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小企业板开板③:中小板三大弊端待破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6月23日 16:57 金羊网-羊城晚报 | ||||||||||
本报特约撰稿 贺宛男 期待已久的中小企业板块,终于要在后天集体敲锣了。无疑,上市的都是过五关斩六将、百里挑一的企业,但是,由于体制上的问题,其存在的三大弊端不可忽视。 弊端一:募资超规模
不久前,媒体曾报道,证监会对企业IPO(首次发行新股)的融资额度,将全部执行“不超过净资产两倍”的标准。可是,在截至上周五已刊登招股书的16家中小企业中,至少有3家已突破这一标准:华兰生物发行前净资产12973万元,本次募资32977万元,为净资产的2.54倍;盾安环境发股前净资产9072万元,本次募资30269万元,为净资产的3.34倍;威尔医学发行前净资产6302万元,本次募资17738万元,为净资产的2.81倍。 此外,伟星实业虽然发股前净资产9529万元,本次发股募资14745万元,并未突破,但公司在招股书中已明言,其中3012万元发行结束后即将向老股东现金分红,扣除这3012万元,募股资金也已超过净资产2倍,我们不妨称之为“隐性超规”。 弊端二:分红玩猫腻 其实,伟星实业的做法已经可以看出其中的“猫腻”。此外,还有号称“第一股”的新和成,不发股不分红,发完股立即来个10派9元,大有将数年积累一扫而空之势,且全部分给老股东,7500多万元现金说没就没了。还有在6月21日发行的永新股份,居然不早不迟,抢在6月20日前将3500万元红利全部派分给老股东,这3500万元相当于其发股前净资产的25%。 发行前连续数年不分(有的甚至自创立以来从未分过红),发完股立刻大分特分,这样做既垫高(虚增)了净资产,有利于抬高发行价多圈钱,又让老股东美美地饱食了一顿“晚餐”,这种蔑视公众股东的做法,理所当然地引起了市场的反感。 弊端三:大老板持大股 统计这8家即将上市的股票,笔者发现了一个颇让人吃惊的数据,有4家流通股比例仅25%,或略微超出一点,其中华邦制药25%、大族激光25.23%、德豪润达25.74%、新和成26.31%,即刚够上市及格线;8家企业平均流通股比例为28.75%,非流通股比例高达71.25%,比主板市场平均三分之一流通、三分之二非流通还要畸形。由于这8家企业清一色为民营企业,且绝大部分是董事长个人或家族控股,非流通股比例超过七成,造成了董事长个人或家族的绝对控股地位,这对公司治理极为不利。别的不说,公司尚未上市就大肆分红,最有利的显然是持大股的大老板。那么,为什么流通股比例畸低、非流通股比例畸高呢?并不是这些民企不想多发一些股票、多圈一点钱,实在是“不超过净资产两倍”的规定制约所致。 于是,中小企业板块很可能形成这样的循环:管理部门为了限制乱圈钱,限定了发行市盈率和募资金额,继而造成了流通股比例的相对偏低,又带来了一股独大、一人独大。而由于股权分置,拿出三分之二净资产的流通股东仅占有四分之一的股权(话语权),相反,出资仅占三分之一的非流通股东倒持有四分之三的股权(话语权),这样的股权结构天然地有利于大股东,而不利于小股东,而且将这种“有利”和“不利”放大到极限(若流通股低于25%将不能上市)。正是由于股权分割这一顽症久拖不决,原本最为活跃的中小企业板块,也许将成为体制弊端最突出的领地。 相关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