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书签 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您也可下载桌面快捷方式。点击下载 | 新浪科技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一个币,一套房

2021-01-19 08:00:00    创事记 微博 作者: 秦朔朋友圈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冀田

  来源/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 

  比特币破了4万美元后,一个币,终于可以买到一套房了。虽然这套房还只是北方县城里4千块钱一平、60平米的小房子,距离北上广深一千万一套的房子还很远。但确实让人看到了希望——20多年前,上海的房子不也才5千块一平米吗?

  然而,这篇文章并不是鼓动你“买”或者“不买”比特币,而是想通过几件事情说一说投资的偶然性和长期性。

  遇见谁很重要

  我曾经写过一系列关于比特币的文章。虽然比特币猛涨,但如果和特斯拉比的话,至少从近5年的幅度来看,涨幅还是比不过特斯拉。所以,那些吹牛的比特币大神们也没什么了不起的。

  我几乎在差不多相同的时间知道了比特币和特斯拉,都是在2012、2013年的样子。那时候,特斯拉大概6块钱,现在是880块,涨了140多倍。而比特币那时候有很多机会可以100美元买到一个,到现在涨了400倍。考虑比特币的巨大风险,比特币的涨幅其实并不比特斯拉优秀。

  然而,我有好多次买特斯拉的机会,却都没买。2013年的时候,专门去特斯拉在硅谷工厂参观过,确实震撼,里面基本没什么人,都是自动组装。最近一次想买特斯拉,是在2019年暴跌一半、跌到35块多的时候。想买,但又被很多工作的琐事给耽搁了,没买。毕竟我不是专业做美股的。

  当然,不是专业做美股的,并不构成错过特斯拉的理由。现在回想起来,其实更重要的原因是,我身边一直没有人买特斯拉,没有人投身在这个行业。现代人这么忙,一个投资想法,如果只是一个人在琢磨的话,很容易滑过去。能赚几十倍的,需要灵光乍现的神奇。这种电光火石间的事情,不是谁都能抓的住的。

  但我为什么会买了一点比特币呢?因为偶然的原因,我遇到了三个坚定的比特币信仰者,并且还掺合了一点他们做的公司。赚不赚钱不要紧,有人一起玩最重要。

  更关键的是,这三个人都是复旦校友。后来我发现,在币圈、区块链领域,很多复旦的校友,都做得很好。因为复旦有一个非官方宣扬的气质,那就是追求“自由而无用的灵魂”。区块链的“去中心化”也可以说是“自由而无用”在虚拟世界的映射。其实,不仅是复旦,很多名校的人都在这个领域做得很好。比如,最大的数字货币交易平台火币创始人是清华的。

  能进名校的人至少智商是没问题的。我智商一般,凭运气蒙混进了985。很简单的逻辑,如果他们这些高智商的人对一件事情这么感兴趣,这么疯狂,那么,我一定要认真考虑下这事到底是不是真的很牛。哪怕再多人说比特币是骗局,是郁金香泡沫,我都得掺合一点。即使被骗了,也是和牛逼的人一起被骗的,我还不至于显得太傻。

  当从2015、2016年开始,看到更多华尔街的金融精英投身比特币和区块链,以及原来公募基金的大佬博时基金的原董事长也下了大注。我更觉得这事不简单。

  所以,遇见谁很重要。

  至今还记得,大概在2015年上海美好的五月份,在复旦的后花园五角场大学路的一个咖啡馆外面,和三个带我认识比特币的校友交谈的情形。带着花纹的黑铁桌子和黑铁椅子,有一把阳伞,没有撑开。阳光至今还是明媚的。要是那个时候多买些币,多好。

  所以,成功了的事,回头说都是故事,遇见谁很重要。

  但还需要坚定

  最近股指创出了新高。沪深300指数已经超过了2015年大牛市崩盘前的高点,但很多人没赚钱。上证指数十几年徘徊在3000点,让人以为牛市才刚开始,其实明白人知道,A股不是牛市也不是熊市,一直是“牛熊市”——熊身牛头,有人一直牛,有人一直熊。

  那什么人享受了巨大的牛市呢?

  坚持的人。

  5年前、10年前,我们老说中国经济的未来在于消费、在于消费升级。如果5年前,我们坚持投消费,哪怕在2015年的山尖上进场,在2015年下半年的多次股灾中扛住了,坚持不割肉,现在的回报会是多少呢?如果拿沪深300消费行业指数看,回报是4.4倍。

  这是一个非常震惊的数字。啥都不干,买一个指数,跻身最牛投资者行列。

沪深300消费指数与沪深300指数沪深300消费指数与沪深300指数

  消费指数里现在包含的是什么公司呢?白酒、酱油、牛奶、养猪的、养鱼的。我们都猜对了消费的开始,却没想到消费的结局是这些细分品类。

沪深300消费指数十大权重股沪深300消费指数十大权重股

  当一个大新闻、一个宏观大事件、政策大利好出来的时候,我们马上变得非常兴奋,急于分析,找到一个实质上要三五年后才能兑现的投资机会,却想在明天就赚钱。于是明天入场,后天冲高,一周后出场。当这个大事件真正产生效能、兑现在投资收益上的时候,我们已经把它遗忘三年了。

  真正的长期主义,是从认知到行动的、全面的长期主义。如果我们很轻易地下了一个结论,其结果往往是,我们的内心经受不住考验。我们的认知还没有强大到面临超过多次30%以上的回调时,还能坚持不退缩。

  凡事皆有代价。最坚定的坚持来自哪里呢?来自明白了只有经历过最大的苦痛和最大的纠结,才能获得最大的快乐。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在最激烈的正反双方辩论之后,仍然做出不悔改判断的投资,才是对的投资。最大的快乐需要用最大的苦难换取。任何轻易获得的短暂快乐都不能持久,都不足以巨大到做梦都笑醒,想一次就乐一次。

  那么,“现在还敢上车消费指数吗?”“现在太贵了!我再想想。”

  看,你又动摇了吧,做到坚定,好难。这是为什么?

  无形的认知之手

  认知决定能不能赚钱,已经成为投资圈最被“广为认知”的鸡汤。认知怎么形成的?我的体会是,认知第一来自经历,第二来自知识结构。

  曾经有一个统计数据,在网上购物的五大品类中,“酒类”雄踞70后和60后购买的主要类目。而80后主要买母婴、90后主要买美妆。

  在我35岁之前,很少喝酒,白酒就更少喝。直到这些年,我才认识到白酒的消费量真大。10%的人喝掉了90%的酒。剩下90%的人怎么都认知不到,都想不明白,这么多酒被什么人喝了。这个认知决定了他们不会看好白酒。

  我投资医疗、投资生物科技,也是因为个人经历,对医疗有切身的体会,知道了它的价值和妙处。这些是经历产生的认知。

  上周,我的大学同学小聚,坐了一桌,竟然集齐了股市的所有参与类型——有上万亿的机构、有保险资管、有券商研究所、有打板的游资、有大金融机构辞职后的全职股民、还有在金融行业工作的兼职股民,以及我这个斜杠青年。没来的同学里面,在金融行业干的同学还能再坐两桌。

  别以为我大学是金融系的,我们是数学系的!我们一致认定,太对不起数学系的祖师爷了。太奇怪了,我们大学没学过金融,怎么都搞投资,去股市里了呢?

  大学同学有一样的底层知识结构。我们学的东西,是其他很少专业学习的,和金融没什么关系。你不会知道我们学习的这些奇奇怪怪的课程的名字:测度、复变函数、实变函数、拓扑……

  与其说数学系的对数字敏感,倒不如说数学系的对因果关系敏感。数学是在证明,在追寻问题的答案,寻找因果逻辑的推导。投资最重要的也是投资逻辑,也是在不停地寻找问题的答案:什么会赚钱?为什么会赚钱?什么逻辑导致价格上涨?

  以上是知识结构决定的认知。人在获得知识结构的时候,获得了一种思维方式的训练。思维方式的长期训练,决定了人如何思考问题,从而决定了人的认知,决定了人如何选择。而正是选择,决定了是不是会碰到“偶遇”,决定了会不会坚持到底。

  所以,我们得到了两件对投资非常有价值的习惯:

  第一,用非常开放的心态,听靠谱的人讲新奇的事。

  第二,用系统的阅读,研究以往成功的投资案例,并研究透彻他们为何成功的因果关系,从而获得能够走向成功的认知。

  和一个币一套房一样爽的投资很多,祝您能投到每次想起来都美到合不拢嘴的投资。

  作者简介:冀田,领复资本创始人、注册金融分析师(CFA)、《家庭投资和家族办公室》一书作者,风险投资人。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