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信托刚性兑付紧箍咒或被打破

2013年01月25日 00:33  上海金融报 

  “刚性兑付”是近几年投资者无条件信赖信托产品的最大理由,自从六次整顿以来,国内尚未发生真正无法兑付的信托产品。不过,这一惯例似乎正在被打破。日前,国内最大的信托公司———中信信托召开新闻发布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一旦投资对象“三峡全通”无法偿还相关信托贷款本息,中信信托将不会兜底。业内人士表示,“刚性兑付”经过多年实践后,已到了需要改变的时刻。未来监管层可更多审核信托公司的风控措施及收入分配环节,而将信托到期收益留给市场决定。

  “三峡全通”面临兑付危机2011年12月28日,中信信托成立“中信制造·三峡全通贷款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分四次募集完成,该信托本金共计人民币13.33亿元,期限18个月,全部为现金形式认购。信托资金全部用于向宜昌三峡全通涂镀板有限公司发放流动资金贷款。

  据中信信托1月18日发布的临时信息披露,三峡全通公司应于今年1月14日清偿贷款本息11855万元,于1月16日清偿贷款本息47246.595万元。然而,至1月18日,三峡全通公司已连续两度拖欠该项目本息,总计5.91亿元。此外,三峡全通项目将有一笔到期贷款利息在2月7日待偿还,而该笔利息再次拖欠的可能性很大。

  业内人士指出,“三峡全通”主营业务为涂镀板,处于钢铁产业中下游,在去年钢铁行业不景气时,受到的冲击巨大。目前,该公司已对90%以上、超过3000名员工进行“长期放假”处理,原本许诺的去年11月底陆续复工亦未实现。目前已建成的全部工厂总共90条生产线中,仅只有2条断断续续生产。如此背景下,无法兑现贷款资金也在意料之中。

  事实上,虽尚未有真正不能兑付的产品出现,但自去年初以来,类似因融资对象无力支付贷款而由信托公司及相关方“自己吃进”的事件已在市场上出现,如此前“青岛凯越门”事件中,涉事方中融信托先以自有资金归还投资者,实现刚性兑付,并将抵押资产收归名下,再进行公开拍卖。而此次信托计划受托人中信信托却表示,将不会为该项目先行兜底。

  1月22日,中信信托副总经理李子民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所谓“刚性兑付”本身是一个自造词汇,只要信托公司本身管理信托计划合法合规,就没有义务在投资收益无法兑付的情况下自己拿资本金垫付。

  潜规则打破仍有前提对于中信信托挑战行业“刚性兑付”潜规则,多数信托公司密切关注。因为,在信托规模超过6万亿奔向7万亿元的高速发展时代,“刚性兑付”已成为信托公司头上的一道紧箍咒,越来越不利于信托行业的良性发展。

  据了解,按照《信托公司管理办法》第三十四条第三款规定,信托公司开展信托业务不得“承诺信托财产不受损失或者保证最低收益”。此外,《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第八条规定,信托公司推介信托计划时,“不得以任何方式承诺信托资金不受损失,或者以任何方式承诺信托资金的最低收益”。因此,“刚性兑付”并不具有法律强制性。

  不少专家都曾呼吁监管层放松对信托公司兑付环节上的“零风险”要求。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所长周小明表示,在信托产品的制度安排上,根本不存在“刚性兑付”,这是纯属假想的风险传导机制。将监管部门和信托公司处置个案信托产品风险事件的努力与成效,解读为“刚性兑付”,是对监管部门、信托公司、信托制度的误读,也是对投资者的重大误导。而去年年中也有媒体传闻,银监会相关人士表示,信托公司如果是合规合法尽职尽责操作的话,出现收益不好或没有收益的情况,可不用“刚性兑付”。这一表态与此次中信信托“合理合规操作,损失就不用刚性兑付”的态度基本一致,再联想到中信信托在信托行业中的“大佬”地位,该产品兑付一旦最终采用“买者自负”方式,是否会在业界产生“标杆”作用,有待观察。

  普益财富研究员范杰认为,信托公司可以“不承诺刚性兑付”,但需配合监管措施一起调整,比如,银监会需加大对项目及信托公司的审查,由注重事后控制转换为注重事前控制。同时,要监控信托公司的收入,将信托收益扣除信托费用后完完整整地给到客户。他指出,在破除“刚性兑付”后,信托项目风险由投资者承担,信托公司再截留信托收益,是说不过去的。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换一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朝鲜宣布正计划进行第三次核试验
  • 体育澳网-李娜横扫莎娃 第3次进大满贯决赛
  • 娱乐于是之清晨告别 人艺演员鞠躬哀悼(图)
  • 财经收入分配改革方案进会签阶段 或3月出台
  • 科技联想CFO:可能收购RIM 已展开谈判
  • 博客李银河:中国为什么会出现信任危机?
  • 读书天国往事:三千女兵成洪秀全最后屏障
  • 教育中国留学生哪些问题最让老外看不惯
  • 育儿双独夫妻因春节回谁家起争执离婚
  • 王小广:新型城镇化重在推进三大转型
  • 李山泉:医疗保险成为美国另一个沉重负担
  • 罗天昊:大赦的重点不是赦官而是赦民
  • 于刚:社交化购物是咋回事
  • 刘杉:日本挑不起货币战争
  • 管清友:中国会发生债务危机吗
  • 石建勋:日本量化宽松政策损人不利己
  • 朱大鸣:抛售豪宅是因为官场潜规则改变了
  • 倪金节:德国央行何以高调搬回黄金
  • 章玉贵:中国银行业勿蹈美欧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