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年报季又如约而至。根据有关规定,上市公司必须在上一会计年度结束后的4个月内公布年度报告。作为相关行业的组成部分,上市公司通过年报在不同层面传递了重要信息。另一方面,“三去一降一补”的供给侧改革不断推进,经济运行也仍处于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今年的年报又会透露出怎样的信息与趋势呢?


  在A股市场振荡运行、经纪业务整体萎缩的背景下,业绩同比下滑成了各家上市券商年报中透露出来的共同信息。不过,即便是在同样的大环境下,由于各家券商战略不同、体量各异,又各自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分化与转变成了年报信息中的重要特点。


华泰证券:资管投行盈利难掩经纪自营下滑


  华泰证券发布的2016年年报显示,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69.2亿元,同比下降35.6%;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62.7亿元,同比下降41.4%。年报信息同时显示,2016年公司经纪、投行、资管、利息、自营业务收入比重分别为32.1%、12.4%、6.2%、20.6%、23.5%,资管比重有所提升,结构较去年更加均衡。


  在2016年A股市场振荡运行、证券行业经纪业务收入普遍下行的背景下,华泰证券的经纪业务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稳固。统计显示,2016年股票、基金成交量市场份额8.85%,同比增长0.48个百分点,继续保持行业第一。相比之下,同期行业经纪业务除华泰证券以外的份额排名前九大券商份额同比下降7.4%。


  佣金率方面,华泰证券全年净佣金率0.0201%,同比下降24.0%,全年行业净佣金率0.0404%,同比降幅21.2%。进一步的数据则显示,华泰证券存量佣金率与新开户净佣金率(扣除规费后0.02%)基本接近。


  在业内人士看来,经纪业务低成本已经成为核心竞争力。不仅如此,2016年华泰证券涨乐财富通完成了公司81.92%的客户交易,互联网担负起了标准化服务职能,下半年执行新的营销人员绩效管理办法,将营销人员引向财富管理。营销人员下降28.4%,从5145人降至3684人。


  事实上,由于对移动互联网战略的坚持,华泰证券的经纪业务股票基金交易量市场占有率已经连续3年居于行业第一位,连续4年保持增长。


  不过,即便经纪业务在普遍下行的行业背景中一枝独秀,也仍然难掩华泰证券整体的业绩下行。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受A股市场行情拖累,资管和投行盈利增长未能弥补经纪和自营的大幅下滑。公司四大业务线营业利润减少74.31亿元,其中:经纪及财富管理业务(含两融)减少66.07亿元,投资与交易业务减少15.05亿元,资产管理增加4.10亿元,投行业务增加2.71亿元。


中信证券:净利润龙头地位遭遇压力


  中信证券发布的年报信息显示,2016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80.0亿元,同比下滑32.16%;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103.65亿元,同比下滑47.65%。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一业绩下滑水平与行业平均水平一致,主要是经纪、自营业务收入分别下滑48%、58%所致。


  进一步的数据显示,中信证券去年经纪业务收入94.95亿元,同比-48.30%(同期全市场股基成交量-50%)。全年代理股票基金交易总额14.92万亿元,市场份额由6.43%降至5.72%,下滑明显;代理买卖手续费净收入市场份额5.31%,排名升至第二。


  不过,得益于高端化服务,中信证券的佣金率仍高于万分之五,为行业较高水平。业内人士认为,公司未来将构建和完善分级分类的客户服务体系,针对分类客户进行资源聚焦,对标美林,这一策略将进一步巩固公司的竞争优势。


  自营业务收入则出现较大下滑。2016年,中信证券集合、专项和定向理财费率分别为0.28%、0.10%和0.05%。全年自营业务收入86.15亿元,同比减少57.30%,自营业务规模2483亿元。业内人士称,2016年债券市场出现大幅波动,导致以债券为主且加杠杆的券商自营盘普遍亏损。


  “中信证券全年业绩持平行业,2016年经历变革后的中信苦修内功,仍维持国内一线券商地位,但各个业务条线竞争者涌现,稳固地位压力加大。”有业内人士表示。


  具体来看,公司在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增速优于行业总体水平,在营业收入、净利润和净资产方面仍排行第一,经纪、自营、资管和投行收入结构均衡稳健。不过,由于营业支出率高的原因,中信证券的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已被国泰君安证券接近。数据显示,上述营业支出率与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指标中,中信证券与国泰君安证券分别为62.63%、45.39%,103.65亿元、98.41亿元。


  “考虑到国泰君安11.96亿股港股的发行将促进业务的扩张,未来公司在净利润的领先地位将受到国泰君安的挑战。”上述业内人士分析称。


长江证券:资本实力与区域优势阻击业绩滑坡


  年报数据显示,长江证券2016年实现营业收入58.57亿元,同比减少31.09%,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2.07亿元,同比降低36.84%。营收与净利润的降幅均小于业内平均水平。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主要得益于四大原因:一是83亿元定增落地,提高资本实力,增厚业绩;二是发挥区位优势,强化资源配置,投行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1.45%;三是资管规模首次突破千亿元,达到1089亿元,同比增长近7成,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05.48%;股权质押规模快速扩张带动信用业务大幅增长。


  2016年7月份,长江证券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方式,完成公司上市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股权融资,募集资金规模达82.69亿元。年报信息显示,其中有约60亿元投入到公司营业利润率最高的信用交易业务上,推动公司信用业务总体规模达到671.86亿元,同比增长59.34%,创收13.82亿元,在总营收中的占比提升7.12个百分点,达到23.59%。


  投行业务方面,公司2016年度投行业务实现收入6.91亿元,同比增长31.45%,营业利润率同比增加13.31个百分点,增速居各业务之首。


  值得注意的是,长江证券在投行业务方面表现出很强的地域性特点,扎根湖北省内,深耕省内区域资源。在2016年公司合计109亿元的股权融资和341.9亿元的债券融资当中,分别有81.65%和60.25%的融资额都是来自省内企事业单位,区域优势明显。此外,公司在推荐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方面,位居行业第一方阵,全年完成推荐126家挂牌企业,融资金额44.37亿元,排名行业第十。


  在资管业务方面,2016年末资管规模1089亿元,其中主动规模为524亿元,比年初增长37%,主动占比维持行业领先水平。另据数据显示,长江证券全年资管业务收入6.7亿元,同比翻倍,营收占比11.48%,比2015年大幅提高7.63个百分点。

 

记者:刘泉江

编辑:张兰、吴粤

网友的标签:舆情通报员、财经小达人为您报道最权威的国内外时政经济信息!关注有您更精彩!欢迎关注我们!


金融时报及中国金融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

请于文首注明出处及作者

新媒体合作请您联系新媒体部

发邮件至fnweb@126.com

微博~@中国金融新闻网

官网~www.financialnews.com.cn

金融时报新媒体矩阵

金融时报




中国金融新闻网




财金时刻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金融时报”】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