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书签 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您也可下载桌面快捷方式。点击下载 | 新浪科技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高铁时代的绿皮火车:草根创富的春天才刚刚开始

2020-12-26 08:30:00    创事记 微博 作者: 秦朔朋友圈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刘子

  来源:秦朔朋友圈(ID:qspyq2015)

  被遗忘的绿皮火车

  多年没坐绿皮火车了,晃悠悠的让人念旧。

  15年前,从南昌到西安,2202次,25个小时,全程83块钱,著名的“民工专列”。一上车我就感到后悔,6月底,没有空调,车厢挤满了学生、民工兄弟,跟滚烫的沙丁鱼罐头似的。就这样,沿途还不断有人挤上来,沙丁鱼们全都馊了。车过河南,人才渐少,才有自然界的风吹进来,吸一口,满是风尘。

  12年前,上海到昆明,T381,40个小时,这回是硬卧。两天里,无人打扰,吃了睡睡了吃,看完一本厚厚的书,写出几段小小的诗,开始喜欢上绿皮火车。

  10年前,北京到拉萨,依稀是Z21,两天两夜,火车穿过华北平原、黄土高原、祁连山、青海湖、可可西里、唐古拉山……山河壮阔,大地无垠,烦躁的内心渐归平静。

  6年前在斯里兰卡,海岸火车。南亚的火车门窗四敞,印度洋无垠的海风吹进来,冲淡着车厢里的咖喱味儿。我和一个斯里兰卡老大爷坐在车门槛,火车擦着路边人家的屋檐和果树。铁轨旁的路上偶尔走过老大爷的熟人,他们挥手致意,还能扯上几句家常,像旧时的乡下坐拖拉机去赶集……

  后来,习惯了高铁、飞机,快是真快,却渐渐失去慢的能力。乘过的那些绿皮火车,许多也已经消失,前几日来到上海南站乘车,抬头一看,屏幕上滚动播放的是数十列火车停运的消息。

  绿皮车乘客依然很多,学生、农民工、短途旅行的老人、沿途小县城的市民和村民,依旧把车厢填得满满当当。人们或打盹,或看着窗外,或轻声交谈,穿着传统制服的列车员也不用挤出职业的微笑,倒充满平和的亲切感。

  反倒上高铁,往往急躁匆忙。车厢同样充满焦躁,打电话的人压抑不住情绪,看电脑的人噼里啪啦地敲击键盘,发微信的人半个小时不见抬头,手机短视频不时传出夸张的笑声……望向窗外,景色飞快略过,除了目的地,过程中的人和事,都与你无关。

  2019年,我国高铁客运量占比已提升至64.1%,已取代普客成为主要铁路客运方式。时代伟大,被夸赞的总是高铁,但绿皮火车(及普通火车)依然承担着三分之一的客流和绝大多数的货运,绿皮火车依然在发挥着客流、物流上的重要作用。

  时代不能因为发展高铁就放弃绿皮火车,我们也不能因为坐惯了高铁,就不见绿皮火车依然散发的、无可替代的活力。

  精致时代的草根精神

  佛山南海区,连续6年位列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区排名第二,居民存款长年位居全国(区县)第一,著名的富庶之地。

  前不久去南海调研期间,发现当地政府却不乏忧心,担心这片土地上的草根创业精神会不会日渐消退。

  南海是改革开放先行者,善饮“头啖汤”。早在80年代初,因紧临广州,便广泛为广州企业做加工。在其他地区还畏首畏尾之时,就已“村村点火,户户冒烟”,涌现出众多草根创业英雄,成为著名的“广东四小虎”之一。

  如今,南海已拥有10万+民营企业,“无论什么产业,只要来到南海,就能找到相应配套”,并涌现出大量的单项产品隐形冠军。如中南铝车的轮毂成为美国哈雷、北极星等摩托车的标配,星联精密的包装瓶模具常年用在可口可乐、雀巢等600多家饮料企业的生产线上……

  但南海企业普遍面临两大问题:一是初代草根创业者群体的停滞,大多数企业做到几个亿的规模就不愿再冒险、二次创业;二是许多二代们不愿接班,或去一线城市参与新经济,或宁愿去政府、事业单位上班。

  面向未来,尽管乘着大湾区、广佛同城化东风,红利仍然很多,可南海政府依然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一旦丢失寻找商机、不断奋进的草根创业精神,一旦丧失草根经济、民营经济、创业经济的活力,南海就不会有未来。

  因此,当地政府组织企业家外出参观学习,培训二代群体,帮助企业推动集团化经营、二次创业,等等。

  南海密植着草根创业经济,但城市外表并不亮丽,还存在着一些“城市不像城市、乡村不像乡村”的问题。当地政府希望通过创新改革,未来实现“城是城,乡是乡”。

  和南海的外观相比,很多城市要漂亮的多,特别是新城、新区,道路、绿化堪比国际水平,表面看就像高铁,环境优美,风光宜人,人民的幸福指数应该很高。

  但事实并不如此,有些急速行驶、精致的“高铁车厢”内,当地百姓并不感到幸福,并没有为老百姓带来太多实惠,普通市民月工资多年停滞在三五千元,陷入了“精致主义”内卷化。

  毋庸置疑,时代向前,每个地方都希望自己的城市越来越现代、精致,都希望引进、留下精英而去化社会草根。但当草根被边缘、被驱离,草根精神被压制,附加在其上的拼搏、上进、奋发的创业精神与社会活力,也将一并消退。

  不少城市急于“国际化”,建高新产业、时尚之城,但草根阶层改善生活、创业创富、改变命运的强大动力,才是经济可持续的源动力。表面风光是可以靠债务堆起来的,但如果没有广泛的中小企业支撑,也只是样子好看而已。

  奶茶店风云

  近些年,笔者身边有不少朋友开了奶茶店(及餐饮店),奶茶店容易切入,既有较大市场,又能抵挡电商冲击。

  最近问了一圈,朋友们的奶茶店基本都关了门,原因无他,万众都“创业”奶茶店,大量关门是迟早的事。此时“创业”草根们所贡献的,只有交给房东的租金、品牌商的加盟费,以及付给电商的平台费。更有甚者,一位某奶茶店女老板为拯救濒临倒闭的奶茶店,开色情直播被抓。

  肉眼可见,草根创富并不容易。

  始于草根、由下而上的社会活力和推动力,是中国高速发展的核心推动力。从小岗村18户居民推动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改革开放初期大量的乡镇企业、个体户创业“鸡毛飞上天”,再到90年代下海潮、下岗职工创业潮,每一次草根阶层改善命运、向上的运动,都极大推动了经济发展。

  最近十几年的互联网经济,一方面创造了很多新型就业机会,同时让大量草根就业者转化为网约车司机、外卖员、快递员、社区团购团长等等,但互联网平台对于线下经济的冲击,也让很多小店主无处容身。

  现在耳熟能详的都是高科技、新金融、高端制造、数字基建、新能源、大健康,许多地方政府竞相引入、扶持各种高新技术产业、电商互联网、总部经济、金融小镇,而这些地方并不是草根阶层很容易介入的。草根阶层,前有高科技标兵,后有电商追兵,中间又被不断升高的房租、房价所逼,都去开奶茶店也是无奈之举。

  对于一些尚有一定积蓄和实力的中小企业主来说,积蓄扩大生产风险较大,二次创业又缺乏方向,他们获得一定利润后,只能继续买房。因此,中小企业集中的大湾区、江浙等区域,即便受疫情冲击,今年房价却一路高歌猛进。

  回首本世纪前20年,房地产、电商风光无两、一统百业,今天,当房地产被调控,电商、互联网资本化的弊端日益显现,全社会都要认真思考:我们需要站在草根动力的角度,再来一次全民创业、草根创富,为经济注入活力,为社会注入和谐。

  消费为何难升级?

  近年来,消费升级已成趋势,但总体不温不火,除了经济环境,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缺乏明确的推动者群体。

  谁来做消费升级?

  显然不能是国家。政府的任务,在于前端引导、基础建设(交通、5G、数字基建等)、社会托底(法治保障、社会保障、扶贫脱贫等),“看得见的手”不能过于伸向“看不见的手”;

  房地产,做了一部分,从住房到建材、家电等上下游消费拉动,房地产贡献良多,但居高不下的房价,过多占据着社会流动性,对消费升级的阻碍日益显现;

  互联网、电商,也做了一部分(如各种严选、生鲜),但他们总体还是以线上为主,价格、折扣、补贴、促销依然是核心武器。电商市场也足够广阔,是否有必要投入巨大力量去升级?并不紧迫;

  实体制造业,同样做了一部分。制造业本身就面临房地产和电商的挤压,竞争与生存压力又大,因此其升级主要体现在通过升级技术、降低成本,生产更物美价廉的产品。其中,也不乏一些更能拥抱时代、拥抱互联网的企业,通过生产网红产品、创新营销等,实现了一定突破。但制造业总体较分散,眼门前面对的是生存之战,自顾不暇,消费升级的指向性略显不足。

  回首第一次草根创业、创富热潮,始于改革开放初期,创业者们抓住消费品“从无到有”的历史机遇,得以发展壮大。

  今天,中国面临改革再出发,消费面临“从有到优”的升级,当其他社会力量难以广泛、深入,属于草根们的第二次创富时代,或许正在到来!

  因此,今天我们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并不是引导草根大众去做科技、商业模式、金融高依附之类的攻坚型创新,而应该是引导至消费升级领域的机会型创新!

  野百合也有春天

  草根再创业的困境,在于由于技术和资金瓶颈,面对新经济无从下手。

  科技、资本密集型草根难以参与,传统劳动密集型困难重重,而互联网、电商又将服务标准做到极致(如网约车、快递、外卖)……草根再创富,机会也只能在消费升级领域!

  其一,中国市场规模超大,许多传统产业,完全可以“再做一遍”。譬如一只马桶,大量家庭还在使用传统蹲厕以及传统马桶,光一个智能马桶盖,就有着巨大的升级潜力。

  此时的中小企业主们,与其不断把资金堆积到房地产,或者依附电商贴钱跑量,同时又缺钱搞科研,不如向许多互联网企业学习,将重心放在“应用创新”。

  多研究消费者,或深耕局部区域,从消费场景、精准客户定位、C2M反向定制、个性化解决方案等方面,找到生存空间。

  另外,相比大企业、电商巨头规模化、标准化,中小微企业具备一大天然优势,那就是更具工匠精神土壤。未来的消费升级,标准化产品只是基础,在标准产品之上,对高品质、高品位、高品格的产品及服务需求,才是消费升级的重要方向!

  其二,升级的另外一个重要方向,必然是消费体验升级。

  大资本、大企业、大电商,只能做标准化的体验,更加个性化、高品质的体验升级,天然适合草根群体。

  譬如民宿产业,拼产品、服务、价格,都很难拼得过星级酒店、连锁酒店,但民宿一旦找到精准定位,形成风格,建立品位,就很容易抢占到市场,并且实现超高利润。这方面的例子已经比比皆是。

  选民宿最终选的是什么?作为一个较资深驴友及产业观察者,我深深体会到,对民宿的选择与认同,最终看的是老板的品位。

  同理,即将到来的草根创富时代,必然是附加着个人印记的体验升级。

  从大众营销、意见领袖到李子柒,从大众产品到小众品牌到个性品格,从旅游景区到农家乐到田园生活体,从大众文化到文创产品到个人定制……广阔的升级空间,等待着草根群体去自我升级,去创造、去创富!

  其三、转换战场,将视野投向乡村。

  工业化、规模化、密集型产业,天生就是城市化的范畴。未来,城市、工业是基础,乡村或是消费升级的新兴场域。继续盯着城市寻找升级机会,恐面临激烈竞争。相反,广袤乡村,百业待举,机会无限。

  目前,人民群众对高品质、更安全的农产品的需求已经很迫切,中上产阶层对有机农产品、手工产品的需求正超过机械化大生产,而城市居民对乡愁、对传统乡村生活方式的向往也已日益抬头……相比城市,更自然、更人文、更具体验感的高层次消费,无疑更适合乡村。

  事实上,国家一直在进行大手笔的乡村投入:先是退耕还林还草、生态修复,再是交通、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及新农村建设,近些年则是扶贫攻坚、建立医疗及养老保障、土地集中流转等,乡村基础已打好,下一步,真正的乡村振兴时代或将到来。

  而中国特色的高质量的乡村振兴,必然不是西方式工业化、城市化、大资本强推的振兴,而必须是发动人民群众的草根创富型的振兴。无论是有机农场、原产地特色农产,还是乡野民宿、手工作坊,抑或以河南修武县大南坡村为代表的原生态在地文化体验游,广袤乡土有针对性的消费升级已不断获得市场验证。

  向来只闻城市抢人才,但城市“人才”如过江之鲫,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而许多先行一步的乡村,真正求才若渴。在许多地方的调研中,笔者也欣喜地看到,许多年轻“草根”放弃城市的拥挤而拥抱乡村的广阔,逐渐开创出既满足市场又满足内心追求的美好事业。

  乡村广袤,草根创富的春天,也才刚刚开始!

  其四、地方政府思路的转换。

  内循环、消费升级、生态经济、全域旅游、乡村振兴……这些国家战略,并非一个个孤立的存在,必将形成一个整体。

  高新技术、招商引资、先进制造、金融赋能,更偏向于借助外力,只是升级的一个方面,且竞争激烈。如南海区政府对草根创业精神的修复、扶持,修武县政府对“县域美学”“美学经济”的探索,真正重视内循环及消费升级,依靠民众,挖掘、培养在地性,引导和保护草根创富,由内而外、由下而上地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才能将发展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最伟大的力量,莫过于时代前行的力量。在全球,精英化往往是社会前行最倚重的力量,在中国,勿忘还有一种更健康、更具活力的力量,那即是人民大众。

  当时代的高铁呼啸而去,坐在绿皮火车,纵然有些缓慢,也一样可以拥有春天。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