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吴晓波频道
掌握管理年轻人的28个关键方法
前两天我看了一个段子:今年初四是情人节,很多人求桃花运不一定求得到,初五迎财神也不一定迎得到的,只有初七上班是一定能够等的到的。
很多人在转发这个段子时,都会配一个含泪苦笑的表情,毕竟谁会喜欢上班呢?
不过,还真有不少人喜欢上班,比如姜海舟老师。
姜老师用不到5年的时间,从银行里的小职员做到管理层,在职业发展如日中天时,又去硅谷创业,从零打造了自己的小团队,成了融资过亿的企业CEO。他说,他从来没有假期综合征,上班也从不觉得累。
本周五,我们邀请姜海舟老师做了一场新年直播。在直播中,姜海舟老师分享了很多职场经验和小团队管理知识。今天我就来和大家回顾分享一下,相信大家在听完后一定会对自己的工作规划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先来说说假期综合征问题。为什么多数人不喜欢上班,而姜老师却恰恰相反呢?
因为他的工作内容,给了他极大的满足感。
之前看过一个帖子,问:你认识的成功人士都有什么特点?
最热门的一条回复是:精力充沛。
其实,并不是成功人士的精力特别充沛,异于常人,而是他们能从工作中极大地补充自己所欠缺的东西,比如成就感、快乐、财富等等,所以他们才会不辞劳苦地去工作。不是不累,而是不怕累。
缺钱的人,你让他去数钱,是不会累的;单身狗,你让他去谈甜甜的恋爱,也是不会累的。
但反过来,你让巴菲特或比尔·盖茨去数钱,他们肯定很累,因为做这件事并不能让他们更满足、更快乐。多数人在工作中无法收获更多自己所欠缺的东西,自然会很讨厌上班。
想要改善这种情况,就得把我们所欠缺的东西和我们的工作结合起来。
如果你上班追求的只是赚钱,那就是在被恐惧和惯性支配,多半会觉得收获太少,继而觉得枯燥,甚至痛苦。
但如果你上班追求的是提升自己持续赚钱的能力,那便是在受希望和目标驱使,意味着自己的努力工作,换来的不只是当下的这笔工资,还有以后更多的钱和成就感,投入产出比一下子就提升了。
道理好懂,说简单点就是要找到工作的目标和方向,可具体该怎么做呢?怎么提升自己持续赚钱的能力呢?
短期来看,我们先要拟定一个北极星指标。
北极星是天上最亮的那个星,能够指引我们找准方向。顾名思义,北极星指标就是那个能帮我们找准方向的关键指标。
早在Facebook成立之前,美国社交网络第一的位置属于历史更久、用户更多、资金更雄厚的MySpace,但最终MySpace却在竞争中惨败给了Facebook。背后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有一条非常重要:MySpace公司运营的主要指标一直是“注册用户数”,而Facebook很早就把“月活跃用户数”作为对外汇报和内部运营的主要指标。
几百万注册用户数可能可以让公司的数据更好看一点,但只有活跃用户才能给网站提供发展的动力和营收。错误的指标,让MySpace误判了形势、走偏了方向,最终败下阵来。
姜海舟老师几年前在为公司做A轮融资时,见了100多家投资机构,但没有人愿意投资。这时候有一位前辈告诉他,多少人不愿意投都不要紧,只要有一个投资人愿意就行了,他不需要拿100份投资,他拿1份就够了。
这个道理放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是适用的,不管你是管理者还是普通员工,不管你是招纳人才、管理团队还是做项目,都不需要考虑太多事情,只需要做好最重要的那一件,就足够了。
今年刚过完春节,如果你能想清楚今年你最想做好、最需要做好的事情是哪一件,那么你短期内的北极星目标也就有了。
短期目标讲完了,接下来轮到长期目标了,也就是职场的方向问题。
一般春节过后都是离职高峰期,有不少人会因为奖金有点低,或者在公司受到了点委屈而离职,这样做其实是不好的。这些当然都可以是离职的原因,但不能是唯一的原因。
这种情况就像是你在职场中碰壁了,有点疼,离职就是选择逃避。正确的做法是先把反弹的能量吸收掉,然后再考虑离职。比如跟领导谈谈薪资问题,尝试改善一下职场关系等,就算最终没有结果,你的能力也会在做这些努力的过程中得到提高。
当然,有时候在职场上就会遇到一些特别令人抓狂的事和人,完全改善不了,也忍受不了,那离职换个环境也是一个好选择。关键是在做方向选择时,你能不能判断出公司是不是一家好公司,这个老板是不是一个好老板,这个岗位是不是一个有前途的岗位。
看得再长远一点,我们要始终想着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姜海舟老师的建议是不要跟销售去交流他是怎么做销售的,这跟你没关系,也没有什么价值。你应该去找你最希望成为的人,去跟他交流,看看他是怎么做的,这对你来说才更有价值。
姜海舟老师的分享,除了以上几点之外还有很多,比如:想升职该怎么开口争取?刚升上管理岗位怎么带好团队?感兴趣的话,大家可以在890新商学App观看完整的直播录像。
如果你想找到自己的职场方向,或是刚刚走上管理岗位,想了解小团队的运作之道,还可以去学习一下姜老师主讲的课程——《小团队高效管理手册》,课程中包含了28个反常识的小团队管理方法,以及大量真实的案例,相信你一定会获得不少启发。
解决职场困惑,走向高效管理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