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越王博物院成立,呈现岭南文化多元交融

南越王博物院成立,呈现岭南文化多元交融
2021年09月08日 18:48 澎湃新闻

原标题:南越王博物院成立,呈现岭南文化多元交融

澎湃新闻获悉,今年上午,由原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原南越王宫博物馆合并组建的南越王博物院(西汉南越国史研究中心)正式揭牌成立。合并后的南越王博物院占地面积近4.5万平方米,主要负责西汉南越国宫署遗址、南越王墓等遗址的考古发掘、文物保护、藏品管理及征集等。其中,南越文王墓与南越王宫署遗址均属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广州六大史迹。

王墓展区建筑王墓展区建筑
南越王博物院为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下属正处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下设11个部门。成立后,南越王博物院的主要任务是“负责西汉南越国宫署遗址、南越王墓等遗址的考古发掘、文物保护、藏品管理及征集;负责有关场馆的陈列展示、社会教育、公共服务、旅游推广、文创开发等;负责西汉南越国史、南汉国史、岭南文化中心地、海上丝绸之路广州史迹、广州城建两千年发展史等相关学术研究”。
南越王博物院王墓展区
南越王博物院王墓展区
南越文王墓是南越国第二代王赵眜之墓,是岭南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随葬器物最丰富的大型彩绘石室墓。墓中出土文物一万余件,其中“文帝行玺”金印、玉角杯、错 金铭文虎节、印花铜板模、平板玻璃铜牌饰等文物具有重大历史、科学、艺术价值,集中反映了两千年前岭南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南越王墓是中国20世纪80年代重大考古发现之一,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越文王墓前室
南越文王墓前室
截至2017年,南越王墓已出土珍贵文物1000多件(组),有15位殉葬人,是岭南地区发现年代最早、规模最大、陪葬物最丰富的汉初古墓,也是唯一一座全用石块砌建而成的、首次出现壁画的彩绘石室墓。

鎏金铜壶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  1983年象岗南越王墓出土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藏

“文帝行玺”龙钮金印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  1983年象岗南越王墓出土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藏

“文帝行玺”龙钮金印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  1983年象岗南越王墓出土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藏

“右夫人玺”龟钮金印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 1983年象岗南越王墓出土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藏

墓中出土文物尤以铜器和陶器最具南方越族文化的特色,有青铜编钟乐器3套,铜鼎36个,铜镜39面,以及金印3枚,出土玉器240多件。

丝缕玉衣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 1983年象岗南越王墓出土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藏

墓主身穿的玉衣殓装已复原,是发现完整的西汉玉衣中年代最早又是唯一的"丝缕玉衣"。墓中出土蓝色平板玻璃、世界第一套套色印花铜版模、非洲象牙等,都是一批有意义的稀世珍品。
南越王博物院王宫展区
南越王博物院王宫展区
南越国宫署遗址是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的精华所在,宫署遗址内埋藏着秦代到民国的历代遗迹遗物,表明广州不仅是南越国、南汉国的王宫所在地,也是历代郡、县、州、府的官衙所在地,是广州2200多年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其中南越国时期的大型石构水池在岭南地区尚属首见,曲流石渠遗迹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年代最早、保存较为完好的秦汉王家宫苑实例。在同一城区内同时发现保存较为完好的王宫及御苑、王陵等系列汉代遗存,在中国考古史上实属罕见。
南越国宫苑曲流石渠遗迹
南越国宫苑曲流石渠遗迹

印花大方砖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  2005年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 南越王宫博物馆藏

2006年、2012年,由南越国宫署遗址、南越文王墓等组成的“南越国史迹”和“海上丝绸之路·广州史迹”分别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6年,南越文王墓、南越国宫署遗址被国家文物局列入“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史迹”首批申遗遗产点之一。

 熊饰踏跺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 2005年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 南越王宫博物馆藏

“万岁”瓦当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 2005年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 南越王宫博物馆藏

合并后的南越王博物院由王宫展区和王墓展区组成,合共占地面积近4.5万平方米,下辖三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状展示三大遗址,设有六大主题常设基本陈列和三个临时展厅,为公众提供多样化的参观体验。博物院文物藏品丰富,在已定级文物中,一级文物达245件/套。
南越王博物院院徽和院名
南越王博物院院徽和院名
博物院标志主要由院徽透雕龙凤纹重环玉佩与“南越王博物院”六字组成。透雕龙凤纹重环玉佩出土于南越文王墓墓主赵眜丝缕玉衣的面罩上,为圆璧形,以圆圈分隔为内外两圈。内圈透雕一游龙,两爪及尾部伸向外圈;外圈透雕一凤鸟,立于龙爪之上,鸟冠及尾羽均为卷云纹,把外圈上下填满,构思奇巧、气韵灵动。龙凤沟通呼应,构图完美和谐,正体现两馆融合为一,共同谱写岭南文化之光。
南越国王宫遗址出土的木简
南越国王宫遗址出土的木简

院名“南越王博物院”字体,分别从南越木简与云梦秦简、里耶秦简中集出。其中前五字“南越王博物”取自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的南越木简,2004年11月至2005年1月,考古队从遗址内一口南越国渗水井中清理出百余枚木简,木简上的文字均为墨书字,字体俊美修长、疏朗清秀。最后的“院”字自南越木简与云梦秦简、里耶秦简中分别集出笔画进行重组,并美化字形结构而成。里耶与云梦均属楚地,南越文王墓中出土了多件含有楚文化元素的精品文物,展现了历史上岭南与楚地活跃的交流。越文化与楚文化等多种文化因素融汇一体,成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院名文字隐喻了南越国由秦至汉的发展历程,也蕴涵了岭南文化多元交融的特点。全新的“南越王博物院”院名标识,兼具历史性、时代性与艺术性,是两馆浑然一体、携手奋进,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生动写照。

南越王博物院设立的8个业务部门中,文保部、藏品部和考古部相辅相成,它们将为开展各项业务提供有力的实物和学术支撑。文保部针对南越王墓和南越国宫署遗址进行科学保护和管理:对遗址本体实现日常监测和巡查;引入社会上具有文物保护资质的相关机构,对遗址本体实施日常维护保养;针对遗址已经发生的病变进行主动介入,开展病变原因的综合分析研究并实施保护措施。藏品部负责整理保管和研究两个展区收藏的大量文物,这些文物资源在年代、类别上存在着互补互证的关系,此次合并也为接下来的文物研究工作打开了视野、拓宽了格局。考古部则针对王宫展区大量考古成果进行系统化整理和研究,这为进一步揭示南越国时期至近代的广州历史面貌提供了无限的可能和潜力,为博物院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了持续输出的学术资料。

王宫展区“南越王宫”基本陈列王宫展区“南越王宫”基本陈列

在原两馆陈列研究部的基础上分设陈列部和研究部,研究部的设立在强化博物院的研究职能同时为展览的举办提供学术支撑,陈列部则偏重于展览的前端执行部门,在展览策划、大纲撰写、空间设计、辅助配套等方面各有侧重、互相补充。以此为基础,在陈列研究方面,依据南越国的历史背景及其文物特色,从不同角度探寻南越文化与其他区域文化间的联系,聚焦地域特色与海丝精神,引进具有相关联文化元素的展览。

2020年,王墓展区举办了“寻找夜郎”“滇王与南越王”文物特展,视角远离中原大地,直击汉帝国统治的边疆。我国西南和南部边疆的古老文化传统均深受百越文化影响,与南越文化有着共同的来源。未来的临时展览也将延续这一视角,在更广阔的空间范围,更长线的时间脉络中,更完整地“书写”南越文化,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成功举办的“海宇攸同——广州秦汉考古成果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成功举办的“海宇攸同——广州秦汉考古成果展”

同时为了让南越文化“走出去”,今年8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展的“海宇攸同——广州秦汉考古成果展”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成功,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今后博物院举办外出巡展积累了实践经验。未来,博物院将对两个展区的外展文物进行统筹安排,有效整合资源,完善外展机制。

9月下旬,广州作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牵头城市,联合宁波、南京等一共27个城市举办的“四海通达——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段)文物联展”将在博物院王墓展区举办,这是博物馆成立后的首要工作,目前博物院的展览、宣传、教育、文创都紧密围绕这项工作展开。

南越文王墓与南越王宫署遗址均属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广州六大史迹,南越文王墓出土的银盒、金花泡、船纹铜提筒、乳香和象牙等海丝珍宝见证了两千多前中国与海外的文化交流;南越国宫署遗址是广州两千多年来岭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海上贸易管理机构所在地,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兴起、发展和繁荣历史变迁的重要历史见证。希望通过全方位的努力,大力弘扬与传承海上丝绸之路精神,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助力广州建设海丝重要节点城市、打造海丝城市文化品牌。

(本文图文来自南越王博物院以及澎湃新闻此前报道)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