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来临:温柔一刀逼迫信托公司转型

2013年07月23日 06:52  金融时报 

  记者  金立新

  这一次,“狼”的确来了。

  央行决定,自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对于信托公司,这应该是“温柔一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将终结信托行业近年来赖以发展的“制度红利”。

  近年来,信托行业的发展令人瞠目,短短几年内,信托资产规模从不足万亿元直接上冲至10万亿元。对于其中关键性的原因,很多市场人士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长期以来,信托公司在享受两个政策红利:利率管制和分业经营。由于利率管制,某些要求投资回报率较高的项目不能通过贷款融资,也是由于利率管制,银行不能高息揽储;由于分业经营,银行只能运用存贷款方式投融资,除了发行信贷类银行理财产品,不能运用信托投融资,这无疑给银行进入高收益项目设立了障碍。如果说券商、基金进入资产管理行业让独享分业经营好处的信托公司开始感受到了竞争的威胁的话,那么此次央行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则预示着信托行业制度“红利时代”的终结。这种影响,无论从短期来看,还是从长期来看,都是必须值得信托公司关注的。

  也正是因为一直以来信托行业的发展依赖的是利率管制的制度红利,因此每一个针对银行的政策都会牵扯到信托公司的神经。关于此次央行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对银行的影响,瑞银的一份报告表明:短期影响可能有限。其原因在于,在短期内,取消贷款利率下限可能不会导致资金成本出现实质性下降。迄今为止,贷款利率下限并没有制约银行利率水平。据央行统计,截至今年一季度,执行上浮利率的贷款占比约为65%,执行基准利率的贷款占比约为24%,而执行下浮利率的贷款占比仅为11%。从这个结果上看,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对信托公司的影响短期还不会有很大的显现。但是,此番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被市场视为高层推进利率市场化决心的一种显示,因此必然导致银行经营模式和盈利结构的调整。但是目前信托公司对于这种影响,看法并不完全一致。

  从项目源上,华鑫信托首席风险控制官蔡概还认为,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对信托公司应该没有什么影响。原因在于信托和银行的客户结构是不一样的,能够拿到银行低成本资金的企业或项目肯定不会用信托的资金,能够用信托资金的一般是从银行拿不到贷款的企业。只要没有放开贷款规模,信托就有机会。只要政策对于银行贷款有限制,信托就有机会。但有信托公司研究人员却持另外的观点。这位研究人员认为,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短期内不会对信托有影响,但这种影响可能会逐步显现。比如去年央行允许金融机构上浮存款利率10%以后,众多渴求资金的小银行大面积上浮存款利率,导致大银行也不得不上调存款利率。虽然目前看在企业和银行之间,银行更有话语权,并没有下调贷款利率至30%以下的动力。但是在经济下行阶段,出于安全性考虑,一些难以拿到好项目的小银行有可能以降低贷款利率水平的方式争取好项目,从而引发大银行降低贷款利率,并进而挤压信托公司的优质项目源。

  从收益水平上看,蔡概还认为,因为信托资金的收益水平是与银行同步的,银行资金宽松贷款利率就会下降,信托的预期收益水平也会下降;银行资金紧张贷款利率就会上升,信托预期收益也会上升。因此,银行贷款利率放开可能带来的变化只不过是信托的收益变动可能会更频繁些。但是也有信托公司人士认为,如果小银行以降低贷款利率方式争取好的项目,并引发大银行降低贷款利率的话,会引发整个社会融资成本的降低,这样一定会影响到信托产品的收益水平。且随着未来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信托公司贷款的资金运用形式一定会受到挑战。

  从资金来源上,蔡概还认为,信托一直以来就是高回报的,即使未来存款利率放开,银行的存款利率也不会高到10%以上这种水平,不会对信托形成竞争。但是也有信托公司人士表示,短期内,在存款上限没有放开的情况下,如果银行之间的竞争导致社会融资成本降低,降低信托的预期收益的话,一定会削弱信托对于社会资金的吸引力。长期看,一旦利率市场化进行到一定阶段,银行存贷款利率上限将远远高于基准利率,甚至没有上限限制,这将极大地扩大银行吸收存款的能力,降低信托资金的吸引力。更重要的是,利率市场化更将抹平利率双轨制给信托公司留下的“制度红利”空间,从而在盈利空间、资金来源和项目资源等方面对信托公司形成全方位的挤压,并进而改变信托公司的业务模式。

  从业务结构上,蔡概还认为,短时间内还看不到对于信托公司业务结构能够产生太大的影响。其他市场人士也认同此观点。多位市场人士向记者表示,一方面,银行业务结构如何调整可能短期内还不能显现出来,因此辐射到信托行业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另一方面,信托公司的业务结构受政策限制比较大,对银行有所限制而对信托没有限制或虽然有限制但能够绕过去的,一般都会成为信托公司的主流品种。所以短期内信托公司的业务结构不会产生大的变化,房地产、基础设施等仍将是信托公司的重头业务。但是银信合作可能会随着市场资金面的变化而变化。

  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仅仅是个开始,利率市场化的到来一定对信托公司的经营模式产生影响,而这一次的“温柔一刀”,事实上也应该是为信托公司转型留下的一个空间。转与不转?怎么转?就要看信托公司的了。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江泽民会见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
  • 体育恒大称罚末位国脚 傅博:韩国更怕输中国
  • 娱乐李天一案原告索赔50万 法院落实卖淫调查
  • 财经任志强:不知道政策走向不敢预测房价了
  • 科技美25家最佳工作公司排行榜:谷歌落榜
  • 博客易中天:“中华文明中断”从何说起?
  • 读书差距从幼儿园开始:中国该向日本学什么
  • 教育赴美冷遇:花3万去美国实习3个月洗厕所
  • 易鹏:底特律破产对中国城镇化的警示
  • 管清友:中国告别超调迎接均衡
  • 赵伟:为啥年轻人都想去大都市
  • 叶檀:克鲁格曼的悲观与楼继伟的乐观
  • 罗天昊:中国高速增长神话为什么破产
  • 梅新育:诋毁华为意在绑架澳大利亚
  • 马光远:放开存款利率管制才是核心
  • 叶檀:利率早已变相市场化
  • 丁志杰:货币发行美元化困局
  • 刘杉:利率改革或带来政策功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