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书签 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您也可下载桌面快捷方式。点击下载 | 新浪科技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靠着那份勇敢,他们避免了10万人感染新冠肺炎丨勇敢者对话

2020-11-07 08:00:00    创事记 微博 作者:   

2020年12月30日,吴晓波年终秀将在厦门如期举办,今年的主题是“勇敢者的心”。

2020年涌现了许多勇敢者,他们的故事时刻激励着我们勇敢面对这一魔幻之年,这也是我们定下今年年终秀主题“勇敢的心的原因。

2020年,你的勇敢从何而来?你身边有哪些勇敢者?他们的勇敢为你带来了什么?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试图通过一系列“勇敢者对话”找出答案。

本次的对话,我们将分享一篇旧文,是关于一群社区网格员的勇敢故事。正是依靠他们的勇气和奉献精神,至少避免了10万人在年初感染新冠肺炎。直到现在,他们依然守护在第一线,时刻准备着应对新的挑战。。

 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3月5日,副总理孙春兰率中央指导组到武汉市青山区翠园社区、江汉区西桥社区,实地察看社区防控和群众生活保障情况。

结果发生了这样一幕:居民在家中隔着窗户喊道:“假的,假的。”

原来,居民反映自己小区存在“假装送菜送肉”等形式主义现象。

而在不久前,一条关于#武汉嫂子十级汉骂#的热搜,也同样痛斥了社区“不作为”等现象。

然而,小巴发现,放到全国范围来看,这样的现象并不那么普遍,实际上,若没有社区工作者在防疫中的全力付出,中国要完成这一场隔离超过5000万人的努力,几乎是不可能的。

更令人痛心的是,就在武汉嫂子汉骂的同一天,民政局宣布,截至2月21日,已有33位社区防控工作者在疫情期间因公殉职。

今天,小巴就来说说关于他们的真故事。

我们的生活能不能保障?

2月22日,武汉宣布全市社区封闭管理的第七天,央视记者来到了武汉多闻社区。

按照新的条例规定,除必要的防疫和采购人员外,所有居民均不得自行外出。

镜头下,武汉多闻社区的社区办公室门口排起了长队,一名居民正在向社区负责人田书记激动地抱怨:

“我们给了你们一周时间,结果什么都没有。”

“这些人都是为了你们在隔离,是不是!”

尽管戴着口罩,但仍能看得出田书记脸上的疲惫。

按照全市进一步升级管控的要求,如今采购所有居民物资的重担也被按在了社区的肩上。

小区的物资短缺问题已经持续了近一周直到采访当日,一部分米面粮油等居民所需的生活必需品才刚刚到位——这还是田主任和工作人员一起刚从指定超市拉来的。

没想到只十分钟,卷纸、花卷和馒头等就被抢购一空。又一个十分钟,大米和油也全部售罄。

许多还在排队的居民没有买到物资,而超市补货至少还需要一个多小时,这才出现了方才居民情绪激动的一幕。

田书记耐心地听着居民抱怨,非常时期,居民有情绪是常事,他也明白,光靠他们社区23名工作人员连轴转,要保障社区4700人的生活已属不易,确实很难做到面面俱到。

“我们尽量安排,尽力保障。”这是他回应最多的一句话。

安抚好情绪激动的居民,田书记继续沉稳地安排采购和配送,直到另一位排队良久的居民对着镜头向田书记的工作表示了肯定和感谢。这位方才还镇定自若的汉子,忽然痛哭出声。

全民隔离期间,社区工作者的腿,就成了小区居民们的“腿”,代替他们去和疫情做别样的斗争。

没有这些药,他们熬不过去

刷屏朋友圈的“药侠”照片

刷屏朋友圈的“药侠”照片

2月25日,一张照片刷屏朋友圈。

照片中的男人,身上挂满了60多名居民急需的药品,网友亲切地称呼他为“药侠”。

“药侠”是一名来自武汉惠民苑社区的网格员,叫丰枫。

丰枫自己是一名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对这类病的常用药颇为熟悉。因此,他承担起了为社区重症和慢性病人们采药的重任。

他所在的惠民苑社区是一个老小区,低保、低收入、残疾等居民相对集中。丰枫估算过,小区一共六七千户,一万四五千人,而有重症(药品)需求的可能有一千多户。

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高血压病人的降压药、冠心病患者的救心丸以及其他各类药物,如今都要依靠他背着的一大摞重症病历,每天跑十多家药房去采买。

丰枫在药房核对药品

遗憾的是,并不是所有药品都能如愿买到,丰枫被拍到浑身都是药袋子的那天,身上背着的正是迟了两天才买到的药品。

晚上19:00左右,丰枫会陆续把买到的药送到居民手中,然后回到社区,和同事们一起,规划第二天的买药路线。

规划完毕,他的一天才算结束,而为了及时买到药品,第二天凌晨四点,他就要起床出发去排队买药。

另一名随行丰枫买药的央视记者报道了这么一段小插曲,有一天买药路上,丰枫因为一直在跑、在赶路,所以手机掉在了地上,他都没有反应过来。

最后被一位好心的外卖小哥捡到,送了回来。

“谢谢,太感谢了。”丰枫一面感谢,一面又一头扎进药房买药去了。

外卖小哥拾到丰枫手机

你有疫区接触史吗?

来源:网络(配图与内容无关)

在湖北省以外,各地社区工作人员除了要替居民“跑腿”,更严峻的任务,是预防“输入型病例”。

春节期间,杭州祥符街道阮家桥社区接到求助电话:该社区管辖下的某个小区中,一名有湖北接触史的居民在家自行隔离期间,出现了发热症状。

120救护车迅速赶到,将人员安置到了指定的隔离医院。但对于社区负责人丁书记来说,她们繁忙的工作才刚刚开始:

一方面,她要和工作人员们紧急联络家属,为病患安置东奔西走;另一方面,还要对病患所在的居民楼采取全面消毒措施,并及时提醒和安抚居民。

为了保障居民安全,以上措施前前后后加起来,只花了不到3个小时。

来源:网络(配图与内容无关)

除了上述紧急情况,平日里,社区的弦也没有一日能松懈。

2月4日,杭州市宣布实施小区封闭式管理,将需要居家隔离观察的来源地范围从湖北省扩大到温州、台州等疫情较为严重的地区。

由此,阮家桥社区需要重点监控的住户,一下子从28户(57人)陡然增长到121户(257人)。

一位经历过隔离的温州籍同事告诉小巴,期间,被隔离人员的家门口会贴上专用封条,只有社区工作人员才被允许摘下和重贴封条。

尽管她已经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自己的“开门需求”,但依然免不了每天都要麻烦他们。

小巴与隔离同事的对话

社区另一个核心工作是管控人员进出。

阮家桥社区对于人员出入实行的是“一测两人三问”,测是测体温,两人是至少保证每个进出入口有两个人负责,三问则主要是问三个问题:

“你从哪里来?你到哪里去?是否有过疫区接触史?”

配图来源:网络(与内容无关)

门口检测、每日摸排、协助采购、隔离等,以上种种都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令每个社区都在连续超负荷运转。小巴连线丁书记时,就好几次被迫中断,与她的通话时长,从未超过10分钟。

小巴与丁书记的聊天截图小巴与丁书记的聊天截图

“对不起,我实在是太忙了。”每次,她都哑着嗓子道歉道。

社区防疫的难处

了解到社区工作的高强度,小巴又查询了数据,愈发心疼他们。

首先,是人员短缺问题。

在阮家桥社区,当2月4日需要被监控的住户数量上升6倍时,他们的工作人员仅有30名。

这个社区共负责了7个居民小区+1个商住两用的综合体,常住人口1.92万,共计7175套房屋(含1852套商住两用房)。而逐渐配备起来的人员:

社区人员15名(含8名网格长)+8名专职志愿者+70名兼职网格员及其他志愿者。

粗略计算,一名社区工作人员对应的住户数量为1:71。

来源:网络(配图与内容无关)

武汉更严峻。

根据2016年印发的《武昌区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试行)》,原则上按照社区每240户配备1名的标准,配备社区工作者。

这意味着,疫情暴发期间,根据社区大小不等,往往是数十个人匹配数千人的服务。

以武汉市江汉区的万松社区里为例,武汉市开展“全面地毯式清查”后,社区网格员的工作强度为:

72个小时里,25名网格员要负责摸排87栋单元楼,共计3595户居民。一路上,他们还要背着40斤的消毒水,一边摸排,一边进行消毒工作。

央视记者体验了一天网格员

另一个则是感染风险。

且看一些各地曝出的不和谐画面:

▶ 1月24日(大年三十),无锡市某小区内,黄某、丁某一家自武汉来投奔亲戚,隔离期间,多次外出甚至咳嗽乱吐痰,对社区工作员上门劝阻解释视若无睹;

▶ 1月24日,34岁的玉环市玉城街道石井社区居民潘某从疫情较重的温州乐清市回来。居家医学观察期间,他擅自外出数次,在随访的网格员做其思想工作时,潘某某强行拉开网格员的口罩,对其哈气,说“我有,你也有”;

2月9日,哈尔滨某男子擅自外出并不佩戴口罩,社区工作人员发现后前来劝阻,该男子不听劝反而肆意辱骂。

而一线医护人员遭遇的防护物资匮乏问题,在社区也同样突出。

上海市做过一项关于社区防疫工作的问卷调查,被访者对医疗物资的资源评分平均值只有4分(满分10分)。

一线社区人员仍面临防疫物资缺口,普遍缺乏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有些社区用一次性雨衣替代防护服使用。

再加上一部分物资被用来满足封闭小区内居民的需求,帮了居民就意味着自身的防护又少了一层。

2月14日以后,除湖北外,各地陆陆续续按下了“复工键”。对于社区来说,一线从未离他们远去,反而越来越近。

截至2月21日的不完全统计,复工后发生的聚集性疫情12起,共15人确诊,18人传染,514人以上被隔离。

各地的疫情防控警报响应级别不断下降,但每一个新增确诊,都意味着所在社区警戒度的又一次提升。

疫情不幸在中国暴发,天灾人祸接踵而至,但相较之下,不幸之中小巴也感到了一丝万幸,因为身边有这群尽职尽责的人们,共同筑建起了一道防疫的万里长城。

这里没有煽情,只有一份被保护者的由衷感谢。

*祥符街道阮家桥社区党委书记丁慧娜对本文亦有贡献

本篇作者月半|当值编辑 | 何梦飞

责任编辑 |何梦飞主编 |郑媛眉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