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投资理财 > 正文
 

东北不良资产处置艰难起步(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04日 10:05 新京报
东北不良资产处置艰难起步(图)
  2006年是处置不良资产的最后期限,目前东北地区还有上千亿元不良资产等待处理。本报记者韩萌摄

  华融58个亿债权和2个多亿实物,目前只卖出了1亿元左右

  信达在长春的大约70亿元的不良资产目前一户还没有卖出去

  本报记者陈光

  哈尔滨、长春报道

  新闻背景

  曾经被称为“共和国长子”的东北老工业基地目前正面临工业基础设施落后,技改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国有大中型企业平均45%的设备超期服役或接近报废,近十几年来东北三省的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平均增长15.9%,一直低于全国19.6%的平均水平;更为严重的是企业自有资金严重不足,偿债能力低下,其中未上市融资的大中型国企的长期借款几乎全部为银行贷款。

  与其他地区相比,东北地区银行体系的不良资产问题最为严重。据统计,东北三省分行2001年底不良贷款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到2002年,吉林、辽宁、黑龙江三省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例分别高出全国平均水平49、17和5个百分点,其中吉林省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例高达66%,为全国最高;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亏损较为严重,城市商业银行净亏损家数上升。到2002年东北三省城市商业银行共15家,其中有8家出现亏损。

  东北地区银行体系的不良资产,大部分是因为国有企业长期积累下来的历史包袱、社会保障体系的资金缺口、资源型城市发展持续产业的资金缺口和环境保护的资金缺口等“历史包袱”在银行体系的表现。

  目前东北地区金融机构贷款存量为1.4万亿,并且每年大体以10%的速度增加,在这部分资金总量中,不良贷款比例达28.3%.如何盘活存量资金,促进资金真正流动起来,努力让“压死”的资金活起来,把不良资产等历史包袱问题解决好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但以目前的状况来看,东北不良资产处置速度远低于人们的预期,各种因素制约着不良资产的处置,资产管理公司也在速度与效益之间不断摇摆,权衡着自己的位置。

  今年7、8月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和中国信达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相继公告,将面向海内外公开招商,集中处理一批东北不良资产,两个公司公布的项目总资金额均超过百亿。然而两个月过去了,两个公司均反馈授让情况不理想……

  资产 处置情况不乐观

  根据早前的公告,华融哈尔滨办事处对社会出售的资产由55个资产包组成。这些资产广泛分布在哈尔滨及省内其他12个地区;涉及企业既有国有和集体性质,也有其他所有制形式的公司及自然人;涉及行业有机械、轻工、建材、商业贸易、粮油贸易、纺织、医药、化工等二十多个行业;涉及资产规模,从几十万、几百万到几千万不等。涉及企业1700多户。在资产类别上,包括58个亿的债权和2个多亿的实物,占华融哈办待处置债权资产总量三分之二。

  据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哈尔滨办事处经营管理部经理王辉介绍,哈尔滨办事处从7月份起开始着手策划资产联拍,有别于以往的对单一拍卖行委托方式,华融的资产联合拍卖是把资产公司委托标的向所有提出申请的备选拍卖机构公布,由各家拍卖行广泛挖掘投资者,并最终通过集合拍卖的方式决定竞买的成交方。

  “但目前的处置情况并不乐观,目前通过联拍等方式我们一共只卖出了一亿元左右的不良资产,预计今年底的现金回收仅有二三千万。”王辉告诉记者。

  而同样今年八月份在长春推出东三省150亿不良资产进行拍卖的信达资产管理公司目前的处置状况也不容乐观,信达资产管理公司长春办事处主任顾有春告诉记者,信达在长春的大约七十亿的不良资产目前一户还没有卖出去。

  “东北问题比较突出,今年情况都不是特别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一位资深人士对记者说。

  分歧 资产定价被指偏高

  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哈尔滨办事处副总经理艾军认为,价格上无法达成妥协是目前资产处置速度缓慢的最重要因素。“目前我们有几十个资产包,有人提出想购买,但是他们开出的价格距我们的评估价格还有一定距离。”

  艾军对记者说。

  顾有春也向记者表示,目前信达没有能够完成交易,主要也是价格问题。

  “目前东北地区的经济环境不太好,很多企业的偿付能力有限,企业的历史包袱很重,表面上可能业绩不错,但是债务负担过重,有很大的隐性风险,投资者是要讲回报率的,因此我们都是格外谨慎,太高的价格我们也接受不了。”恒丰美林投资管理公司CEO谢峰对记者说。

  由于资产管理公司在成立以来首先选择进行处置的不良资产往往是整个资产包中质量相对较好的资产,随着不良资产处置的不断推进,资产管理公司资产存量中相对优质的大宗资产的减少,目前不良资产打包拍卖的进度放缓现象非常严重。

  艾军表示,现在资产管理公司面临一个不良资产越处置越难处置的问题,很多公司只剩一个空壳,没有人,没有办公的地方,这样的债权、债务,在资产管理公司的账目上还有一大串数字,将来国家会有一个办法将其处置掉,但在没有形成这个办法前,只能靠资产管理公司,想办法,尽可能把它处理掉。

  统计显示,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接收的不良资产多为无担保贷款和4年以上的问题贷款,而且,较易回收的房地产资产仅占7%左右,大多数为不易回收的制造业资产。

  以黑龙江民族贸易公司九亿元的债权为例,目前华融公司已经把该公司原有的实物资产———一栋大楼转让完了,但是目前还剩下三个多亿,以表外息、滋生息居多。“比较有形的实物资产已经先期处置完了,剩下的这一部分债权就比较难以处置了。”王辉对记者说。

  “以前公司的政策性贷款跟我们没有关系,我们现在成立了新的股份公司,以前的债务早就剥离了,当时的负责人也都已经退休了,我是新来的,只负责新公司的运作。”一位大型国有企业的负责人这样告诉记者。

  压力 千亿资产有待处理

  目前,资产管理公司正面临着时间和效益的双重压力,一方面2006年是处置不良资产的最后期限,目前据估计东北地区还存在着五千亿的不良资产;另一方面,对于不良资产被贱卖的议论也风生水起。

  目前华融在黑龙江的不良资产从账面上看还有90亿,这次拍卖一下子拿出来50亿,“这五十亿很不容易处置,我们尽量在快速有效的基础上保证处置效果的最大化,最大限度收回资金,我们的项目经理都是严格把关的。实际上资产管理公司处置资产,跟社会上商品交换是相同的,没有卖不出去的商品,只有卖不出去的价格,我们感觉值的话,肯定会卖出去。

  但按目前的速度我们在2006年以前是完不成任务的“。

  “如果我们把尺度放松一点,那也许很快就处置完了,我们不会轻易处置。我们争取通过资产管理公司的努力把国有资产损失压到最小。我们每处置一批资产,都要通过内部审核,出法律意见书,资产损失超过500万的额度就要向总公司审批,经过这个审批程序,可能会否定一些项目,或者改变处置方式,我们通过这样的程序来保证资产处置符合规范。”艾军对记者说。

  “我们的监管部门很多,财政部、银监会、还有我们自己的监事会,现在审计署也正在东北对四大资产管理公司进行审计。”王辉表示,“应该说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我们通过内部的规章和审计来修正公司运行的偏差。同时也要有外部的监督,审计署帮助我们发现问题,纠正我们的偏差,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同时我们也要面临处置成本的压力,在报纸上刊登处置公告需要很多钱,但是又不得不做,我们现在百元现金回收成本在6元左右,算是比较低的了”艾军表示。

  信托 倾向于让原有企业回购

  一位资深投资顾问分析认为,目前很多地方存在“钱投进来,人打出去”的现象,企业对投资者怀有敌视态度,恐怕新的投资者影响了企业的既得利益者。

  记者从一汽内部人士了解到,目前一汽正在与信达和华融公司商讨回购事宜,恒丰美林很可能无缘此次收购。

  与卖给第三方投资者相比,资产管理公司更倾向于让原有企业回购,其回购款甚至往往低于第三方投资者的出价。

  谢峰分析认为,与第三方投资者的谈判周期一般比较长,资产管理公司为降低交易成本,迅速解决不良资产,会选择让企业回购。这些回购企业多为国企,将债务打折买回去,也相当于享受国家优惠政策。并且有些机构收购动机不纯,或者采取一些不正当的手段追债,导致资产管理公司对投资方不信任,正是这种不信任感让很多投资者被挡在了门外。

  司法环境也是制约东北不良资产处置的重要因素,谢峰表示,目前很多企业的信誉度并不高,当地也没有很好的司法保障,这给回收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

  “企业以30%的价格回购,剩下70%的债务等于就减免了,通过华融的处置,企业也可以合理合法享受到国家的政策优惠,以前企业不能还贷款,现在打折还给我,把历史包袱拿掉,原来呆滞资产现在又可以重新活跃起来,这是一个双赢的结果,如果不还就成逃避金融债了。”艾军表示。

  企业 希望豁免银行欠款

  一些企业和地方官员却不这么认为,“国家应该把我们欠银行的钱给豁免了,既然国家提出要振兴东北,那么振兴东北就需要资金,而资产管理公司却是来收钱的,你又让我振兴又让我还钱,我怎么振兴?都是国家的钱,你们别收了,我们不就能振兴了。”一位国企的负责人如是说。

  艾军表示,金融机构的损失和企业的损失是不能相提并论的。从目前实际情况看,“债转股”项目实施状况普遍不好,一些企业和地方政府将之作为“最后的午餐”,只想减免债务而不愿交出控制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张承惠建议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对现有债转股项目进行分类,凡是属于国有大型企业的股权,交由中央国资委管理;属于中小企业的股权,委托地方国资委管理;二是尽快健全资产裁决程序,完善破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以使未来的银行资产管理公司能够在处置不良资产时真正行使权力。

  政策性破产是资产管理公司的另一威胁,国资委人士在近日公开表示,从今年开始,我国将用4年时间处置最后一批政策性破产企业。其间,全国有1800户、拟核呆1700多亿元的国有大中型困难企业要通过政策性破产关闭,退出市场。

  “地方政府和企业希望以最低成本解决企业的债务,企业都在盼着政策性破产,政策性减免来减轻债务,如果企业都得到政策性减免的话,那对我们就相当不利。”王辉向记者表示。

  据了解,目前天津、重庆正在推行另一种银政合作的方式,通过政府一次性买断债务,快速解除企业债务。工行一人士透露,“工行的天津、重庆两地数百亿不良资产已经打包出售给地方政府,损失部分将上报国务院进行核销”。

  “政府这种做法是积极的,通过这种做法让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尽快摆脱债务的困扰,别的投资人就能进来了。如果债权债务不清晰,就没有人会去投资,政府对企业的了解更多,过去是政府管企业,有人事支配权,有土地管理权限,甚至还有一些管理部门的影响,政府可以帮企业完成改制以后再撒手,让企业先站起来再去参与市场竞争。”艾军表示。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美国总统大选
2004珠海国际航空展
拉登最新录像曝光
阿拉法特病情严重
央行9年来首次加息
高峰亲子鉴定风波
中国足球改革风暴
万张精彩家装美图欣赏
购房装修答疑集锦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