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中国证券业遭遇外资暗流

2001年01月31日 15:39  IT经理世界 

  “如果考虑一下三年以后的生存问题,每家证券公司都应该意识到合资的重要性!”深圳一家证券公司的老总在接受我们采访时这样说,语气非常严肃。

  因为有WTO的刺激,外资进入中国证券行业的想象空间似乎一下扩大了很多,好像马上就要成为现实。每一次来自管理层的消息都要强调积极推进这一进程,这也似乎在不断强化人们的想象。2000年10月底在北京举行的“WTO与中国资本市场”研讨会上,证监会主席周小川就曾公开表示要在加入WTO之后建立合资的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

  形势真的严峻到不合资就无法生存的地步了吗?“情况没有这么严重。”中国银河证券公司的副总裁汤世生在谈到外资进入证券业时说。汤曾经作为中国国际金融公司筹备组组长与国外投资银行进行了整整一年的谈判,“最熟悉最了解中国证券市场的还是中国人,外国人进来可能还做不来。国内企业是否愿意花那么多钱去请这样的公司还是一个问题。另外即使双方都愿意,国外投资银行对国内的上市规则引导、会计规则标准化、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调整以及筛选和上市也不一定都懂。毕竟中国的资本市场有它自身的独特性。”

   但是实际上,很多证券公司都在与国外的投资银行接洽,商谈有关合资事宜。接受采访的证券公司说到这一点时显得很神秘:“我们已经和几家国外投资银行谈过了,具体什么公司不能透露,争取尽快组成合资公司。”传闻中各家公司的进度都非常快,据说已有公司准备在“入世”之前就成立合资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

   “现在大家都在谈,但是真正具有操作性的政策还是没有出来:到底怎样做,大家还都不知道呢?”首创证券的伏劲松博士这样说。的确,外资进来做什么?怎么做?

  A股市场的二级炒作?不可能,现在资本项目下人民币还不能自由兑换,国际间的资本流动存在着很大的障碍。而资本项目下人民币自由兑换目前仍然没有一个时间表,前不久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副秘书长易纲曾经撰文指出:资本项目下人民币自由兑换需要15年的时间。

  国内企业的A股市场IPO?估计也不可能,以美国为代表的投资银行人力成本极高,似乎看不上中国这个市场;B股市场一直对外资开放,但是盘子太小,对他们缺乏吸引力。

  外资进入中国证券行业其实在几年前就已经开始了,由建设银行与美国摩根斯坦利添惠合资组建的中国国际金融公司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已然颇有建树,将中国联通[微博]、中石化等几大国有企业送到国际资本市场,为国外资本进入中国企业提供了一个顺畅的渠道。

  “成立中金公司的目的是为了引进国外投资银行的技术和经验,培养一批国内的投资银行专家,为国有企业海外上市创造条件。”汤世生这样描述中金公司的合资意义。而对目前大家所关心的外资进入证券市场问题,汤也更看重合资所能带来的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主要是引进先进的管理体系、投资组合的技术、信息技术、风险规避的经验与技巧以及衍生产品的设计与应用等等,这些是中国的证券公司缺乏的东西。”这或许是开放式基金最有希望能够首先实现中外合资的原因,因为中国证券公司目前最缺的是开放式基金的管理技术。

  而在合资方面早走一步的中金公司那里,这已不是最重要的东西了。该公司董事总经理许小年[微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投资技术与经验并不是最重要的,因为这些可以很快学会,但是合资所带来的良好的法律和自律意识才是最重要的,这关系着一个健康良好的资本市场的建立。

  资本项目下人民币自由兑换、本地市场的独特性等等这些问题仿佛是外资进入国内证券业无可奈何的门槛。虽然有些证券公司明显感到一种生存焦虑,但是整个行业似乎仍然没有太多的压力。“零售巨头沃尔玛进入中国市场也起码要有两年的适应期,外国投资银行和证券公司同样需要一个适应期。”一位业界人士这样说。

  事实上,国外资本的进入有自己的步骤。它们并没有那么单刀直奔主题,急不可耐地进入目前还是壁垒重重的证券市场。而是剑走偏锋,走出了让国内的证券公司倍感压力的一步:以金融服务的概念慢慢渗透进中国资本市场。

  有业内人士特别指出,现在各家保险公司都已经推出了投资连接保险,这个险种的资金回报率可以达到20%以上。而保险基金可以进入股市,当然保险公司也可以是中外合资的。顺理成章的逻辑就是外资通过这种渠道进入了中国的资本市场。“如果资金回报真是如此之高的话,那么证券公司的客户将会分流很多。”一家券商忧心忡忡地说。

  虽然目前保险基金进入股票市场的比例并不高,而且来自保险公司的说法是,他们从来没有与证券公司争夺客户,投资连接保险的客户主要是有保险需求的人。但是那位证券从业人员的忧虑仍然是有道理的,毕竟资本市场的饼就这么大,缺乏服务理念和手段的证券公司肯定要受到冲击。

  金融服务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覆盖了银行、保险、证券等各个金融领域。而外资看重的也许不是证券市场,而是理财服务或者是资产管理。这是中国证券公司的软肋。中国有几千亿元的社保基金,还有无数企业员工的补充养老保险。随着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逐渐完善,追求资金回报最大化成为企业的最高目标。如何在低风险的条件下,为这些企业提供完善的理财服务,这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仅仅提供服务,其成本并不是很高,可能都不用多大规模的资本注入,有几个经验丰富的投资咨询顾问就可以了。国外投资银行有着一流的资产管理专家,如果没有大资本金注入这样的机构性风险,这些投资银行肯定不会放过这个市场。

  但是由于政策法规等方面的原因,中国的公司理财和资产管理业务一直没有多大的发展。企业资金除了存银行以外,顶多就是买一些国债,而不能进入资本市场炒股票,中国的证券公司一直热衷于上市承销,忽略了理财服务。相反,倒是一些规模不大的投资咨询公司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出色,据说还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私募基金市场。

  1999年4月,中国国际金融公司成为联合利华中国有限公司的联席财务顾问,这成为该公司业务上一个里程碑式的项目,作为一家中国的投资银行,能够为外资企业提供财务顾问服务。在众多证券公司忙着承销上市的时候,这的确是一个突破。

  对于中国的证券公司来说,这种理财服务的威胁在于国外公司根本不用等到所有的条件都具备的时候再来介入中国的证券行业,凭借在投资组合上的经验和技巧,它们可以为客户提供一揽子的金融理财服务,从而锁定相当一批中国企业客户。而如果这种服务的风险足够低、利润足够高的话,再想把这些客户吸引到中国证券公司来,其转移成本是非常高的。

  “可悲的是中国的证券公司到现在还没有看到这一点,还没有注意到机构投资者整体理财行为是一大市场。”汤世生这样说。实际上证券业协会秘书长马庆泉在中国证券业十年的会议上就曾经指出,加入WTO之后,中外证券公司竞争的重点就是基金、资产管理、收购与兼并等方面。

  国外资本的进入到底会对中国的证券公司造成怎样的冲击,很多人认为现在还很难说。因为“一切要等到它们真正进来之后才知道,才能明白人家到底是怎样操作的”。虽然财大气粗的证券公司曾经派出很多人到国外学习,但这么多年来,似乎从来没有什么像样的金融创新出现。不知真的兵临城下的时候,中国的证券公司除了“本土作战”这个优势之外,还有什么高招。

  当然,作为还没有完全市场化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资本市场开放将是一个渐进的有序的过程,但是资本的渗透却是无孔不入的。被证券公司称作“狼”的国外资本就这样静悄悄地来了,带着与国内证券公司截然不同的理念和服务手段。看来,如果不能及早转型,提升自身的服务手段,等到客户都被人静悄悄地带走之后,想“与狼共舞”都将是困难的。

  “我们一定要完善证券公司内部的激励机制,因为加入WTO之后,人才的竞争将是非常激烈的,美国投资银行的人力成本之高是我们现在无法抗衡的。”汤世生认为中国证券公司可以远离这种尴尬境地,“这无疑会推动中国证券公司的人力成本上升,但是证券从业人员必须尽快熟悉国际准则,要学习‘狼’的本领。”

  很多发展中国家都有成功引进国外金融服务的经验,如何让一个不完全市场化国家的证券行业应对外资的渗透与竞争,市场如何在几年之内相对平稳有序的与国际对接,这或许是管理层应该仔细考虑的问题。(本刊记者 贺志刚)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季建业长期被传双规 港媒曝其多位情人
  • 体育欧冠C罗两球皇马2-1尤文 伊布4球巴黎胜
  • 娱乐章子怡携汪峰为长辈贺寿 恋情再添铁证
  • 财经专家:2020年居民收入倍增目标恐难完成
  • 科技来往秘邀大V测试 公众账号即将全面开放
  • 博客彪悍!成都女汉子半夜和男友打架(图)
  • 读书枉担恶名:李莲英为人低调为何还挨骂
  • 教育高校现“表白特区”引围观(图) 国考报名
  • 陈虎:房地产京7条突然出笼有何深意
  • 徐斌:那些不作死不会死的土豪们
  • 叶檀:北京自住型商品房估计不好卖
  • 周彦武:远超08年的金融危机明年爆发
  • 花木兰:美国将出现金融混乱
  • 钮文新:美国的失业率到底有多高
  • 王吉舟:湖南警方跨省抓记者大戏解码
  • 刘石:从央视乱批星巴克看定价误区
  • 张明:中国应如何多元化外汇储备
  • 周彦武:掠夺中产阶级的遗产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