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就中国证券市场中一些大家较为关心与敏感的话题,拜访了著名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FSI)所长吴晓求[微博]教授。
5800万股民太少
记者:这段时间以来,中国的证券市场受到了一些经济学家的批评,认为它的发展极不完善,存在诸多问题,对此的争论也很多。请问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吴晓求:中国资本市场经过十年的风风雨雨,至今已发展到拥有上市公司1060家,A股市值达到4.6万亿,占GDP50%以上。在其高速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免的要遇到许多问题。如何去理解这些问题,对我们资本市场的未来发展,意义非常重大。“赌场”的说法是很感情化的说法。如果股市就是赌场,中国5800万股民不就成了赌徒?1000多家上市公司不就成了“赌具”?就沪深两市的总体市盈率状况来说,我认为是与我国经济运行和发展现实相适应的,没有偏离经济运行的总体轨道。21世纪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一要靠科学技术,二要靠金融。从传统金融到现代金融的过渡架构必须建立在发达的资本市场之上,如果这个理由成立,我们就没有理由不发展中国的资本市场。
5800万股民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全民炒股是好事情。现在中国5800万股民还显得太少,而且都在大城市,将来中小城市、农村居民有钱了,都加入进来,中国股市会有更大发展。全民炒股是形成社会化投资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培养人民群众金融意识的一个有效途径,是引导社会资源流向并且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条件,也是中国迎接全球化的必要实践。
十年内主板市场仍占主导地位
记者:今年下半年就要推出二板市场了,您如何看待这一市场的风险状况?
吴晓求:中国二板市场的风险,将会完全有别于主板市场的风险,主要的风险来自于制度的设计。它与主板市场在相当多的领域都是不一样的,从发行、上市的标准,甚至发行上市的审查制度,到股本的要求、股权的流动性、信息披露的要求、退出的机制等等,和目前的主板市场都不一样。比如,二板市场上股权是可以流通的,法律上一些发起人的股,无论是自然股、法人股还是风险投资,都是可以流通的。发行人若通过全额流通,以及信息披露的不完整性,获得高额的现金回报,这种风险叫恶性套现风险,如果说要防范风险的话,就要从价格设计上防止恶性套现的出现。有大量的发起人,对企业本身是根本不关心的。如果大部分发起人抱着这种想法,可以想象有多大的风险
记者:您认为在发展二板市场的过程中,核心问题是什么?
吴晓求:中国的二板市场要发展,但其前提条件是不能影响主板市场。我认为,至少在未来10年内,主板市场仍将在中国占据主导地位,任何发展二板市场的政策措施都不应该影响主板市场的发展。这一基本原则应该明确。既要大力发展二板市场,又不能影响主板市场的主导地位,这就要求我们在主板市场和二板市场之间建立一种均衡机制。其中最核心的问题是要在二板市场上建立严格的高风险机制,即建立二板市场迅速的、严格的退出机制。具体来说,首先,二板市场的上市公司,如果出现虚假信息披露或财务状况迅速恶化,就应该迅速摘牌;其次,对二板市场的企业上市,除实行保荐人制度外,更重要的是对发起人的股份流动要有严格的条件限制;第三,如果二板市场上市公司出现严重的内幕交易,则应该对该上市公司实行迅速摘牌。
反对国有股以市价减持
记者:上市公司的国有股减持问题是2000年下半年以来中国证券市场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您在这方面的研究有目共睹,请问您研究国有股减持问题的原则是什么?
吴晓求:我认为在国有股减持方案的整个设计过程中,都必须坚持“三个基本原则”,即“公平原则、稳定原则、效率原则”。所谓的公平原则,指国有股减持方案对于所有市场参与者、所有股东而言都应是公平的,也就是说要使各方利益分配相对公平,尤其是国有股东和社会公众股股东之间的利益均衡。我反对有些学者提出的国有股以市场流通价进入市场流通的减持方案,因为这从根本上违背了公平性原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稳定原则即指任何成熟的减持方案都必须切实考虑二级市场的承受能力,不能伤及市场的稳定性。这一原则主要体现在国有股减持的比例、时间安排以及定价等方面,一旦减持对市场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国有股减持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国有股减持的效率原则指在考虑公平和市场稳定的同时,应兼顾社会资源配置效率,不能以过度牺牲效率为代价来实现低水准的公平、稳定。在设计减持方案时,必须要考虑行业、地区差距,让市场力量发挥应有的作用,尽量避免政府行政命令对市场机制的替代。
开放式基金管理难度高
记者:“基金黑幕”一文引起全国上下对基金业的批评,现在各个基金管理公司又在积极申请发行开放式基金,您认为现在发展这一业务的条件具备了吗?它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有何意义?
吴晓求:总体而言,自1998年4月开始运作的证券投资基金作为一个新的尝试,应该给予积极的评价。从中小散户时代到机构投资者时代,是资本市场成熟与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目前开办的全部都是封闭式基金,由于它的收益是非市场化的,容易进行内幕交易,所以有可能损害投资者的利益。相对而言,开放式基金具有市场选择性强、流动性好、透明度高、便于投资等优势。针对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发展开放型基金具有以下进步意义:第一,引入市场化的竞争机制,将基金管理人之间的共谋行为导向对立与竞争行为;第二,引入激励与约束机制,推动基金管理人投资与管理水平的提高;第三,强化基金管理人投资决策的独立性,培育成熟的机构投资者队伍,优化投资者结构。由于开放式基金随时面临赎回压力,所以对其资产结构设计、流动性管理和基金管理人的投资管理水平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保持流动性,但又不能全部持有现金,要投资于证券,就要考虑它的流动性及行业分布等。
银证之间必须架起桥梁
记者:股票质押贷款政策虽然已经出台,但经济学家们对其褒贬不一,您是如何看待这一政策的出台及它对资本市场的影响的?
吴晓求:股票质押贷款政策的出台是必然的,因为,去年7月1日生效的证券法对股市资金作了清楚的界定,这种界定对二级市场起了某些抑制作用。现代金融构架下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界限已经不十分清楚了,尤其在成熟市场国家,资金随时可以从货币市场流到资本市场。我们现在采取的是分业发展和分业监管的模式,但银行与证券市场之间不能没有任何联系,二者之间可以建立一道墙,没有这个墙显然不行,但是这个墙不能太高。没有这个墙,商业银行的资金任意进入证券市场可能是灾难性的。但同时必须在两个市场或银行与证券市场之间架起桥梁,有限度地打通它们之间的资金融通关系。现在的情况是,商业银行出现大量的资金盈余,而资本市场的资金又大大短缺。商业银行法和证券法严格规定商业银行不能进行股权投资,证券经营机构不能进行融资融券交易。所以必须在两个市场之间搭桥,这个桥就是这个股票质押贷款融资办法。这种资金沟通可以提高全社会资金的效率,同时有效地防范了风险。这个办法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但它也有缺陷。这个办法主要是由人民银行出台的。人民银行一方面是中央银行,另一方面又是金融监管当局,但它监管的主要是商业银行以及除了证券和保险以外的其他金融机构,所以这个办法的基本出发点是维护商业银行的利益,使商业银行的风险由此不能增大。
总之,人民银行是将商业银行利益放在首位的,这也就是我长期以来强调中国的金融监管体制必须改革的原因所在。因为在我看来,中央银行从现代意义上说,主要执行两大职责,货币政策制定和货币发行。它不能只承担对某一类金融机构的监管任务。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是覆盖全社会的,对整个经济发展和所有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都是有影响的。当它只承担一部分金融机构的金融监管任务时,它出台的措施就会以这部分机构的利益为重,这将使货币政策的效力下降。
吴晓求:生于1959年2月。著名经济学家和金融证券专家,中国证券理论研究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金融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是证券投资理论、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在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理论、资本市场深化理论、通货膨胀理论、现代宏观经济理论的中国化和证券投资学理论等方面具有深入、独到的见解,丰富并推进了前人在这些领域的研究。代表作主要有:《证券投资学》(1993)、《证券投资分析》(1996)、《’97中国证券市场展望》(1997)、《’98中国证券市场展望》(1998)、《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1997)、《经济学的深思》(1998)。(本报特约记者吴倩)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