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分析: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的十大财务隐患

2001年06月14日 11:28  证券日报 

  何晓晴

  有些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就像古典的绣花枕头,它们的外表虽然漂亮,但里面包的却是糟糠。

  隐患一:现金短少纸上富贵

  当前,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存在的一个相当普遍的问题是,经营业绩上去了,但现金流量却捉襟见肘甚至入不敷出。有的企业净利润虽然很高,经营现金流量却为负值,说明企业虚盈实亏,其净利润实际上是一种潜伏财务隐患的纸上富贵。在我国上市公司中,这种纸上富贵的情况大量存在。从2000年报的每股收益来看,1000多家上市公司中仅有一半左右的公司每股现金流占每股收益的50%以上,而约有30%的公司占每股收益的比例在20%以下,有20%左右的公司每股现金流为负值。

  隐患二:会计手段偏激超前

  一是有的上市公司不顾职业道德,配合庄家的炒作进行利润包装,少计费用和损失,不恰当地提前确认或制造收入和收益;二是利用销售调整增加本期利润。为了突击达到一定的利润总额,如扭亏或达到净资产收益率配股及格线,有的公司在报告日前做一笔假销售,再于报告日后退货,从而虚增本期利润;三是将费用挂在“待摊费用”科目,采用推迟费用入帐时间的办法降低本期费用。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隐患三:四项计提隐患连连

  四项计提既暴露了一些上市公司以往的财务隐患,同时也隐藏了新的财务隐患。据对1029家上市公司的统计,每家四项计提平均金额为4051万元,占资产总量的平均比例为3.8%。通过大额计提,它们的财务隐患得以充分暴露。然而,由于计提四项准备的比例属于会计估计范畴,其主观成分较大,一些公司就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来粉饰报表,以达到实亏虚盈的目的。

  隐患四:债务重组数字游戏

  数字游戏式的债务重组带来虚假的财务数据改善,其庐山真面目迟早都要暴露。新企业会计准则发布前,一些ST、PT类公司利用债务处理增加当年利润,从而达到扭亏或其他目的。如ST黄河科,数次靠年末最后关头的报表重组、豁免债务等数字游戏而扭亏为盈。由于会计政策变更,其财务隐患在2000年年报中得以暴露,最终未能摆脱亏损厄运,净利润亏损2460多万元,每股收益为-0.22元,净资产收益率为-24.33%,调整后每股净资产仅为0.46元。同时受新的会计政策影响,对1999年获得的两项债务重组收入进行追溯调整,其1999年每股收益由0.35元降至-0.20元,且公司目前生产经营形势十分严峻,距PT仅一步之遥。

  隐患五:利润资产泡沫成堆

  某些ST和PT公司,不仅利润是虚假的,甚至资产也是虚假的,公司早已成了负债累累的空壳,但当时的财务报表却相当好看。ST猴王历年年报显示,1994至1996三年的炒股收益高达5200万元,但实际上损失5.136亿元。公司不仅虚增业绩,还虚增资产,直到集团公司破产之后,严重资不抵债的本来面目才暴露出来。

  隐患六:关联交易虚假绩优

  我国上市公司发生关联交易的情况十分普遍。据对1018家公司的统计,发生各类关联交易行为的有949家,占总数的93.2%。其中有214家在资本经营活动中发生关联交易,占22.7%。产品经营活动中发生关联交易的公司更是多达937家,占98.7%。上市公司大量进行关联交易,导致费用虚减,收入虚增,财务隐患突现。其主要做法是:以其他单位愿意承担其某项费用的方式减少公司本年期间费用,从而使本年利润增加;或向关联方出让、出租资产来增加收益;向关联方借款融资,降低财务费用,等等。

  隐患七:委托投资事与愿违

  2000年报披露的有关信息显示,上市公司将募集资金大笔委托理财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大量由募股、再融资获得的资金,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回流到一级和二级市场去追逐利润,由于相当多的资金有时间周期的限制,投机炒作便成为主要的运作方式,成为所谓的“热钱”。这种现象带来的财务隐患令人担忧,如中视股份3500万元委托资金就面临难于收回的风险。

  隐患八:低收益高分配

  有的低效益公司借高送配方案的出台,使投资者产生股价必涨的良好预期,形成追涨之势。而这类上市公司则暗中与机构大户相勾结,抬拉股价到一定高位出货,达到名利双收的目的。高位跟进的投资者则往往逃之不及而招致惨重损失。有的大股东为了自身利益,根本不考虑上市公司的发展,以竭泽而渔的方式,把少得可怜的利润分光吃光。大股东把上市公司的现金全都掏空了,留给上市公司的是实实在在的财务隐患,而中小投资者得到的是明明白白的投资风险。

  隐患九:盲目担保引火烧身

  近年来,上市公司经济担保遍地开花,问题百出,导致涉讼频繁,官司不断,成为上市公司财务隐患具有广泛性的一个重要根源。年报表明,涉及对外担保的上市公司约占其总数的25%-35%,即有300多家上市公司涉及对外担保,成为证券市场最为普遍的一个问题。而由担保诱发的诉讼案件也在上市公司各类诉讼案件中有增无减。据对最新年报资料的初步统计,披露出来的涉及重大担保事项的公司有327家,涉及诉讼或仲裁的有137家,二者合计达464家之多,几乎每两家公司中就有一家涉及此类案件。

  隐患十:控股股东沦为蛀虫

  大股东成为隐藏在上市公司肚子里的蛀虫,通过自我交易一点一点把上市公司的资金掏空,也是导致上市公司出现财务隐患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一是上市公司以高价从控股母公司或其下属企业购买产品、劳务或承租资产,购买资产、回购股权及收购企业,有的甚至高价收购控股母公司的无形资产;二是控股母公司或其下属企业与上市公司设立合股企业,母公司高估入股资产从而多占股份或以此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三是控股母公司或其下属企业从上市公司以低息拆借资金,甚至根本借而不还,最后以高价向上市公司出售资产等方法抵消债务;四是上市公司为控股母公司或其下属企业作贷款担保,但母公司或其下属企业不还贷从而将责任转嫁给上市公司;五是上市公司以高息从母公司拆借资金或向母公司内部职工集资。凡此种种,成为上市公司财务恶化的严重隐患。据对1073家上市公司的分析,其中有332家公司的关联企业特别是大股东存在侵害上市公司权益的现象,占30.94%。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广州公务员去年人均工资和补助达17.51万
  • 体育亚冠决赛首回合-恒大客场2-2首尔 视频
  • 娱乐张曼玉疑整容回春脸变紧 乐当包租婆
  • 财经宗庆后语出惊人:中国不能再造房子了
  • 科技三星陷维修危机:字库门后销售待考
  • 博客马未都:大黄鸭之父身材够棒
  • 读书张玉凤究竟守住了毛泽东晚年多少秘密
  • 教育90后大学生高学历环卫工每晚敷面膜(图)
  • 张明:上海自贸区热的冷思考
  • 王吉舟:新快报大败局
  • 端宏斌:如何才能不被经济学家骗
  • 尹中立:从京七条看房地产调控新思路
  • 陈季冰:谁是美国最大的债主
  • 章玉贵:中国下个黄金十年的改革依托
  • 谢百三:七万低价房会调低全国房价吗
  • 林采宜:监管创新是自贸区成功的保障
  • 周彦武:这次钱荒央行不会再放水
  • 马光远:北京低价自住房恐成腐败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