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约3000亿元的“库容”且源头活水不绝,而间接进入股市的只有区区100多亿元———我国保险资金的这种运作状况,最近似有峰回路转之势。中国保监会负责人近日透露,随着形势的变化和人才储备的增加,保险业将开辟新的投资渠道,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保险资金直接进入证券市场。有关资金运用的改革方案已报送国务院。
目前,中国保险业最大的投资渠道仍是存款和买国债,两者份额相加超过可使用资金总量的半数。此外,购买各类债券的绝对额在200亿元左右,用于购买证券投资基金的仅100多亿元。
购买证券投资基金这块“蛋糕”虽小,却让牛刀初试的保险业备尝甜头。去年,我国保险资金购买证券投资基金实现的平均收益率达12%,远高于其他品种;今年上半年的收益率又高于去年。就目前的市道看,要持续取得这样高的收益是困难的,但是证券市场对保险公司的吸引力并未下降。间接投资证券市场的渠道之狭窄,已成为保险业公认的瓶颈。为此,保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保险资金投资国债、金融债显然是不够的,为保险公司开辟新的投资渠道是保监会的一项重要工作。”
据有关专家推测,“突破口”很可能选在酝酿已久的“直接入市”。有关部门似乎已做了相应的铺垫。5月份,保监会兵分15路检查保险资金运用情况,重点包括:购买证券投资基金的方式是保险公司自营还是委托券商等机构运作;保险公司购买基金的品种、份额、成本、已实现收益、市场价值,等等。
保监会负责人表示,检查的目的是在掌握真实情况的基础上,制定保险资金运用的下一步措施。此间观察家分析,如此大面积地检查资金运用,特别是投资证券投资基金的情况,可能是保险资金全面直接入市的一个前奏。
业界对“直接入市”的方式有不同的推测。有人认为,可能允许保险公司发起设立基金管理公司。也有人估计,可能会在设定限额内,允许保险公司以法人身份直接入市买卖股票。
在扩大间接入市渠道方面,向保险公司定向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的设想早已有之。法律专家认为,迟迟未能付诸实施的原因,是受制于现行法律条文。《保险法》第104条规定,保险公司的资金不得用于设立证券经营机构和向企业投资;保险资金的运用,除银行存款、债券外,其他新的投资方式须由国务院另行规定。根据《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证券投资基金应是向“不特定的投资者发行”的。因此,向保险资金“定向募集”存在法律障碍。
来自监管层的消息显示,初步拟定的保险资金运用改革方案包括“加强”和“开辟”两个方面。即加强现有的银行存款、债券、证券投资基金这三条渠道,开辟新的投资渠道。分析人士指出,新渠道可能会寻求一条中间道路,既满足拓宽保险资金运作渠道的要求,又不违背现行法规。如设立一种新的封闭式“基金”,部分向公众募集,其余则通过灵活的方式向保险资金配售。这样,既处在"“特定投资者”的法律框架内,又能一定规模地满足保险资金“开闸放水”的需求。
“保险资金进入资本市场是我们着力开辟的资金运用渠道,重要的是保证保险资金的安全性,保证一个可靠的、较高的投资回报,防范和化解保险风险。”保监会有关负责人的这番言论表明,保险资金入市的姿态是积极而不失稳妥的。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