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谢美琴
目前中国距进入WTO已近在咫尺。面对入世后国际范围内竞争环境,作为中国资本市场基石的上市公司该如何应对?6日至7日,包括东方明珠、中国海运、同仁堂、粤电力、广州控股、东方电子等20多家上市公司高层聚集海南博鳌,在中国上市公司发展潜力论坛上展开“脑力激荡”。加快打造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成了他们共同的话题和最迫切的目标。而围绕这一目标,高层们最为集中思考和交流的话题就是如何以全球视野实行战略性购并和资本运营,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制订人才激励机制等。
以并购取得竞争优势
不少与会上市公司都认为,加入WTO后,企业的市场环境会发生极大变化,企业在融资以及运营上将面临一个更加市场化的环境,要善于运用外部交易策略即收购兼并等方式来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麦伯良认为,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发达国家制造业往中国转移的速度将不断加快,中国完全有可能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而以资本市场为依托,实行战略性购并及行业整合是我国制造业发展壮大和取得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中集集团正是抓住国际集装箱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大好机遇,采取了一系列的战略性并购行动,在华北、华东、华南三大区域迅速建立生产基地,取得了“世界造箱业第一”的行业地位。
广东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希荣也指出,从粤电力的发展历程看,通过收购和兼并等外部扩张以加快主业发展,是造就大企业的必由之路。粤电力在未来的发展中还将开展更大规模的收购、兼并行动,并继续争取资本市场的支持。
着力培育核心竞争力
不少上市公司在热烈的讨论中达成了这样的共识:在加入WTO后新的外部环境下,我国企业必须置身于全球视野上思考企业的战略定位,着力培育核心竞争力。
广州发展实业控股集团股份公司董事长杨丹地指出,企业只有注重对自身独特资源和知识的积累和开发,充分发挥核心竞争力,才能在资本经营与扩张中加强竞争优势。根据广州控股的经验,企业在进行多元化扩张时,应对上下游产业链进行纵向延伸,巩固现有核心竞争力,形成支柱产业。同时要围绕产业链开展资本经营,注重整体效益,努力培育新的核心竞争优势。
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广昌也认为,企业家必须同时面对两个市场:资本市场和产业市场。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必须在两个市场都取得成功。如果只在一个市场取得成功,企业效益可能是数量级的增加,以10%、20%速度增加;而如果在这两个市场都获得成功的话,可能会带来倍数的增加。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在关注企业外部扩张的同时,上市公司高层们也把焦点集中在公司的内部治理。他们都认为,有效的治理结构是企业持续发展和不断壮大的基本保证,要打造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必须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同仁堂总经理毕界平认为,要让专业机构、专业人士进入专业委员会,对企业重大事项的决策进行前期论证,发表专业意见,为董事会决策提前做好准备。此外,要建立高级管理人员的利益激励机制,同时建立以股票期权机制为主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使股东与高级管理人员利益达成一致性,从而使公司治理结构有效地运转起来。
人才工程是“一号工程”
众多企业都认为,加入WTO后,全球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重视,对企业家的重视已达到极点。各国都在修改制度吸引人才,企业有必要把人力资源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
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家宏指出:要真正形成“以人为本”的人才战略,就必须将人力资源管理从“后台”走向“前台”,构筑企业发展的智力平台。其次,要建立多样性的薪酬激励机制,推动个人与企业共同发展,在分配制度上敢于创新,变员工为企业的投资者。
东方电子信息产业集团的常务副总经理高鸣燕也认为,在与国际全方位接轨的今天,首先要制定与国际接轨的人才引进政策,并根据企业及人才市场的发展不断加以调整。对特殊的人才采取特殊的优惠政策。该公司规定:博士以上人才年薪可达18万,特殊人才可达30万。目前,公司已把人才工程列入“一号工程”,在人才引进、培育和使用上以系统工程模式进行了规划并逐步实施。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