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宁9月23日电(记者华晔迪、吴小康、何丰伦)被各方寄予厚望的中国-东盟双边贸易,却在今年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增速放缓现象。在中国-东盟自贸区启动建设十周年的节点上,如何看待双边贸易增速放缓?双边贸易未来又将如何发展?
双边贸易增速连续数月下滑
正如火如荼进行的中国-东盟博览会主场馆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内人头攒动,不少参会客商表示,今年热闹程度超过往届。而会场之外,一些关于中国-东盟贸易的新情况值得关注。
一组来自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8月中国与东盟国家累计进出口总额为2528.7亿美元,同比增长7.7%。其中,中国对东盟国家前8月累计出口额为1263.64亿美元,同比增长15.4%;进口额1265.06亿美元,同比增长仅0.9%。
相较过往,这一贸易规模增速已大大减缓。商务部资料表明,《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署10年来,双边贸易额年均增速超过20%,且2011年双边贸易额达到“创纪录”的3628.5亿美元,较十年前增长5.6倍。
不仅如此,增速减缓过程似乎还未结束:中国对东盟月度累计出口额同比增速已连续三个月下滑,累计进口额同比增速则连续四个月下滑。数据显示,月度累计出口同比增速从6月份的16.8%连续三月降至15.4%,出口同比增速则从5月份的4.2%连续四月下降至0.9%。
同时,中国对东盟单月出口额也出现连续四个月的环比下滑:从5月份的188.39亿美元逐月降至8月份的158.88亿美元。
与大环境有关 无需太担心
一些经济学者在谈到这个问题时并不担心。“增长有所放缓,但没什么好担心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玉主分析说,一方面,这与大环境有关,全球经济都不太景气,出口自然会受到影响。
数据显示,前8月中国对美国累计出口额同比增长10.2%,对日本同比增长4.8%,对欧盟更是同比下降了4.9%;相比之下,中国对东盟15.4%的出口增幅已属突出。
另一方面,进口增速减缓则与中国经济层面的战略性调整有关,减速也是主动调整的结果。在此背景下,中国不仅从东盟国家进口增速减缓,对日本、韩国和一些欧洲国家更是出现负增长。
“中国和东盟比世界其他几大经济运营体还是更有活力,无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还是规模和速度,都比别的地区强。贸易增速尽管出现减缓,也远远高于中国、东盟对世界其他地区的增长速度。”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副秘书长农融说。
从目前情况看,大环境对于中国-东盟贸易的影响还将持续。世界贸易组织近日预计,2012年全球贸易增速将大幅放缓,预计全年全球贸易增长2.5%,低于前次预估的3.7%;预计2013年全球贸易增长4.5%,低于前次预估的5.6%。
中国仍被寄予厚望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增速放缓,但东盟在中国对外贸易市场中的地位正不断提升。
记者根据海关总署数据粗略统计发现,2008年至今,中国与东盟贸易总额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比重已连续五年提升,从2008年的9.02%逐年上升至目前的10.12%;对东盟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也从2008年的7.99%升至9.65%。
事实上,十年来,中国-东盟双边贸易发展迅速,中国已连续第三年成为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同时,东盟超过日本,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
“东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市场已经成为东盟的一道安全阀。”菲律宾工商总会永远名誉主席蔡聪妙说。
在商务部国际经济贸易合作研究院副院长李光辉看来,中国-东盟自贸区发展潜力还远未释放,发展前景依然美好,“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东盟自贸区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方面将会不断加深”。
分析人士说,随着中国-东盟继续落实和完善自贸区协议,进一步提高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双方贸易额有望在2015年达到5000亿美元。
“中国-东盟自贸区运作是非常良好的,是世界上运作最为良好的一个贸易团体。我们对此寄予很高的期望。”联合国(微博)贸发会议秘书长素帕猜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