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书签 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您也可下载桌面快捷方式。点击下载 | 新浪科技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动力电池:江湖再起波澜、寻找制胜关键

2020-11-26 17:07:29    创事记 微博 作者: 远川科技评论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贾桂翀  

  来源:远川科技评论(ID:kechuangych)

  最近,动力电池江湖很不平静。

  扛把子宁德时代,在现金充沛的情况下,一把定增募集了200亿资金。3月,比亚迪刀片电池问世,“出鞘安天下”,不仅引发了和友商的舆论战,也伴随着“汉”这款车的大卖,公司股价连续大涨。

  而更为关键的是,扛把子宁德时代被超越了。调研机构SNE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球动力电池市场,LG化学以25%的市场份额击败宁德时代,登临宝座。不知道“假如我们不是世界第一,我们没有存在的价值”的宁德时代,会不会有点慌。

  国内有比亚迪的追兵,国外有LG化学的堵截,股价高歌猛进的宁德时代是否已经腹背受敌?重金在握的宁德时代,如何打造“宁德军团”来迎接挑战?

  “追兵比亚迪

  ”比亚迪1995年从手机电池起家,2003年通过收购西安秦川进入汽车行业。依靠自身电池技术的积累,成为国内新能源汽车头部企业,2018年新能源汽车销售数量更是超越特斯拉成为全球第一。

  早前,以电池技术起家的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制造领域几乎完全封闭,几乎所有核心零部件都自主研发生产,这保证了汽车的高性价比优势,但也带来了管理和技术迭代的困境,一直被投资人所诟病。

  2018年起,比亚迪逐渐开放内部供应体系,走向外供之路,从自己一个人玩到和一群人玩。

  动力电池方面,2019年年底成立了弗迪电池,在全国各地建立生产基地,总产能将达到120GWh,并计划于2022年分拆独立上市。下游客户方面,虽然当前动力电池仍以内供为主,但也开始供货于北汽、东风汽车、长安汽车、丰田汽车、中通客车等多家企业,势必蚕食宁德时代的份额,产生正面交锋。

  同时,开始和整车厂成立合资公司,进行利益绑定。3月25日,比亚迪和丰田各自持股50%的比亚迪丰田电动车科技有限公司宣布成立。近日,比亚迪更是与长安汽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联合设立合资公司,以新能源动力电池生产、销售为主营业务。

  比亚迪开放自己的生态,外部供货+合资建厂模式正在追赶宁德时代。

  “外雄”LG

  LG化学是唯一一个基于化学背景的龙头电池企业,且背靠LG集团,这个仅次于三星的韩国第二大跨国企业,是典型的富二代+化学学霸

  LG化学从1998年就开始研发锂电池,从消费电子电池到混动车电池,再到纯电动车电池的生产,可以看出宁德时代的创业史和其颇为相似。

  2015年中国成为全球最大新能源市场,深耕国内的宁德时代随之在2017年成为全球大哥,LG化学只能围绕在第三名左右,不过其提前排兵布阵,为后续上位埋下了伏笔。

  LG化学的全球化一直领先于其他电池企业,早在2000年就在美国密西根建厂,2013年在中国南京建厂,2018年在欧洲波兰建厂。LG化学南京滨江第二工厂也在建设中,今年年底完工,明年8月开始投产。

  今年上半年,中汽协数据显示,欧洲新能源市场已经完成了对中国的反超,在欧洲波兰建成投产的LG化学正好赶上风口,超越宁德时代成为第一。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也曾公开表达了担忧,“我自己预测,今年整个欧洲的电动汽车销量将超过中国,而中国全球第一大电动汽车市场的地位将被欧洲抢走“,真是一语成谶。

  LG化学这个富二代+化学学霸,提前排兵布阵全球化,打赢了这场翻身仗。

  宁德时代的实力

  宁德时代成立于2011年,包括董事长曾毓群在内的大部分高管及技术人员来自消费锂电池龙头ATL,对电池产业理解深刻。2005年,日本TDK以1亿美元全资收购ALT,曾毓群兼任TDK株式会社高级副总裁。以至于后来创办宁德时代,有投资人评价道:在宁德时代,依然能感受到浓浓的日资企业文化。

  宁德时代凭借技术的积累、三元电池路线、国内政策的加持,一路高歌猛进。

  2015年工信部制定的动力电池白名单,57家上榜企业中没有一家日韩系在华电池企业,避开了LG化学、松下在国内的对抗。2016年底的精准扶持政策,三元电池获得补贴优势,宁德时代三元路线占优,搞得磷酸铁锂电池大哥比亚迪备受打击。

  宁德时代在国内没有国外技术降维打击,却可以技术降维打击国内企业,加上国内制造成本优势,从2017年开始,连续三年拿下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的冠军。

  成为冠军的宁德时代绝不是仅靠政策躺赢,这背后是宁德时代重金绑定上游材料端,国内各区域布局中游制造端,打造利益共同体下游需求端。

  上游材料端:以持股、合资建厂、签订供货协议方式绑定锂钴镍矿和前驱体材料生产商。在四大材料供应商的选择上遵循多样化,第一梯队至第三梯队均有,自己研发+外部供应,从而打造超强的供应能力和议价能力。

  中游制造端:宁德时代主要在中国布局制造基地,不同于LG化学在中国独宠南京,宁德时代在整车厂的生产前线都有布局,分布大江南北,从福建到青海,从广东到四川,海外德国图林根制造基地也在建设中,公司总产能计划于2023年达到240GWh。

  下游需求端:以合资建厂、签订供货协议方式深度绑定。宁德时代没有局限单一客户,而是广泛合作。这有助于公司产品性能的快速提升,毕竟人多力量大。今年1月,宁德时代和特斯拉达成了合作,获得行业顶流需求和技术指导。

  但从被LG短暂挑落宝座的状况来看,宁德时代也有不足。

  宁德时代的短板

  其实,工信部决定自2019年6月21日废止动力电池白名单,这意味着市场准入门槛将一视同仁,国外巨头纷纷进入中国,行业竞争将趋于白热化。而宁德时代的短板,也会面临挑战。

  首要的是,产能不足。产能不足,会导致客户不得不扩大合作对象。比如动力电池巨头松下就因产能不足,限制了特斯拉Model3的产量,特斯拉就开始了和LG化学、宁德时代的合作。

  同时,电池产能不足,会迫使整车厂自己下场,反过来减弱对动力电池生产企业的依赖,来一招釜底抽薪。今年9月15日特斯拉电池日,钢铁侠马斯克就直接发推文透露自家的电池厂,搞得电池厂商睡不着觉。

  上下游产业链安全也是一个大问题:电芯成本中原材料占8成,特别是所需的钴镍锂都属于稀缺资源,主要来自于国外进口。原料来源集中度高,开采周期长,产能调整较慢。在动力电池需求持续旺盛的趋势下,如何保证原材料的供应安全和控制价格波动,宁德时代虽然有所布局但仍需努力。

  下游方面,宁德时代虽然深耕国内市场,和国内整车厂有协议和合资公司绑定,但仍面临LG化学本土化和比亚迪等追赶者的蚕食。同时,宁德时代国际化远落后于LG化学,其国外合作将会面临LG化学的冲击。

  技术实力仍有差距:宁德时代虽然有ATL的电池技术积累,但技术仍是跟随状态。宁德时代的三元电芯能量密度为240Wh/Kg,LG化学达到250,松下更是达到260,这也是特斯拉选择松下的原因。

  同时锂电池专利始终掌握在日韩企业手中,LG化学占比19%,专利数量优势明显,松下占比15%,三星SDI占比11%,海外动力电池龙头几乎主导了锂电池领域的注册专利,具备绝对领先优势,宁德时代在专利数量方面短板明显。

  宁德时代靠着ATL的技术积累、敏锐的商业眼光长出了翅膀,趁政策的东风飞上了天,但人无完人,企业也都有些不足。面对即将发生的激烈混战,宁德时代这仗怎么打?

  宁德时代这仗怎么打?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2019年年中,宁德时代公开发行100亿元债券融资。今年2月,宁德时代计划定增不超过200亿元,是再融资新规以来,募集金额最大的一次预案。9月17日成功发行15亿美元债券,是2017年迄今中资企业依据美国证券法S规则进行的最大单笔规模的美元债首次发行。

  左手人民币,右手美元,为实现全球战略布局提供了充足弹药。

  合纵连横,控制节点

  弹药充沛的宁德时代,8月11日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围绕主业,以证券投资方式对境内外产业链上下游优质上市企业进行投资,投资总额不超过190.67亿元,其中境外投资总额不超过25亿美元。

  公告写道“为契合公司业务长期发展需求,推进全球化战略布局,保障行业关键资源的供应”,可以看出,宁德时代对自身短板一清二楚,并早早趁着股价大涨准备好了干粮。

  设备端:9月14日晚间,先导智能公告称,宁德时代认购全部25亿元定增股份,定增完成后,宁德时代成为先导智能第二大股东。先导智能是宁德时代的上游锂电池生产设备制造商,本次投资为宁德时代扩产锁定生产设备。毕竟三年就要产能翻翻,有了坦克才能打闪电战。

  专利上:宁德近年频繁布局设备环节专利,16-19年合计注册近300项设备相关专利,占比专利总数的10%。此次战略投资更是专利合作,控制节点的模板。

  上游方面:投资约0.44亿人民币收购加拿大Neo锂业公司8%的股权。Neo锂业拥有阿根廷锂盐湖项目,目标为年产2万吨电池级碳酸锂,未来规模预计4万吨产能。目前是宁德第二次投资海外锂项目,此前一次是19年9月以5500万澳元(约2.7亿人民币)收购澳洲Pilbara锂矿8.5%的股权。

  最近的两次出手以及之前的产业链布局,有助于宁德时代扩大产能、保障产业链安全。而显然,宁德时代手里还有大把弹药,正负极材料、锂矿等等领域仍有布局空间。

  尾声

  行业复苏、扩张,在不同阶段对龙头企业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在第一阶段,排名靠后的企业弹性更大。行业春风,就好比老师对成绩来了个“开根号乘十”一样。三个同学之前分别是36、64、81分,但在处理之后,就会变成60、80、90分,排名顺序没变,但绝对差距显著变小,而且从增速来看,第三名反而进步神速。

  因而,在行业整体复苏的第一阶段,落后的公司容易获得追捧,但是能否转化为第二阶段的稳定优势,那就不好说了。毕竟,要是真有能耐,第一次就应该考好。

  而如何把复苏转化为稳定优势,产业链管理是关键点:上游控制资源,中游重视制造,下游拓展客户。

  产业链上游,供给(资源)的话语权越高,产业链下游,需求(市场)的话语权越高。对于上下游,资源供给和电池装机量是核心变量。中游制造环节,本质上为加工属性,因此成本控制能力更是核心竞争要素,企业竞争壁垒来自原材料掌控能力及需求迭代速度。

  如何能像HM那样,即能精确控制上游的原料成本,又能快速响应下游的需求变化,这是行走动力电池江湖的制胜关键。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