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时期的非常股经--股民盯着非典病例炒股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5月21日 08:33 北京青年报 | |||
4月下旬至今,非典构成了沪深股市最大的宏观消息面 非典因素历练着中国股市,6000多万投资者在非常时期进行着“非常投资”。在这段特殊时期,已经走稳的股指曾暴跌,跌破1500点,蓝筹行情变成医药板块一枝独秀,近期随着非典行情的缓解,股指升回至1550点之上。回头看,在非典的非常时期,产生了特殊变化的还不仅仅是指数和行情,从管理者到券商到普通股民,每一位参与者的市场行为都在随机 管理层放缓大盘股发行 今年以来,管理层对市场几乎没有“干预”举动,但近期在新股发行问题上,证监会有意放缓的态度很明确。曾经表示在4月初发行上市的华夏银行,一直没有发布新的发行时间表。有报道称,受非典影响,证监会已经推延了包括华夏银行在内的几家规模较大的IPO的审批工作,大盘股发行在一段时间内可能出现“断档”。与此同时,发行遭遇拖延的大盘股还有南方航空、新华人寿保险公司、长江电力和中信实业银行。 一位投行人士认为,由于一些发行和审批会议被拖延,影响了整体发行速度,同时,管理层也担心大盘股发行会给市场带来资金压力,所以近期不会有大型IPO很快获得批准。但已经获得批准的小规模IPO可能会按原计划发行。 -券商及时跟进网上交易 行情风云突变,直接影响到券商的经纪业务收益。在这场突如其来的非典危机中,各家券商的收益大幅缩水。新近出炉的“一季度券商综合业务价值量”表明,整个证券业的名义收入量从去年同期的69.02亿元减少到55.83亿元,缩水近两成,而1月和2月的收入比去年有一定增长,但3月份,券商的收益显著减少。尽管4月的数据尚未披露,但可以预测,4月和5月的收入状况不容乐观。 现场交易的停滞,令众多营业部陷入“赔本赚吆喝”的尴尬,同时,新股发行的推后,也让投行业务出现暂时的断档,面对这种恶性循环的意外危机,许多券商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显示出了“危机管理”水平。“放弃成本昂贵的现场交易,发展网上交易”成了每一个营业部的共同选择。已进入发行期的几家基金公司更是紧急采用了网上申购的办法。 与此同时,许多公司在研究如何撤离非典“重灾区”,调整仓位实现逆市丰收。一位公司负责人表示,突发的危机不会饿死人,最终的竞争和淘汰还是业务水平上的真功夫较量。 股民紧盯非典数字炒股 特殊时期,把战场搬回家中的大户和散户们也在迅速地随机应变,改变着炒股策略。 一位资深股民刘先生就总结了非典操作法。在每天看行情时,刘先生都是先看病例数字,再看市场指数,“这两组数字基本是同涨同跌的,我在五一长假期间看到病例数字逐渐减少,就对节后的行情踏实多了。”而在选择个股时,刘先生也是紧急割掉了损失惨重的航空类股票,迅速调整到医药板块,天方药业和海王药业让他挽回了一些损失。交易方式变成了网上交易,与股友的当面切磋也变成了电话聊股。他说,“就是觉得太安静了,不如股友们扎堆有意思。” 在5月12日开市后,市场出现暴涨暴跌的震荡,恐慌性抛盘不断涌现,许多股民把握不好特殊时期的走势,而选择了出局观望。但有一批像刘先生这样的股民又重仓杀入,“祸福相倚,利空的结尾就是利好的开始,非典是突发性危机,会给股市带来短暂的冲击,但同时也会带来投机的契机。而且谁也拦不住市场上涨的趋势,小插曲影响不了大旋律。”一些股民这样认为。 -文/本报记者王芳注:统计期间为2003/04/21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