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硕
4月22日平安信托公布2012年经营利润同比增幅达到43.87%(至15.3亿元)时,平安信托旗下负责信托产品销售的财富管理团队却正在经历一轮人事动荡。
知情人士透露,今年以来,平安信托旗下财富管理公司有近百位理财经理离职 ,其中包括一些销售团队主管人员,此前其理财经理团队超过300人。个中原因包含诸多方面,首先受今年行业整体环境影响,高歌猛进的发展形态开始理性回归,各个信托公司的业务进展都不如往年顺风顺水,平安信托也未能例外,今年一季度单月新发产品数量较此前有着不小程度的下降,导致可供财富条线推介的产品,特别是资质优等的产品数量减少,对于一线营销人员的业绩增长产生了不小压力。
其次,去年年末,马明哲曾一度计划将平安信托的私人财富管理部划归平安银行,尽管最终未能成行,但平安信托内部,特别是财富管理团队皆因此事人心惶惶,担忧未来发展空间。
此外,平安信托客户年初曾将定向增发型创富系列信托产品亏损30%一事向深圳银监局投诉,导致后者基于产品风险控制,放缓了平安信托产品高风险定增类产品的备案批复。
此前,深圳银监局通过初步调查,发现创富系列信托产品推介材料和信息披露存在瑕疵,要求平安信托应投资者要求,披露信托资金使用情况。
“在这些瑕疵没有解决前,深圳银监局放缓了平安信托产品备案发行。”上述知情人士透露,过去一段时间,除了安全性高的挂钩货币市场信托产品照常发行,每月平安信托仅能备案发行一两款房地产信托产品。“目前监管部门仍持谨慎态度。”他表示,随着信托产品亏损引发的投诉案件增加,来自金融监管部门的“产品停发压力”,或给信托公司带来新的监管变数。
局部震荡与战术调整
一位接近平安信托的人士透露,随着财富管理公司近百位理财经理跳槽,不少平安信托客户也随之改换门庭。
为了预防客户私有化,此前公司要求每位理财经理“上交”客户资料。然而,这项风控措施在信托产品“被缓发”期间,变得治标不治本。
平安信托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去年,正是依托超过2万的高净值客户群体,平安信托完成328个信托计划产品发行工作,共募资1442亿元,仅财富管理业务的手续费与佣金收入超过29亿,同比增长47.36%。
期间,平安信托和深圳银监局有过多次沟通,并要求财富管理公司员工提高合格投资者的评估工作,其中包括核查客户的资金来源,避免投资者借款购买信托产品;在产品销售环节完整披露信托产品亏损风险等。
记者了解到,5月份获得备案发行的平安信托房地产类理财产品数量开始有所上升。
但在信托产品停发期间,平安信托的项目资源已出现流失。除了部分房地产公司不愿等到产品发行重启而转投其他信托公司;平安信托的净值型债券、分级型债券产品创新业务,与融资项目对接工作进展有所放缓。
借势“王亚伟”效应
为了防止客户资源进一步流失,平安信托决定“赔本赚吆喝”。
记者获悉,一款由原华夏大盘基金经理王亚伟管理的阳光私募产品,将在6月份通过平安信托渠道发行。目前这款产品发行规模暂定2亿元。
为了与王亚伟合作,平安信托决定不对其征收产品认购费。记者了解到,这款阳光私募产品的管理费用为2.5%/年,较私募证券基金管理费的2%行业平均标准更高。
知情人士表示,目前平安信托内部对王亚伟这款阳光私募产品抱有挺高的期望值,希望能以此聚拢大量客户资源,摆脱信托产品停发期间的客户流失尴尬。为此,平安信托还在管理费分成方面做出让步。按照行业惯例,信托公司发行阳光私募产品除了向投资者收取一笔认购费,还要求私募基金管理公司户每年拿出50%的基金管理费,及20-30%超额利润分红作为业绩激励费用。但为了打出“王亚伟”招牌,平安信托打算将这款阳光私募产品管理费悉数交给王亚伟投资团队。
值得注意的是,平安信托对这款产品设定的最低投资门槛为2000万元,高于“昀沣”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查询信托产品)的1000万元出资门槛。这意味着,仅有10位平安信托客户能够成为出资人。
对此,上述接近平安信托的人士认为此举并不是“饥饿营销”,而是有意通过这款产品销售,厘清一套合格投资者评估标准与操作规范,预防类似创富系列信托产品投诉案的再度发生。
“据平安信托内部了解,向深圳银监局投诉的个别客户,主要通过亲朋好友借款凑足300万元认购创富系列信托产品。”他表示,一旦信托产品出现投资亏损,客户无力偿付欠款,容易引发理赔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