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书签 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您也可下载桌面快捷方式。点击下载 | 新浪科技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中年好友苏东坡7

2021-02-21 00:00:00    创事记 微博 作者:   

来源:秦朔朋友圈

春节假期里感冒了,呼吸不畅,睡眠也受了影响,我这么一个不怎么刷短视频的人,睡前偶尔刷到了李宗盛等等人的老歌,竟然也能哭了起来,就一直听一直听。

都说年少听不懂李宗盛,若是听懂了,就是个有故事的中年人了,屏幕上好心提醒着“愿你不做曲中人”,但因为人生无常,要接受因果,终究还是做了曲中人,“我会试着放下往事管它过去有多美”……

贾玲的《你好,李焕英》把五六十年代的人和八九十年代的两代人一起召唤了起来,因为那平常不过的感情(母女情)竟然可以这么炙热,这么有共鸣。因为谁都有自己的“李焕英”,那个记忆中的中年妇女曾经那么年轻过,本身就是一场人生如梦的感觉。

终究,人生还是有很多遗憾的,但注意,可能人生的意义,是将遗憾也变成一个作品,这也就是所谓的“苦大而不愁深”。

岁月不饶人,转眼都已经成了有故事的人,突然也对故事中的曲折,磨平了几分怨恨、懊悔和惆怅。李宗盛写过《山丘》,“说不定我一生涓滴意念,侥幸汇成河,然后我俩各自一端望着大河弯弯,终于敢放胆,嘻皮笑脸,面对,人生的难。”

是啊,谁的人生不难呢,像贾玲一样嘻皮笑脸地面对吧。

苏东坡则写过《定风波》,“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人生就是这样,文本世界(人们所创造的文字世界,如诗歌、词曲、散文、小说、电影甚至梦境等等)与现实世界通常是交织的。在创作者那里,因为通感能力太强,交织力更是有乘数效应的。文本输入现实,现实又输入文本,相互加强。

比如苏东坡就尤其擅长写梦,写的跟真的经历过一样。把梦也当成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真实”。

在徐州,除了有一个因他抗洪而留下的黄楼,还有一个燕子楼,苏东坡也为它写过一首词,叫《永遇乐》:

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如三鼓,铿然一叶, 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 觉来小园行遍。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 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 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 为余浩叹。

盼盼是谁呢?那是绝色佳人关盼盼,据说是唐代张建封将军的妾,就居住在燕子楼。后来张建封死了,她感念张的恩情,十年不嫁,独居直到病逝。

苏东坡有一天梦到了关盼盼,就写了这首词。梦是可以化为作品的。人们眼中所见的,心中所想的,都是可以变成诗歌的。所有脑中、心中曾经到来过的元素,皆能为我所用,这样的记录才有时光的线索和生命的印痕。

就像泰戈尔认为的,人凭借五官的直觉,遇到自然界或现象世界的色彩、光明、声音、运动,便是一大喜悦,因为他由此听到、感受到了“无限”或“最高真实”的“呼唤”或讯息。

通常就是这样,我们遇到了什么好事坏事,有些痛苦、崩溃也是瞬间的,如果那瞬时的情绪能够被展览出来,一定是世上最绚烂的东西,因为足够淋漓尽致。在这个意义上,至暗也是一种风景。

人生究竟是不是一场梦,庄子也不知道、李白也不知道。庄子只是把自己变成了蝴蝶,变成了第三人旁观,他觉得一切都要顺其自然,“吾身非吾有”,主体性的努力似乎是没有什么用的。而苏轼觉得做一辈子人,怎么能不做自己?寻找自我的热忱,他一直就有,比我们现代人还现代。人生若是不再拘于外物、奔逐营营,自然可以放下,那个自我不再是狭隘的,是广阔天地中的自由灵魂。

李白在《春日醉起言志》写到:“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 所以终日醉,颓然卧前楹。”李白总是醉,醉得像个仙人,所以世人是学不会的。

苏东坡跟李白也不一样,他在《谷林堂》写道:“寄怀劳生外,得句幽梦馀。”如果觉得人生虚幻,那才是最深刻的痛苦,不如尽力去找到生命价值。做不了仙人,要做好一个世人,做一个好人。

他在《永遇乐》里,也有对人生如梦的超越性理解:“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意思是摒弃怨恨之情,就能超越如梦的人生怎么找到人生价值呢?就是不纠结在细枝末节的心绪里,摒弃负面的感受,让自己无论如何找到好的方向。所谓真正的苦大而不愁深。

怪不得专门研究苏轼的王水照教授说,苏轼对人生的体会比白居易、陶渊明、王维等诗人更加丰富深刻全面。因为没有人比他更积极、更主动、更乐观。王水照总结了苏轼的狂、旷、谐、适等性格,认为这四项构成一个完整的性格系统,统一于他的人生思考的结果之上。

苏轼对生活中的每一个难题,都有自己一套的理论答案和适应办法。持续地努力吧,有用

为什么人的精神世界永远无穷,是因为自愿投身在永恒的搜寻之中,所见、所闻、所想、所梦,均可为我所用,真真假假,借假修真。在中国文化史上,苏东坡似有一个任务,走遍中国,采撷当地的各种元素,混入自己的灵魂底色,好让各地都可以追寻他的精神脉络,这样经久不衰地表明,人生其实不是梦,每一步都算数,每一步都有痕迹。

他带给人们一种启发:任何时代任何社会任何人的人生,都需要去理解、去反思、去预见。而无论环境如何,心境愈是自由,没有恐惧,愈能得到美的享受。

们对苏轼所创造的文化世界,曾有“苏海”之称。本来是“韩如海,苏如潮”,后来人们觉得苏东坡更像一片海。把自己的人生变成一片海,容纳各种奇奇怪怪的鱼和鸟,诞生各种各样的生机,即便里面是苦的、涩的感觉,也依然有自己的博大精深。现实性之外,一定要有超越性,才能造就连绵不断的文化怀念。

苏世独立,横而不流。我们就在这水一方。

灵魂的动态,错过了也就错过了。变动不居的过程,更容易盛下这种丰盛。记得去加下灵魂的这些动态。人类精神生活是与整个外部环境互动互摄的心智活动。这些心智活动,也是人生意义。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简称叫“达兼穷独”。还有一句便是“用行舍藏”,被任用就行其道,不被任用就退隐(《论语·述而》)。人要不断地接受因果,而不只是接受生死那一件事。

苏东坡爱读《华严经》,他认为“如华严经举因知果,譬如莲花,方其吐华,而果具蕊中。”接受因果,就像欣赏一季里一方池中之莲,心里平静,因果自然绽放。林清玄先生也曾说,“既生为人, 就要有勇气承担有可能发生的一切。

人如何在发生大变故、或者是跨不过去的人生门槛上获得平静?道家提倡过“坐忘”。

“坐忘”是一种以否定法所得的冥想,它能使得修行者消除自我意识而与宇宙同体。所谓“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没有那么强大的自我,就可以忘记恩怨和愁了。

外国人,其实也有这样的理念。这个世界的概念都是相通的。比如,弗雷德里克·B·安德伍德这样定义“存思”——用否定法所得的、用肯定法所得的,包括以心灵之眼存想某一特定的形象、意念或神灵,直到达到融入无间的状态。

《庄子》第十一篇中提到,广成子坚持“守一之道”,到1200岁还保持容颜不老,当黄帝向其寻求长生之道时,他这样回答:“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女形,无摇女精,形乃长生。

在苏轼看来,“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即“无为”,心无所知即“无思”“必静必清”即“无欲”。在静坐的过程中,苏轼发现自己的时间观念发生了改变,一日似两日,由此可以将寿命延长至两倍。

这里我再把上次苏东坡的睡眠方式之外的整套养生诀再整理一下,跟大家分享如下:

1、时间选择子时开始,23:00-1:00。刚好适合我们现代人。其实睡得晚一点,好像也没啥,关键是心绪一直是安宁的,内心、仪式和习惯一直是稳定的。

2、披上衣服盘腿朝向东或南坐好。

3、牙齿上下扣响36次,拇指接住第三指或四指。

4、吸气,屏住呼吸。

5、用心内观自己的五脏,肺是白的,肝是青的,脾是黄的,心是红的,肾是黑的。

6、想着心是一团火,大放光明照亮一切,把气都入到丹田里。

7、然后呼气,不要去听外面的声音,关闭耳朵。

8、呼吸慢慢地进入均匀的步调。

9、用舌头接住唇齿,让津液口水生出,三遍之后,咽下,把气再送入丹田。

10、九次深呼吸、三次吞咽之后停止。

11、用左右手搓热之后按摩自己的脸、四肢。再搓热自己的手,按摩自己的足心。

12、梳头发100下,把头发散掉睡觉到早上。

苏东坡说,一直坚持,就会有功效,一般20天左右,精神上自己觉得就不同了。屏息的时间是越练越长的,脉搏跳5下为一吸,逐渐可以变成20下。人是需要训练自己的,训练自己成为一个适应环境的平台化的系统,有各种更新的“元素和app”在那儿丰富自己、创新自己。

愿大家都好好的。都更好。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