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委托理财披露为何放“马后炮”?

2001年07月04日 15:57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 王延春/文

  连日来,频频有上市公司就一些实际已经实施却未曾披露过的重大事项发布事后公告。据不完全统计,仅4月1日至今短短两个多月,就有17家上市公司刊登了严重滞后的重要事项公告。值得关注的是,这些滞后的公告中,有不少是对委托理财的披露。为什么上市公司委托理财披露要放“马后炮”?

  记者注意到,沪深两市在结束对上市公司2000年年报的事后审查后,日前发布权威结论,在指出上市公司年报存在的八大问题中,特别强调:“部分公司委托理财存在披露不及时、相关的委托协议披露不充分、未履行相关决策程序等问题。”

  与1999年相比,“遗漏”“委托理财”事项,成了2000年报中的最大亮点。

  翻阅公告,记者发现不少放“马后炮”的上市公司。

  中农资源,早在今年1月16日就与两家证券公司签定了委托协议,但直到4月9日才公告。太化股份,2000年12月12日与国通证券签署1亿元的资产委托管理协议,2000年12月14日与海通证券签署8000万元资产委托管理协议。但这些信息在签定协议三个多月后才披露……据统计,深市69家公司委托理财金额接近70亿元,但这些公司均未对此进行及时公告。

  委托理财披露不仅仅是不及时,还存在披露不完全。前不久,中国证监会北京证券监督管理办事处巡检时发现,华北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在2000年委托理财3.7亿元,但公司在2000年中报和年报中只披露了1亿元用于委托理财。

  披露玩猫腻只因募集资金变热钱

  上市公司委托券商和其它中介机构投资理财,本属一种正常的企业行为。上市公司利用自有资金和闲置资金委托投资,提高了资金的利用效率,同时也给股东带来了一定回报,那为什么一些企业在委托理财披露上含糊其辞,或在帐务上遮遮掩掩“玩猫腻”?

  上市公司心理都清楚,用募集资金委托理财是违法的,因此,记者在采访上市公司时,大多董秘极力表示,公司用于委托投资的资金是闲置的自有资金。

  然而,从2000年报及近一段时间陆陆续续披露的公告来看,一些公司从事委托理财就用的是募集资金。比如引人注目的闽东电力,招股时计划投资5个水电项目且2000年下半年就要投入6.6亿元,结果只投了1.6亿元,而将募集资金中的3.6亿元用于委托理财。

  记者采访中,有极少数公司承认,用的是募集资金,但多强调:“项目募资过程太长,计划往往赶不上变化”。复兴实业的董秘告诉记者:募集资金不可能一下子全投到项目上,比如项目要5年时间,第一年的资金投下去,还有4年的投资计划等着,资金闲着也是闲着,放在银行吃利息是资金的巨大浪费,不如用来委托投资,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那么,公司用闲置的募集资金或更改募资投向进行委托投资是否合理?

  为此,记者采访了社科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国刚。王国刚认为,上市公司募集资金闲置只能说明一个问题,投资说明书中表述的资金投向、资金用量与实际需求有差距。上市公司重圈钱,轻经营。我认为,必须防止上市公司过度筹资。证监会应加强募股资金数量上的控制,以免造成资金浪费。

  北京证券的范国英认为:募集资金更改投向,说明公司募资时就没有想好要干什么,融来的大量资金没什么可投,形成募资项目与实际投资项目的严重脱节,于是也就有了大笔“闲置”资金可用于委托投资。这与招股说明书上“天花乱坠”的承诺形成反差,这就是欺诈行为。如果在国外,股民是要砸公司玻璃的,公司也会被看成“赖皮公司”。

  主业不兴 副业补

  尽管“虚拟经济非正途”但一些上市公司却相信“资本运作来钱快”。委托理财之所以披露时吞吞吐吐,其难言之隐是,“主业不兴 副业补”。

  由于二级市场近年持续走牛,上市公司委托理财收益不菲,相当多公司将此类投资收益看成公司“起死回生的救命稻草”。

  戴梦得2000年主业亏损,但借助委托理财的利润使每股收益达到0.217元,几乎成为支撑利润的“主业”。深圳机场2000年有2.1亿元委托给国信证券理财,其收益对公司保持较好的业绩助了一臂之力。福田股份2000年同比主营业务利润下滑10.65%,将5000万资金“委托理财”,也获得了300万元的收益。

  如何看待上市公司“不务正业”?

  湖南证券的何晓晴告诉记者:投资者之所以愿意将钱投向公司,就是看中了募集资金要投的项目,希望企业通过募集资金获取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希望从企业所经营的实体经济获得长期的回报。但公司却以最简单不过的办法从“体外”获取投资收益,使公司的业绩“看上去很美”。这样无疑是饮鸩止渴,也违背了投资者的本来愿望。

  更令人担忧的是,短期的赚钱效应使企业有了所谓“资本运营赚钱快”的错误理念,久而久之,实体经济将沦为空壳,资本资源将失去灵魂。因此,有学者呼吁,主营业务才是立命之本。

  王国刚告诉记者,经营的主业连连亏损,却将精力放在副业上,这是可怕的现象。大家都不靠经营主业营利,都想赚钱赚谁的钱?

  热钱吹起股市泡沫

  把投资者的血汗钱不用在实体经济上却用来投机炒作,势必会滋生股市泡沫。一些上市公司为了短期获得高收益,不惜与庄家联手炒作自己股票。

  有业内人士分析,上市公司将富余而闲置的资金通过自营或委托理财的途径投入股市固然可以使资金面变得宽松,但如此宽松的一个负面效果,在于投资者忽视股市的基本面风险。这恰恰是更深层面上的决定股市能否健康运行的力量。虽然在后续资金的推动下股价有可能持续上扬,但其中不乏股价背离上市公司业绩走势的泡沫化上扬成份。没有业绩支撑的股价上扬不会是长期的与坚挺的。随之而来的是,上市公司在增加股票投资进而增加股市泡沫风险的同时,不仅损害了大众投资者的利益,而且也将自己的业绩风险暴露在股市泡沫风险面前。始料未及的股价风险,加上相关的政策风险,如大量投资于股票市场或委托理财的上市公司今后不允许发行新股,这足以令有关上市公司踩急刹车,以至于原来预期的股票投资收益落空。从另一个角度讲,委托理财在经手机构一方具有信用投资的色彩,它们投入股市的资金经委托信用而膨胀。一旦信用关系被解除,股市的资金将相应地减少,由委托信用资金催生的股市泡沫亦将随之破灭。

  毫无疑问,主营业务前景广阔的上市公司是不会把大量资金用于委托理财的,而这样的上市公司才是中国股市长期健康发展的希望所在。

  据了解,前不久颁布的《上市公司新股发行管理办法》就对上市公司参股券商和委托理财都做了限制,表明管理层开始着手放掉这些“气泡”。

  委托理财钻了规范的空子

  上市公司之所以在委托理财披露上放“马后炮”,就是希望逃避监管,在规则边缘“打擦边球”。记者采访时得知,辽河油田就是因为“操作有点不规范,被证监会叫去谈话了”。还有不少则遮遮掩掩混过了关。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文魁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的法规中存在不少可钻的漏洞。

  比如,有些上市公司投资于证券市场,但它的比例是多少,超过多少比例应该用什么规则来管理,比如有40%净资产投入证券市场,就不再是一个实业公司,而应看成投资基金管理公司,那么,除了《公司法》、《证券法》外,还要有《投资基金法》来管理,因为投资基金管理公司与实业公司的风险结构是不一样的,《投资基金法》对公司管理将有更严格的要求。公司干类似投资基金的事却未纳入《投资基金法》管理,这个风险是很大的。

  另外,从上市公司与受托方签订的委托协议来看,绝大多数委托投资都承诺有保底收益,这种协议没有法律效率,隐含着风险和诈骗。一旦出现大熊市,神鬼也难保底,出了不少纠纷。

  从受托者来说,问题更多,风险更大。受托者无论是券商还是投资顾问公司,这样做是不合法的,第一,证券法规定,券商不能够全权代理,不能全权受托。委托理财是一种全权委托,是违法的;第二,不能对证券收益做任何承诺。另外,券商还是投资顾问公司接受委托理财,这相当于干私募基金的事,但我国法律没有允许私募,没有私募方面的法律。有人说我国私募基金有5000-6000亿,如果私募基金有这么厉害,那是非常可怕的,没有监管,风险非常大。如果对上市公司委托理财打板子,我认为应该对上市公司打30大板,受托者打70大板。

  值得注意的是,信息披露制度还有待完善。部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不够充分、不准确和完整。还有的存在以定期报告代替临时报告履行重大事件披露义务的现象。应加强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合法性。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国防部:日方若击落我无人机属战争行为
  • 体育亚冠决赛首回合-恒大客场2-2首尔 视频
  • 娱乐冯小刚幽默聊春晚:办太好剥夺吐槽快感
  • 财经宗庆后语出惊人:中国不能再造房子了
  • 科技中关村e世界拖欠超200万电费将断电
  • 博客七万低价房会调低全国房价吗
  • 读书张玉凤究竟守住了毛泽东晚年多少秘密
  • 教育90后大学生高学历环卫工每晚敷面膜(图)
  • 曹凤岐:新型城镇化框架下的金融创新
  • 陶冬:联储动作再延后 汇率又争先
  • 张明:上海自贸区热的冷思考
  • 王吉舟:新快报大败局
  • 端宏斌:如何才能不被经济学家骗
  • 尹中立:从京七条看房地产调控新思路
  • 陈季冰:谁是美国最大的债主
  • 章玉贵:中国下个黄金十年的改革依托
  • 谢百三:七万低价房会调低全国房价吗
  • 林采宜:监管创新是自贸区成功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