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老鼠仓,说好保本变巨亏,买基金被坑请到【基金曝光台】!信用卡无故遭盗刷,银行存款变保险,理财被骗请猛戳【金融曝光台】!

  债市“严冬”:弃发2600亿创新高,利率直逼8%,偿付压力不减

  今年的债券市场注定“风云”四起。

  在债务违约压力及强监管下,取消或推迟发行债券成为债市的“例牌菜”。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今年前四个月,取消或推迟发行的债券规模达2633.87亿元,创同期历史新高。特别是进入4月份,取消或推迟发行的债券规模和数量接近前三月总和。

  不过,在债券弃发数量及规模不断创下新高的同时,到期偿还压力却不减反增:

  今年一季度开始,国内信用债已进入偿还高峰期,3月份信用债到期规模5579.99亿元,创历史新高;4月份偿债规模为5287.94亿元;5月份偿债规模则达5339.86亿元。

  利率方面更为夸张,融资成本飙升已成业内共识:

  4月27日,贵州贵龙实业有限公司发行的一笔5年期AA级债券的利率竟高达7.8%。根据Wind资讯统计显示,今年以来,信用债发行利率在6%以上的数量达360只。

  逾2600亿债券遭弃发

  “相较于担心出现债务违约,今年我们更担心因发行量大减而造成的债市萎缩,目前看这一情况还在延续。”北京一债券从业人士年初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

  年初以来,不论是银行间债券市场,还是交易所债券市场,发行量大幅萎缩已是不争事实,取消或推迟发行的债券规模和数量逐月攀升。

  根据Wind资讯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四个月,取消或推迟发行的债券规模达2633.87亿元,创同期历史新高。此外,今年前四个月推迟或取消发行的债券数量306只,同比攀升52.2%。尤其是进入4月,取消或推迟发行的债券规模和数量接近前三月总和。

  债券弃发规模和数量激增的同时,到期偿还压力却不减反增。Wind资讯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开始,国内信用债已进入偿还高峰期,3月份信用债到期规模5579.99亿元,创历史新高;4月份偿债规模为5287.94亿元;5月份偿债规模则达5339.86亿元。

  业内人士表示,流动性趋紧和监管重拳去杠杆引发的发债成本持续上升,是导致债券弃发规模攀升的主要原因。考虑到监管政策的调整会导致信用债配置需求的趋势性回落,叠加未来信用债进入偿债高峰期,发行人再融资压力较大,信用债市场的供需不平衡会持续抬高发行成本,因此发行人应尽早安排债券发行。

  利率飙升已成必然

  债券市场出现大规模取消或推迟发债的现象,在去年就上演过一回。不过,今年再次出现的原因却与去年不同。

  联讯证券首席宏观研究员李奇霖称,去年4月出现的信用债集中取消和延迟发行,导火索是是短期内东特钢违约、中城建控股股东变更、铁物资暂停交易、两只城投债提前偿还等信用事件集中爆发,打破了投资者的信仰,风险偏好回落,信用债二级市场出现了暴跌,并传导至一级发行市场。相比之下,这次主要是严监管下,信用债配置需求减弱以及由此导致的发行利率上升所致。

  上述北京一债券从业人士也表示,今年前三月取消或推迟债券发行,主要原因是货币环境维持紧平衡导致发行成本攀升,一些发行人转而寻求银行贷款;但进入4月后,债券弃发规模激增,则主要是因为监管部门密集出台强监管政策力推金融去杠杆,导致不少机构在二级市场抛售债券,二级市场的利率上行压力传导至一级市场。

  不少业内人士分析,银监会前期出台多项政策,其中一项监管重点就是打击银行通过理财、同业等业务形成资金空转、债市加杠杆的行为,这使得信用债抛售压力陡增,机构配置信用债的需求降低,进而引发利率不断上行。

  “理财空转配置信用债的典型是‘银行理财-非银委外-企业’三角债模式。严监管下银行自查理财空转和同业空转,会导致流动性消失,将对信用债的配置需求产生长久影响。”李奇霖称。

  当前的发债利率已与去年不可同日而语,4月27日,贵州贵龙实业有限公司发行的一笔5年期AA级债券的利率竟高达7.8%。根据Wind资讯统计显示,今年以来,信用债发行利率在6%以上的数量达360只。其中三、四月份相关债券只数是前两月的一倍以上。此外,三、四月份共有近50只债券的发行利率在7%以上,较前两月提升近九成。

  业内建议发债要尽早

  一方面是因发债成本不断攀升,导致债券弃发;另一方面,信用债偿债高峰期的到来也使得发行人再融资的压力日益加大。因此,不少分析人士认为,对于有债券发行需求的企业来说,因融资成本抬高而推迟债券发行并不是合适的选择,考虑到发债利率尚未见顶,还有上行空间,因此建议应尽早安排债券发行。

  “当前企业大规模取消或推迟发债是因为利率高和卖不出去,但这两个原因在未来几个月仍缓解,甚至形势会有所加重。所以企业应尽早适应这种常态,根据自身的资金需求情况,安排债券发行。”李奇霖对券商中国记者称。

  据李奇霖分析,从发行利率走势看,即便今年以来发债利率在持续上行,但从长周期的角度看,当前的利率水平并不算很高,未来仍有上行的空间。“去年资金面相对宽松,杠杆套利下发行利率被压得过低,今年以来的强监管会对过去的低利率进行纠偏。”

  另一方面,李奇霖称,从信用债的供需关系看,考虑到接下来几个月面临偿债高峰期,以及后续企业利润增速回落导致自身现金流有限,对外部融资的依赖使得信用债的供给在未来仍会维持高位;但相比之下,严监管下理财资金对信用债的配置需求将趋势性回落。这对一级市场的影响将是长期的,因此企业应尽快适应这种常态。

责任编辑:陈楚潺

热门推荐

APP专享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