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书签 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您也可下载桌面快捷方式。点击下载 | 新浪科技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治疗拖延症最好的方法,居然是一上来就把事情搞砸?

2020-11-02 07:00:00    创事记 微博 作者:   

 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不急,等明天抓住那猴头,再和这唐僧一起炖了吃!”

历史上最有名的拖延症案例,估计就是《西游记》了。

若不是所有的妖怪都罹患拖延症,这部文学著作恐怕也写不下去。

其实,不止《西游记》里的妖精们深受拖延症困扰,古往今来,拖延症堪称困扰人类的最大顽疾,它几乎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中,比如:

今天工作任务没完成,算了,下周一再说吧;

每次闹钟响了,按掉,在睡梦中等待下一次响;

赶火车、赶飞机总是很慌乱,每次都踩着点上车……

拖延症是一种病吗?有治愈它的良药吗?心理学专家胡慎之老师告诉小巴,对于拖延症,心理学上有一种解释:

我们之所以会对一些事情产生拖延,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和要做的那件事情之间的关系是对抗性的,而非一致性的。事情的对抗性太大,就会破坏我们的行动边界,最终导致拖延。

什么是行动边界?如果能降低我们与事情的对抗性,是不是就可以战胜拖延症了?今天,小巴请心理学专家胡慎之老师来给我们讲讲,如何从心理学入手,由内而外拯救我们的拖延症。

01

心理学告诉你为什么会拖延

在介绍方法前,我们要先搞清楚,什么是行动边界,又是什么导致了我们的拖延症频频发作。

行动边界就是指你为了完成某项行动所设置的一个空间,在这个空间内,我们清楚为了完成这项行动,哪些行为是合理的,哪些行为是不合理的,会阻碍行动进行。

当我们与要做的事情对抗性太大,就会破坏这个行动边界,从而导致拖延。

举个例子,比如很多小朋友每天回到家都要被父母监督写作业,所以一提到写作业或者读课文就愁眉苦脸;可同样是读书,如果给他们一本漫画书,他们就会立即喜上眉梢,翻开就读。

这就是因为,完成学校布置的功课与小朋友是对抗性的关系,做作业是老师和家长对小朋友的要求,不是小朋友自己发自真心想做的事情;而看漫画书与小朋友就是一致性的关系,这是自己真心喜欢做的事情。

学员A

老师,可是有些事情明明是我自己想做的,为什么也会拖延?

请你想一下,你想做的事情,就是一致性的事情吗?

胡慎之

小巴有位朋友,Bella,25岁,是一所大学心理中心的老师。她知道自己过几年就会碰到职业瓶颈,所以她下决心要坚持每周写1篇公众号文章,增加自己的影响力。

上次我们聚会,问她文章写得怎么样了。她叹了一口气说,没想到自己为了不写稿子,竟然开始学起了做饭。

写公众号明明是Bella自己想去做的事情,为什么她还是会拖延呢?

一致性任务最重要的一个关键词是“真心喜欢”,这意味着,当你做这件事时,大脑会分泌大量的“多巴胺”。比如周六晚上的烛光晚餐,跟朋友约好了下班看电影,这些想法一出现,就会刺激你的快感中枢,分泌出多巴胺,引发大量的积极情绪,使你的大脑里充满了美好想象,让你翘首以盼。这就是“真心喜欢”的样子。

Bella为什么想写一篇好的稿子呢?是因为“可以扩大影响力”“突破职场瓶颈”。这些对于Bella来说,更像是外在的吸引和社会的要求,她喜欢最后被大家认可专业能力的时刻,但中间写稿子的过程却是灰暗苦涩的,这没法让她产生多巴胺。当她看到更有意思的、让她产生多巴胺的事情,自然就会溜走。

所以当你觉得没动力时,重要的是把刺激你产生多巴胺的那一个部分找到。

学员A

老师,我还有个问题。为什么有时候,我们宁愿做一些平时讨厌的事情,也不去工作?比如,Bella居然学起了自己最不喜欢的事情——学做饭。

这是因为困难的任务,很容易变成对抗性的任务。

胡慎之

我们常见的困难有两种。

第一种,真实的困难。写好一篇文章,这个任务确实有点难,既找不到观点、也不知道怎么组织语言,Bella自然对这个任务充满抵触。

另一种,想象的困难。

我们往往容易把每一次工作,都看作是对自己能力、评价的考验。为了避免不好的评价,就想方设法让自己做得足够完美,但越觉得完美就越难以动手。

当任务不想做,或者太难做时,我们就会想办法用拖延来对抗它,这时候,我们也就在对抗中破坏了行动边界。所以,要提高我们的行动边界,摆脱拖延症,最关键的,就是要把对抗性的任务转化成一致性任务。

下面小巴就来讲讲三个小方法,内容出自胡慎之老师主讲的《心理边界力32讲》,该课已经在890新商学App上上线,如果你想听更多心理学上对拖延症的解释,欢迎【点击此处,立即购买】

02

三步走

把对抗性任务转化成一致性任务

1

第一步,设一个“糟糕”的小目标

困难的任务会变成对抗性任务,解决方法就是解构困难的任务,把它变成无数个简单的小任务。

《黑镜》的编剧查理·布洛克曾经分享过他的写作秘籍:

我是那种永远生活在恐惧中的人,怕被别人揭穿自己一点水平也没有。不管我在写什么,我都会觉得这他妈写得真是屎,随时都会有人过来把我电脑砸掉。每个礼拜写完专栏,我妻子都会问我:怎么样?我每次都会说:我刚刚写出了人类历史上最烂的一坨屎,我真是个贱货。

真正要做的是去做。另一个秘诀就是要勇于不断尝试,不必担心你的第一稿会有多糟糕,因为第一稿从来都是狗屎,你只需要写下去,坚持再坚持。

美国知名作家蒂姆·费里斯,在采访各个行业最顶尖的精英人士后写了一本备受关注的工具书《巨人的工具》,里面也提到一个同样的小方法:

我收到的有关写作的最好的建议是一句口头禅:每天写两页糟糕的东西。

所以,你不妨也设定这样一个糟糕的小目标,例如每天写两页糟糕的东西。事实上,你一上来就把事情搞砸有时候是个好消息,这说明你已经开始了,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2

第二步,设一个幸福的“多巴胺事件”

如果你真的无法在这个任务本身里找到多巴胺,那么完成目标后的小奖励,也是非常有效的“多巴胺事件”。

比如每当我们高效地完成了某项任务,可以给自己设定一个奖励,不管是看电影、吃美食、打游戏,还是购物刷卡。这时候,无论多放纵的娱乐都是不会产生负罪感和压力的——人能够创造业绩,也应该享受生活。

当你习惯这样的时间管理,不但会解决工作拖延,你还会从高效中获得成就感和愉悦感,这个正反馈会加速解决你的拖延问题。当我们想做、也能做任务时,对抗性的任务就会变成一致性任务,保护你的行动边界。

最后,再建议你再多做一步。

3

第三步,试着建立仪式感

仪式感相当于一个按钮,当你去做这个动作的时候就是告诉大脑,我要开始进入另一个状态了。

比如起床之后,穿好正装,整理领带或是领口的时候,就告诉大脑,我要进入工作的状态了。而一个睡过头,急急忙忙穿好衣服、风风火火出门的人,到了公司需要自我调整一段时间后才能进入工作状态。同样的,运动员在比赛开始前一般都会有一个习惯性的动作,或是武术里的起手式,都是这样一个作用。

这会让你的生活有边界感,向自己和其他人释放确定性的信息。一旦做出了某个仪式,你就知道接下来开始进入一个不同的场域。

仪式可以突出和放大所代表的行为,使得参与者对接下来的行动更加专注。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也跟小巴一样燃起了斗志,“从明天起,做一个不拖延的人”!别等明天了,就从此时此刻开始,小巴推荐你一门能有效治疗拖延症的良课,是由胡慎之老师和周海松老师主讲的《心理边界力32讲》

从心理学上看来,人之所以会有拖延症,是因为我们破坏了自己的行动边界,但这只是众多边界问题的其中一种,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困扰,都是因为我们缺乏边界力引起的。比如你总是不好意思拒绝别人,明明工作很忙却总是忍不住答应别人的求助;比如你会因为太在意别人的评价而陷入羞愧。这都是因为你的心理边界太薄,容易被他人影响了情绪。

点击下图▼开始学习

如果你正为低效的工作烦恼,或是对各类人际关系问题感到头痛,或是对人生方向感到迷茫,又或是为孩子的成长问题而忧心,不妨听一听《心理边界力32讲》这门课。

建立心理边界,获得高效生活

点击此处▼立即开始

滑动下方图片

滑动下方图片

▼查看课程大纲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