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观察:2002年报高送转上市公司的背后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4月24日 08:04 人民网-市场报 | ||
本报记者 施波涛 上周,一些已分配的高比例送转公司走出了一波大幅填权行情,连带一些高含权公司也走出了涨势凌厉的抢权行情,成为市场中的一大亮点,引起了市场上的广泛关注,那么,对这类股票投资者是否可以积极参与呢?市场分析人士普遍认为,这需要对相关公司进行具体分析,不能看到推出高分配预(方)案的公司就不加区别地盲目进行投资。 至今,沪深两市提出高比例送转预(方)案的上市公司大约有40家,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已经进行了分配。在这些公司中,有不少公司的业绩是非常优秀的,发展前景也可以持续看好。比如说上港集箱、伊利股份、万科等,每股收益分别达到了0.86、0.73和0.61元,并且他们的业绩一向表现得非常稳定,它们可以说是中国股市中真正意义上的蓝筹股,是值得投资者中长期持有的。深入分析它们取得良好业绩的原因,主要在于它们所处的行业都是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朝阳行业,而它们又都是各自行业中的领头羊。像上港集箱就受惠于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持续高速增长和其地处上海港这个重要地理位置,伊利股份是得益于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不断提高,万科则是随着我国住房制度的深化改革和房地产市场的景气而不断取得长足发展。这些公司进行大比例的送转,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回报股东,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扩大公司股本规模,加大公司股票的成交量,提升公司的市场影响力和促进公司经营的长远发展。而对于万科来说,恐怕还有另一层涵义,它在去年6月13日发行了15亿的可转换债券,由于房地产行业对现金的需求非常大,高送转可以对投资者有更好的吸引力,让更多的转债的持有者转成它的股票的持有者,减少公司的现金流出,保持现金还在自己企业内运转的有效方式,进一步促进公司的发展,巩固其在国内房地产行业中的龙头地位。 然而也有一些公司,赢利并不是非常丰厚,业绩也没有大幅度的增长,但是却推出了大比例的分配方案,这就值得令人商榷了。如聚友网络提出了10送5派1.25元的预案,但其2002年业绩比2001年下降31%,并没有业绩作支撑。而禾嘉股份,2002年每股收益只有0.08元,净资产收益也只有4.07%。特别值得关注的是ST马龙刚刚扭亏,就推出10转5的分配方案,这一下,不但要用去65%的资本公积金,还大大扩张了股本。这些公司经营仍需加强,业绩尚待巩固,却实施高转增,对今后的发展很难说的上有利。由于送股实际上是把企业过去形成的部分利润作为股票股利分给股东,现金并不流出公司,转增是把过去股东权益、资本公积金进行转增,并没有改变企业的资产负债和股东权益的结构,对净资产收益率也没有什么影响,然而如果公司的业绩增长不能跟上公司股本的扩张速度,必然会摊薄公司的每股收益,进而影响到公司的股价和其市场中的形象,历史上就不乏一些上市公司在高比例送转后沦为绩差股或垃圾股,给投资者带来惨重损失的事例。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新股、次新股纷纷推出了较好的分配方案。比如精伦电子、卧龙科技、天士力等公司,这些公司更多的是考虑推出一个送转方案比推出一个现金分红的方案能够更受到资本市场的追捧,受到投资者的欢迎,从而提升公司在证券市场的形象。这些公司由于发行不久,资本公积金比较高,转股的比重相对较大,还有它们的股本相对较小,高送转后仍有进一步股本扩张的潜力,因此较易引起市场的追捧,投资者需要对它们今后的业绩进行跟踪,看看它们今后的业绩是否也能保持同步增长。 另外,有些公司的高送转似乎还有配合主力出货的嫌疑。比如说航天科技,它在2001年推出过高送转,虽然业绩没有跟上股本扩张,但是2002年又推出一个高送转,以现价除权后的价格为15元左右,感觉并不高,但如果从复权的角度看,相当于过去的30多元,价格一点也不低。从该公司的股东情况看,这个公司流通股的股票一直处在高度集中的过程中,以2002年的年底的6480户来计算,平均下来差不多每户持股数是7000多股,筹码相当集中。投资这样的股票,风险自然也就相当大。 说到底,投资者对高送转公司千万不能盲目追捧,而要把对相关的具体公司的研究放在首要的位置,要看公司是不是能够继续保持高速的发展,公司的业绩是不是能够跟的上公司股本的扩张,对于处在朝阳行业,业绩能够支撑股本扩张的公司,可以大胆投资,获取公司长期高速发展所能带来的收益。而对于那些业绩平平,发展前景不佳,却饮鸩止渴,为获取短暂利益而牺牲长远利益的公司坚决予以唾弃。 《市场报》(2003年04月24日第三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