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2月23日电(记者李文茹) 股市升跌与监管者无关——面对潮起潮落的中国股市,新任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史美伦如是说。
被香港媒体誉为股市女“包公”的史美伦在上任前夕以新的身份接受了新华网记者的专访。她表示,在内地,有不少投资者认为,股市的涨跌与市场监管有很大关系。但她不同意这种看法。一般来讲,指数的波动主要是市场及上市公司表现的反映,而监管者所做的是“为市场提供一个健全的的监管架构与环境”
舆论认为,梁定邦的到来,给内地的证券市场带来许多先进的运作经验和监管理念,而这一次史美伦的到来,相信也会对完善内地证券市场的监管起到积极作用。
事先声明两大禁区
3月中旬,新中国历史上首位从海外聘请的副部级官员──在香港证监会工作10年的史美伦女士将到北京担任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协助监管一个拥有6000万股民的证券市场。这个数字几乎是香港总人口的10倍。
史美伦女士表示:“我个人不敢期望对市场带来多大的影响,希望与证监会的同事一起参与对市场的改革工作,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
精明干练的史美伦女士甫一落座,就拿出一份事先准备好的的“声明”──她表示,“有两方面的问题不在我的回答之列”:一是对内地证券市场的看法,二是私人问题。对于第一个问题,她表示,大家都想知道我对内地市场看法,但是,我还没上任,很难在这方面作出评论。”
史美伦对媒体的如此“戒备”,恐怕是因为自从国务院2月12日公布任命她为中国证监会副主席一职后,引起海内外市场高度关注,各路媒体争相报道和加以评论,这使她感到十分“惊讶和不习惯”。
不过,史美伦女士表示,她接受这次任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这个机会非常难得”。她说,“内地证券市场成立了10年,发展非常惊人、非常快,有很多问题是新兴市场都会碰到的,香港的市场也曾经历过这方面的考验。在内地市场改革的时期,我作为一个香港人,有机会参与这项工作,与朋友一起作出努力,感到非常荣幸!”
市场监管应坚持“四公”原则
言谈举止高雅的史美伦女士,1991年进入香港证监会,历任公司财务部助理总监、高级总监及证监会执行董事,1998年起担任香港证监会副主席。她在企业融资、市场监管及法律事务方面具有丰富经验。 史美伦有美国加州圣达嘉娜大学法学博士头衔,并在美国做过多年执业律师。
她一直倡导市场监管的“四公”原则,即公平、公正、公开、公信。她对记者表示,今后将继续坚持这一理念。她说,“这四方面是相互联系的,缺少哪一方面都不行,其中公信的重要性在于要让投资者对监管者有信心,才能对市场有信心。当然,对市场信心不能单靠监管者一家来树立,二是参与市场的每一分子包括上市公司、证券商、投资银行等都有责任。”她感慨道:“作为一个市场监管者,最难的是牛市时大家会说你过分监管,而在熊市时又觉得你监管不够。”
内地市场监管的主要矛盾在哪里?史美伦说,我还没到内地,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在外面看究竟是两样。就象外人看香港,有的人说香港市场很好,有的说徒有虚名,我们也经常受到批评。”作为中国内地首位从海外聘请的副部级官员,不少投资者表示对史美伦女士寄予很高的希望,这对她来说,多少带来一定的压力。“我不希望别人对我期望太高,只希望干好分内工作”。她强调,市场是很大的,任何个人不可能对市场的监管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无论在香港或在国外,对市场的监管都是由整个监管机构负责的。为此,她希望投资者不要对她有特殊的看法。
在香港证监会担任副主席期间,史美伦主要负责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她认为,市场监管机构的主要任务与责任是制定政策,而不是参与上市公司的具体运作。她说,与内地不同的是,香港上市公司的审批权已下放给香港联交所,证监会不会干预公司的上市工作。
香港整套做法不可以搬到内地
史美伦女士到北京履职,令人们憧憬香港与内地证券市场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对此,她表示赞同,并对两地以往的合作给予高度评价。她说,从1994年以来,香港证监会一直为内地培训市场管理人才。从去年开始,香港证监会也开始派人到中国证监会工作。
香港有哪些做法可以带到内地,史美伦谦虚地表示,“从我个人的角度看,香港很多事情还可以做得更好”。她并不认为,香港的整套做法可以搬到内地,毕竟两地的社会制度不一样。
香港证券业人士认为,“史美伦进入中国证监会是个令人鼓舞的好消息。”同时,她的任务也是艰巨和富有挑战的,她的经验如何有效地在内地证券市场发挥作用有赖于她本人与中国证监会管理层的共同努力。(完)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