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文/遊人
来源:三节课(ID:sanjieke01)
当一群大妈,抢起了地盘。
你以为的画风,可能是这样:
但事实上,她们是这样的:
有话事人、有组织、有预谋、有菜刀。。。。。。小小的红富广场上,竟然齐聚了几大“村霸势力”。
最近,这群大妈在B站火出了圈。
大妈们主演的“广场往事”系列,基本上每次都能上B站热门。第一部播放量就达到了650万,且8部平均播放量在290万以上,妥妥的顶流水平。
热议之下,大妈们也顺势获得了一群铁粉。
特别是主角刘大鹅,有人尊称之为“酵母”,有人戏说刘华强是她侄子;有人玩梗喊起了鹅姨,直呼“鹅姨来了,鹅城就太平了”。
也有人按照演艺圈惯例,称其为“策女郎”。
之所以叫“策女郎”,是因为这个系列的导演,正是当年创作出229部“枯燥”系列的朱一旦IP的张策。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一年前朱一旦和编剧张策分家时,曾闹得沸沸扬扬。
朱一旦IP背后的光曜联晟传媒实控人王布斯,在其知乎账号上对此事件发布的评论:“钟会之乱”,更是把双方之间的矛盾争议,推上了热搜。
虽然,在舆论关注中,双方随后做出了澄清、和解的反应,但此后也很少有公开的合作互动。
一个月前,知乎上出现了一个问题:“就目前而言,朱一旦和小策分伙是不是双输?”
时间指针转动300天后,两人如今的境遇,或许给出了答案。
全网爆火IP团队,“分手”始末
曾经的《朱一旦的枯燥生活》,可以说是B站年轻人必追的热门系列之一。
张口“枯燥”、反手“非洲警告”表情包,大家在社交平台上,玩的不亦乐乎。
其作品内容,多以一个富二代创业老板为核心角色,围绕着自己身边的打工人或生活遭遇,进行充满荒诞任性的奖赏或者惩戒的支配。
最常见的,就是动不动的发配非洲。
视频长度多在1-3分钟内,不变的BGM、拖得悠长的低沉男声、劳力士出境,结尾一句经典独白“有钱人的快乐,往往就是这么朴实无华,且枯燥”,构成了整个内容的记忆要素。
视频的成功,是出乎意料的。
2019年的夏天,当第一支视频完成后,负责分发的朱亘(朱一旦人物的现实名字)并没有将成品直接上传,他多少担心内容有损自己的形象。
直到半个月后,朱亘申请了一个新抖音号发布。没想到当天播放超千万,次日便有了3万粉丝,三天后涨粉20万。
“6月底上线,7月底客户爸爸就找上了门。”
接着便一发不可收拾,@朱一旦的枯燥生活不仅在B站创造了最快超500万粉丝的奇迹,并在全网收获粉丝2600w+。
视频主角朱一旦随之成为当之无愧的网红,除了《GQ智族》对其进行专访,各类商业活动的邀请,也是目不暇接。
其作品《一块劳力士的回家路》,借助讽刺倒卖口罩产业链的无良,仅在B站就获得了千万级别的播放量,同时吸引了各大官媒的议论、转发。
一时间,朱一旦成为火遍全网的IP。
但这一切,都在去年的10月1日,戛然而止。
朱一旦所在的光曜联晟传媒与张策同期发的解约声明,让大众的目光再一次转到,作为@朱一旦的枯燥生活内容创作的策划、导演、编剧和配音的张策身上。
据说这位专业是兽医兽药,做视频只是爱好的年轻人,在第一次应聘时,交给朱一旦一个样片,被说“你这很烂!”
谁知,张策回应:“我其实想考验考验你,看你懂不懂。”
然后重新发了一条高水平自制作品,立刻得到了朱一旦的面谈和offer。
然而,这offer又被张策莫名其妙地拒绝了。过了几天,张策才纠结地说,再聊聊。
这种行事风格,颇似他的创作调性:皮中带稳、思路清奇又充满反转。
在以往的专访中,朱一旦声称自己是“比他老婆还要了解他”的老板,而张策却念念不忘地暗示他和朱总之间近乎韩信和刘邦的关系。
但个人之间的芥蒂,似乎不算是双方“和平分手”的主要原因。
在本质上,基于社交媒体和网红营业的空前火爆的MCN市场,仍然是一个新兴事物。其中,关于生产者、运营者及资本方之间的利益比例分配,远未探索出一个成熟、透明和平等的公开标准。
从而,网红IP与MCN机构之间,互相成就又互相抛弃的故事,在业内屡见不鲜。
不同的是,这次的分手双方,朱一旦既是网红IP、又是MCN机构合伙人;而张策,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幕后编剧工具人。
所以,在刚开始,大家都觉得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毕竟朱一旦有资本、有团队、有IP,再重新塑造一个流量系列,并不算难。
而张策单干之后,可以说是从头再来。这对于一个小小的工作室而言,挑战之大,显而易见。
网红只是网红,策划还是策划
但在目前来看,朱一旦的IP本身,算是彻底荒废掉了。
在张策离开后,朱一旦账号更新的视频内容,粉丝要么吐槽配音不够味、影响观感体验,要么嘲讽剧本不行,我上我也行;
更直接的,则是脱粉取关。据观察,从张策离开后朱一旦账号在B站共更新了29个视频,其粉丝量则从原来的507万左右掉到目前的444万。
平均一个视频,掉粉2.17万。
这种惨淡,也表现在更新频率上。朱一旦方面的更新变的越来越慢,日更变成了半月更,并在5月20日之后,没了新作品出来,公司其他矩阵账号也大多停更。
这表明,在朱一旦IP的流量变现能力持续走低状况下,公司收益的持续萎缩面临的运营压力非常大,从而停更挽尊、砍掉矩阵项目,都成为必然举措。
不过,作为网红的朱一旦本人,则没闲着。
朱一旦在双方“分手”之后,发的第一部视频,主题就是诉说厌倦了当工具人,不想再照着稿子念台词。
于是,中年创业者朱一旦继贸易、能源勘探(采沙)、广告、影视、短视频之后,正式签约杨天真,跨入娱乐圈。
这也符合朱一旦的个性,连续创业失败,但并不影响他持续折腾。
如他所言:“在娱乐圈边缘混迹了一年之后,我发现了一个定律,演员开始拍短视频和直播了,我作为一个短视频博主又想去做演员。”
朱一旦顺势推出了出道短剧《悔于一旦》系列,但观众并不买账。从播放量、口碑和掉粉量来看,这一系列成了真正的“毁于一旦”。
在签约之后,其参加的《青春的选择》、《非正式会谈》等综艺节目,也受到了较多的质疑。
很显然,在自身依赖的朱一旦IP本身的价值粘性,持续下滑的同时;闯进综艺圈的“演员朱一旦”,很难有更多的比较优势。
出走半年,朱一旦依然是网红,但也仅仅是一个有人认识的网红。
在张策这面,他的爬坡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
最开始,张策试图进行一些人文风格的作品演绎,并将自身定位为新的“人物IP”。
虽然视频播放量并不低,很多达到了百万级别,但增粉量有限,且播放波动也较大。
同时,题材驳杂加上如《马小策梦游江湖》系列口碑不佳等问题,使得@导演小策的账号定位不够清晰,也很少有出圈作品。
说到底,这也是转型期的阵痛。
没有张策的朱一旦,只剩下强行幽默,固然尴尬;但朱一旦代表的形象,正是整个内容架构的“血肉批判”符号。
形无神,如行尸走肉;神无形,亦虚无缥缈。
所以,没有了朱一旦的张策,内容必然缺乏批判的爆裂,观众就会少掉很多爽感。缺少了讽刺性的辛辣,观众就会失去很多回味的空间。
只剩下煽情,就显得太像说教和鸡汤;只剩下创意,又显得过于炫耀自己的刻意构思。
直到他从《七姑八姨》的爆红中,延伸出《广场往事》系列。一个新的“刘大鹅”宇宙,才又冉冉升起。
目前,@导演小策账号的粉丝数量为136.1万,从离职创业到现在,共发布48个视频,平均每个视频涨粉1.8万左右。
商单则包括小鹏汽车、QQ飞车等科技互联网品牌,可以说其账号的市场价值和内容口碑受到了双重认可。
刘大鹅爆火:黑色幽默,YYDS
当小策走后,大家觉得朱一旦系列,再也没有原来的味道了。
于是,纷纷吐槽,“原来配音才是灵魂。”
但事实表明,黑色幽默的底色,才是真正的内核。
从朱一旦的枯燥生活,到刘大鹅的广场江湖。总是那一抹,游离于“秩序与混乱”边缘的荒诞感,令人印象深刻。
如美国作家冯尼格所说:“让他人给混乱以秩序,我则给秩序以混乱。”
张策,无疑是一个黑色幽默创作的高手;黑色幽默,则是喜剧内容里,YYDS。
黑色幽默,本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重要的文学流派。
其内容,大体以一种荒诞的、变态乃至病态的文学演绎为主,把人间的痛苦与欢笑、荒谬的事实与平静得不相称的反应、残忍与柔情糅合在一起。
本身黑色幽默的颠覆效果和戏剧化反转,很适合影视节奏。只是,其表现力上的扭曲畸形,很容易令观众感到沉重和苦闷。
而周星驰开创的无厘头风格,以其全新的秩序视野,即“存在就是意义,解构就是建构”的创作逻辑,为剧情添加了“将小人物的痛苦扭曲,嫁接为观众乐趣”的密集爽点。
这就像把一杯咖啡,泼到四川火锅汤底里去,吃的人只会感觉到不断袭来的“麻辣爽感”,从而忽略了苦涩的一面;但吃到底的时候,又会在回味时,感受到一丝喜中含悲的异样。
由此,在人们的认知里,将黑色幽默与喜剧结合的最完美的,大概就是周星驰了。
同样的,张策钟爱小人物的故事,也最喜欢周星驰。
这一方面,让他在处理故事情节上,更喜欢通过刻板和刻意的细节,来强化人物叙事。
比如朱一旦的劳力士手表,三炮的标志笑容和“嘚~”。
这也凸显出角色在剧情世界里存在感的渺小,以至于只能借助重复和丑化,来塑造自身的记忆点。
在周星驰电影里,稍显神经质的酱爆、充当小反派的猥琐眼镜男、回眸一笑的如花等,都是这种记忆模式。
另一方面,在情节上既与现实藕断丝连,又与生活常识格格不入的火候把控,也极为关键。
作为老板的朱一旦,就经常通过超出常人预料的行事方式,来操纵下属或者周围人物的现实体验;
刘大鹅,作为一个强势的乡村家庭主妇,本身不算罕见。
但她成为一个组织化的头目,并介入一系列的抢广场舞地盘的谈判、密谋和火拼,则是超出人们常规认知的。
在传统的“黑帮电影”中,往往只有大哥、大哥的女人和抢大哥女人的小弟。
权力,此时与女性是相斥的。
但就像周星驰电影里,强盗成了孙悟空,流氓成了功夫大师,收垃圾的成了功夫足球明星,卖猪肉的成为有功卫士。
这些主角的光环,全部被导演赋予给了传统演绎中的边缘人物,进而引发观众强烈的新世界观察兴趣和价值反差的回味。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小小广场也是江湖。江湖被缩小了,人物却相对的被放大了。
掌管一方广场的刘大鹅,成为这种不协调感的中心。
整个喜剧内核的荒诞与人物本身的严肃、凶狠,构成绝妙的冲突与突兀的一致。
人们凭借着符合常识的理性,会隐隐预期这种设定应该是会垮掉的;
但情节的走向,却利用经典剧情的摹刻和对大妈攀比、勾心斗角等现实现象的夸张解构,来在观看者那里重新构建起剧情本身的秩序感。
这种将掉不掉、欲止不止的感觉,才会引发观看者的不断回味。
离谱,但是很合理。
这也是黑色幽默的精髓,代表着一种虚拟设定的自由、反抗、浪漫和散装严肃。
自由来自于平行世界般的规则定义,让人物脱离了刻板束缚,比如大妈为什么不能是沉着冷静、凶狠果断、游离于灰色地带的大佬?
反抗精神,来自于荒诞的现实感,消解掉了当下的自我危机:如果我观看的“剧情”这一充满现实感的事物,都是如此荒诞,我为什么不敢笑对这个世界呢?
浪漫,来自于主角不是被崇拜的,而是被诠释和展览的。因为剧情中充满了反转,没有单调的赢家通吃、没有强行升华的完满结尾,只有天马行空的创作观赏。
比如教授发明“任意门”这集,时空穿越情节叠加主角精神分裂的可能,让人觉得足够悬疑。
散装严肃,则是观众自身拒绝将其视为完全的娱乐内容,并试图重构反思。
无厘头的镜头语言,有时就像一次当事者的精神分裂,呈现出一种完全不同于常人的脑回路,比如大妈动不动变身奥特曼的离奇操作。
作为观众,此时就像一个自学成才的精神分析大师。
我们并不会满足于嘲笑角色本身,而是试图从中寻找剧中世界,之于现实世界的映照意义。
那些生活中的小心思,只有被放大演绎,人们才能直接捕捉到。
观看者,由此从生活中的自怜者,变为了诊断和品评他人精神流动的知味者。
《中庸》曾批评大众: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或许,只有在观赏黑色幽默的那一刻:俗人是剧中人,我们则成为了超越俗人的意义主体。
写在最后
张策和朱一旦分手300天后,留下的人物IP朱一旦在演艺圈里做一个边缘角色。
团队IP,如马小玲、十佳员工、三癞子等则在《C座802》节目中,上演着不温不火的“职场勾心斗角”剧情。
在张策这边,虽然事业开始展露头角。但火起来的主角却是剧中的“刘大鹅”,他仍然要充当幕后的策划。
朱一旦做不了IP,小策成不了网红。
这种命运的既定轨迹,又何尝不是一种黑色幽默。
张策的视频创作,只是处于上升期。想要复制朱一旦那样的现象级成功,前路依然漫长。
事情还有没有反转呢?我们大可以拭目以待。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