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书签 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您也可下载桌面快捷方式。点击下载 | 新浪科技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怕「技术泄密」?美光解散上海DRAM设计团队,一起移民搬往海外

2022-01-27 12:39:22    创事记 微博 作者:   

据《南华早报》等媒体报道,美国存储芯片巨头美光科技已确认将在今年年底前关闭其在上海的 DRAM 设计业务部门。

业内消息人士称,公司要求 150 名中国工程师中的一部分人迁往美国或印度。

这家在全球拥有约 4.3万名员工的美国芯片公司没有给出做出这一决定的理由,但一位消息人士称,这是担心所谓技术知识的「泄密」。

据悉,美光上海DRAM团队的150名成员中的一些可以申请调动,成功的申请者将获得去美国或印度的「移民套餐」。

美光的存储芯片在德国法兰克福的工业博览会上展出美光的存储芯片在德国法兰克福的工业博览会上展出

美光本周三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其 DRAM 工程团队「将从上海设计中心撤出」,整个过程预计将在 2022 年 12 月之前完成,在上海的其他业务不会受到影响。

这家在全球拥有约4.3万名员工的公司没有给出这么做的理由。DRAM 是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的缩写,是计算机中常用的一种半导体原件。

不过,据公司内部员工和行业分析师称,此举是一项预防措施,主要是为了防止人才流失和技术泄露。

一位美光员工表示,这个计划是上个月在公司内部宣布的,做出这一决定是因为「一些前员工和管理层被中国的大型科技公司挖走,导致技术知识的历史性丧失」。

另外,这位员工还表示,中美之间日益激烈的技术竞争也对公司的决定起了一定的作用。

目前,美光在美国、新加坡、日本、意大利、中国、印度、德国和中国台湾地区均设有研发中心。

半导体咨询公司ICWise驻上海分析师Lifu Wang表示,美光关闭上海设计中心的决定「可能是防止技术泄密的一项预防措施」。

「许多美国存储芯片设计公司现在都会首选将设计团队放在中国之外,现在,美光也打算这样做了。」他说。

中国半导体行业的长期投资者和企业家Chen Rang表示,美光上海团队已经失去了 300 名成员中的三分之一以上。随着中国其他芯片设计公司以高薪和股票期权不断挖人,美光做出搬迁的决定「不让人意外」。

他表示,随着对顶尖人才的需求激增,芯片公司在招聘方面变得越来越普遍。

美光此前曾表示对中国市场上的竞争状况表示不乐观,在 2021 年年度财务报告中,美光对投资者表示,中国对国内 DRAM 制造商的支持可能会限制美光市场业务的增长。

长江存储是美光在中国的重要竞争对手之一,图为该公司生产的新一代128层NAND闪存芯片长江存储是美光在中国的重要竞争对手之一,图为该公司生产的新一代128层NAND闪存芯片

去年 9 月,美光在一份报告中表示:「由于中国国有或附属实体对半导体行业进行大量投资,公司面临竞争加剧的威胁。」

「另外,中国政府可能会限制我们参与中国市场,或者可能会阻止我们与中国公司进行有效竞争。」美光表示。

与其他外国 DRAM 供应商一样,美光是 2018 年中国监管机构针对潜在反竞争行为进行调查的目标,并因涉嫌专利侵权而在中国法院被起诉。

2018 年,美国司法部起诉中国 DRAM 初创公司福建晋华公司,指控其窃取了美光的商业机密。这家中国公司随后被美国列入黑名单,并因无法再从外国供应商那里获得芯片制造工具而陷入困境。

美光目前在中国、新加坡、日本、美国、马来西亚和中国台湾地区生产 DRAM。目前尚不确定上海设计部门的关闭是否会影响其位于西安的 DRAM 组装和测试设施。

镁光在一份声明中说,公司在西安的DRAM设备在去年12月受疫情影响暂时关闭后,已于近期再次达到满负荷运转状态。

中国尖端芯片可能落后「三四代人」

近年来,随着外部技术壁垒不断建立越来越高,自主「造芯」成为中国半导体产业面临的最重要的话题。

但由于技术瓶颈的存在,国内实现目前世界尖端水平芯片的设计和制造,可能还需要一段长期的探索。

近日,国际数据公司 (IMC) 支持技术和半导体部门副总裁马里奥·莫拉莱斯 (Mario Morales) 认为,中国距离实现制造「尖端」半导体芯片所需的能力还有「几代人的时间」。

他在接受CNBC采访时表示,「我仍然认为中国和具备领先优势的国家相比,可能还落后于三四代人。」

他说,现在的尖端芯片,比如14 纳米或以下的芯片,基本是在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制造的,说到底,在某种程度上是美国制造的,是这些制造企业英特尔合作的产物。

他解释说,中国仍需要获得此类芯片生产所需的软件和设备。

莫拉莱斯表示,「中国还需要一些时间,可能需要十多年才能真正变得更有竞争力,至少在最前沿的领域是如此。」

他说,中国最大的芯片制造商中芯国际有能力制造 28 纳米芯片,并已开始产出 14 纳米芯片样品,但目前缺乏客户来扩大规模。

他认为,目前中芯国际仍然必须与美国、欧洲或中国台湾地区的客户合作,来「有效提升技术,降低所需的成本结构」。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