远,季内财政部平均每月举债额便是743亿美元。

  这些债券于一手市场中由投行买入,继而通过所谓“永久公开市场操作”(POMOs)转售予美联储,以第三季每月平均743亿美元的发债额为准,由美联储吸去的部分应达债券发行量半数以上。

  换句话说,在一手市场净供应有限的情况下,保险公司、退休金等有需要买入美国国债的机构投资者,惟有通过二手市场满足需求。在供不应求下,美联储月月如是大手购债,作为基准的美国十年期债息,会不会一如部分专家所料,跌穿1厘指日可待?

  有息派的股票被当作债券炒、垃圾债成为人见人爱的抢手货,在这样的世界中,试问投资者又怎会不把人民币视作“奇货”?

  本文版权所有:香港信报财经新闻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台湾渔船遭菲律宾军舰扫射1人身亡
  • 体育郜林两球恒大3-0申花 国安1-2富力 视频
  • 娱乐张艺谋与妻合影户口本曝光 谋女郎证再婚
  • 财经油价今起每吨上调95元 各地最高零售价
  • 科技马云卸任CEO演讲:生活将是我的工作
  • 博客外星人可能全是假的 台北出租车印象
  • 读书解密被尘封的历史:军统特务实录
  • 教育七成大学室友有矛盾 生活习惯成主因
  • 育儿母亲节:80后妈妈的手绘“孕”程
  • 李光斗:中国企业到了接班拐点
  • 谢百三:假离婚潮将转为隐性化长期化
  • 陈浩武:中国还有多少健康的农地
  • 金岩石:股市亏损王背后的政策性边界
  • 沈建光:关注靓丽数据下的出口企业困境
  • 刘远举:出租车司机是政府的宠物吗
  • 吕随启:人民币持续升值是否正常
  • 孙雨果:羊肉必将成为奢侈品
  • 刘杉:货币政策优先防通胀
  • 黄小鹏:中国无法永远避免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