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综述:新股、次新股上半年为何不败?

2001年06月29日 11:13  财经时报 

  记者刘世磊/文

  上半年股评人士推荐最多的要数新股和次新股。中智富投的分析人员指出,新股行情最易出现在大盘暴跌或市场缺乏热点的情况下。大盘暴跌后,新股定位受市场总体价格水平大幅下降的拖累,经常出现价格被低估的情况,其对主力资金的吸引力是巨大的。而市场缺乏热点时,新股也很容易成为主力炒作的品种,以吸引人气。

  年初股市暴跌

  使当时上市的很多新股定价偏低,成为主力建仓的品种从而为其日后的大幅上涨打下了基础,如歌华有线恒顺醋业、北京巴士等。今年新入市的资金在找不到合适题材的情况下,也不愿拾起那些炒过多遍的老股,为别人解套,于是便在新股、次新股上做文章。今年3月新股发行核准制的实行,恰好为新股、次新股的炒作创造了一个时机。首先,由于核准制的实施,新股发行速度明显减慢,一级市场的资金无用武之地,迫使一部分资金流入二级市场炒新股。其次,核准制下新股发行的数量和发行价格由上市公司和券商协商。在二级市场新股价格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市场形成了对新股的偏好,使得新股发行价定得较高,流通股相对较小。较小的流通股本反过来又易于二级市场炒作,用友软件上市即上摸百元可见一斑,从而形成了一二级市场双赢局面。

  虽然从技术上分析,新股、次新股保持了较好的上升趋势,但是分析人士已开始提醒投资者注意风险。上证吉龙的张得良认为,今年股指靠新股的拉动上涨,基础不扎实。这种不需业绩支撑,只要流通盘适中,定价不高的新股就可以随意上涨的局面迟早要结束。近期,像太太药业、特精股份、航天晨光这些新股由于定价较高,都走出了冲高回落整理的走势。不过某些次新股由于主力介入时间较长,已演变成为庄股,下半年可能有较好的机会。

  国有股减持利空变利好。4月底当B股、重组股均已涨幅较大,新股、次新股的慢牛爬升略感疲惫需要停下来喘口气时,忽然从香港媒体传来国有股即将减持的消息,人们心里再次不安起来。国有股变现这个中国股市最大的难题真要实施了吗?市场上各种传言四起,其中流传最广的要数国有股减持先从上海本地股开始,主要针对那些上市时间早,股权结构不合理,国有股比重大,国家要逐步退出的传统制造业公司。而一些上海本地小盘股恰好符合这些特征,如联华合纤、英雄股份、永生股份、氯碱化工、轮胎橡胶、第一铅笔等等,全成为主力选择的品种。同时,财政部部长项怀诚发表讲话,说国有股减持要从5月中旬开始,这更使人相信以上传闻的可靠性。

  国有股减持从长期看有利于公司股权结构合理化,还可筹集社保基金保证整个社会经济的稳定。但是从短期来看,它毕竟会增加股票的供给,分流股市资金,是一个利空。不过人们认为,由于有了1998年中国嘉陵和黔轮胎国有股配售的教训,这次肯定会在国有股定价方面让利于民,购买减持股票的人会有较好的收益。与此同时,有关上海本地股重组的消息也多了起来,人们普遍认为这和国有股减持有关。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国有股减持利空变利好,5月份表现最活跃的就是那些上海本地小盘股。相反,三无概念如爱使股份、兴业房产出现了下跌。

  国有股减持方案未出,但市场提前炒作,这无疑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冒险性,不过这种现象符合中国股市的特点,在普通投资者犹豫和观望时,主力会将朦胧的消息为己所用,只不过炒作的方式会有所不同。普通投资者不能总按固定的思维模式操作,要分析目前市场环境和市场变化的原因,参考主力的思路做出选择。

  下半年政策面会发生哪些变化?首先,B股的扩容已被讨论多时,现在只待新的发行办法出台,那时B股很可能成为推动大盘上涨的重要动力之一。其次,国有股减持方案的具体化将会导致市场格局发生较大变化。由于国有股减持涉及新发和增发的股票,新股如何减持还不明确,因此新股发行速度再次减慢。一旦减持细则出台,新股上市的速度加快,整个新股定价就可能回落。如果减持部分定价有利于投资者,那些通过增发减持国有股的股票,也许会受到市场的欢迎。再次,中国今年11月加入WTO已成定局,国家必然会在很多行业进行战略性调整以应对入世的挑战。前几日国家经贸委公布了机械、汽车、冶金、有色金属、石油、石化、化工、医药、煤炭、建材、轻工、纺织、电力等13个行业的“十五”规划,显示我国的工业结构将进行全局性的大调整,未来“入世”加“重组”概念会在股市中反映出来。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国防部:日方若击落我无人机属战争行为
  • 体育亚冠决赛首回合-恒大客场2-2首尔 视频
  • 娱乐冯小刚幽默聊春晚:办太好剥夺吐槽快感
  • 财经宗庆后语出惊人:中国不能再造房子了
  • 科技中关村e世界拖欠超200万电费将断电
  • 博客马未都:大黄鸭之父身材够棒
  • 读书张玉凤究竟守住了毛泽东晚年多少秘密
  • 教育90后大学生高学历环卫工每晚敷面膜(图)
  • 曹凤岐:新型城镇化框架下的金融创新
  • 陶冬:联储动作再延后 汇率又争先
  • 张明:上海自贸区热的冷思考
  • 王吉舟:新快报大败局
  • 端宏斌:如何才能不被经济学家骗
  • 尹中立:从京七条看房地产调控新思路
  • 陈季冰:谁是美国最大的债主
  • 章玉贵:中国下个黄金十年的改革依托
  • 谢百三:七万低价房会调低全国房价吗
  • 林采宜:监管创新是自贸区成功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