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水楼台圈钱有道 国企海外兵团杀回马枪

2001年08月02日 09:38  北京晨报 

  海外兵团要回家看看

  去年此时,中国国企巨头正热衷于到海外上市筹资,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联通[微博]等国企巨舰争相出航到香港或是纽约上市。凭着块头较大,加上市况不错,去年中国企业从国际股票市场上筹集了200多亿美元资金,其中联通一家就占了56.5亿美元是去年除日本以外亚洲地区最高的新股发行筹资额。

  今年国际市场不太景气,股市低迷使得海外筹资渠道不畅。于是,这些国企巨头开始把目光转向中国内地,准备赶在中国入世前做好面对外国同行竞争的准备。继中国移动[微博]在内地成功发行了50亿元的“2001年中国移动通信企业债券”后,中国石化又放风准备在内地发行28亿股A股,筹资100亿元以上。

  中国石化的话音刚落,中国石油也不甘落后地表达出内地筹资愿望。中国石油董事兼副总裁王福成在近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公司已对发行A股的可能性进行了研究。根据公司业务发展需要以及融资需求,预期中国石油A股发行规模可能是国内资本市场有史以来最大的。而有关具体发行时间、发行规模、融资用途等问题,将在按程序进行充分的研究、论证后,再正式公布。”

  事实上,中国海外上市公司回内地发行A股或是中国预托凭证(CDR)自去年年中以来就传言不断,在香港和纽约双栖上市的华能国际就已明确提出要在内地发行A股,很可能在近期即可发行。另外可能发行A股或是CDR的企业还包括中国移动、上海实业等。人们不由得发问,这些中国海外兵团怎么会争相回家要钱来了?

  近水楼台“圈钱”有道

  有关专家指出,内地股市平均市盈率较高是吸引海外红筹股和H股公司回内地融资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香港股市中红筹股及H股平均市盈率为10倍左右,而中国内地股市平均市盈率水平则达到50至60倍。中国内地股市平均市盈率高,不仅可以使发行股票的公司筹得更多资金,融资成本也相对较低。而宝钢这一巨型航母在内地A股成功下水,也使这些海外上市公司眼睛一亮,中国股市已经发展壮大,原来巨大宝藏就在眼皮底下。

  中国银河证券此前在媒体上刊载的一份研究报告称,中国石化发行A股将使沪市A股的平均市盈率下降15%左右。报告以6月27日沪市交易数据测算,假定中国石化二级市场价格为4元,沪市A股平均市盈率将从目前的61.08倍降至51.5倍。如果价格分别达到5元和6元时,沪市A股平均市盈率则分别下降至52.6倍和53.7倍。这是由于中国石化总股本非常庞大,扣除H股部分后达到669.2亿元,占目前沪市A股总股本的31.5%。按目前市盈率计算公式,用中国石化总股本进行加权平均后,整个市场的市盈率将快速被调整下来。

  另一方面,允许海外国企回来发CDR也有利于上市公司水平的提高,这是政府监管当局所乐意看到的。CDR的开放将可以引入素质较高的企业,同时通过实施退市机制,摘牌部分素质低下或有欺诈行为的公司,引导银行里高额的居民存款等资金流向高素质企业。而目前国内正积极筹划推出的开放式基金正苦于高素质股票太少,这些高素质企业CDR的上市交易则有利于开放式基金的出台。

  回国之路并非坦途

  但并非所有人都感到乐观。据国际著名投资银行高盛新近发表的中国经济形势报告指出,在海外上市的中国H股和红筹股公司有可能在沪深两地以A股和CDR的形式上市,并因此获益,但同时须警惕A股和B股泡沫的破裂将影响在海外上市的中国股票。高盛认为内地股市可能泡沫破裂从而引起海外H股和红筹股动荡的原因包括:内地股票的估值继续大幅上升;证监会和外汇管理局采取行动,严禁流向香港的非法资金及股票市场上其他违规操作;H股目前只能在不高于账面价值一倍的限额内发行,因此可能透过大量投机性的股票配售来筹集资金。

  专家指出,要仔细分析这些H股或红筹股公司到内地融资的动机,除了沪深市场融资额度大和融资成本相对较低外,更为突出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在沪深股市上融资更加容易。这是因为那些持有H股或红筹股的机构投资者一般对公司的盈利要求更高,对企业的发展战略、成本控制和企业竞争力等非常关心与了解。与此相比,内地投资者一般很少关心这些问题。而这种融资动机对企业本身的发展可以说是不利的。在这种环境下,企业往往不注意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这将使企业在中国加入WTO后在与外国公司的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同时,这些H股或红筹股企业虽已上市多年,但并未获得国际投资者确实信任。根据高盛分析称,中国石油的资产规模和业绩在亚洲区可居领先地位,但其每单位利润市值却远远低于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和壳牌石油公司;中国东方航空[微博]南方航空[微博]的飞机数量远远超过中国香港的国泰航空,但市值只有后者的五分之一;华能电力的机组能量优于香港上市公司中华电力,但市值却只有后者的三分之一;而最负盛名的青岛啤酒[微博]市值远远低于英国及西班牙相同的上市公司。这表明国际资本市场或投资者对中国国企的信心仍然较为薄弱,中国内地企业应该更多专注于企业内部重组,提高企业运作效率,而为了筹资转战中国内地实在是南辕北辙。特约撰稿宏鑫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吉普车冲撞天安门金水桥事件已5死38伤
  • 体育国锦赛-丁俊晖绝杀胜 卫冕冠军出局 视频
  • 娱乐陆川秦岚秘密分手近三月 陆川:我们很好
  • 财经养老金并轨试点被疑不改公务员利益
  • 科技快递单信息网上仍热卖:单日最多卖5万单
  • 博客吐槽大学社团:节操掉光了活动没下限
  • 读书揭秘:为何红军长征从来没中过埋伏
  • 教育90后大学生高学历环卫工每晚敷面膜(图)
  • 水皮:三中全会能让股市大涨吗
  • 光远:公司注册资本制度变革是大红利
  • 姚树洁:王岐山反腐重在震慑力
  • 小兵:一招把首都房价降到6千
  • 花木兰:银行将开始算计有房族
  • 曹凤岐:新型城镇化框架下的金融创新
  • 陶冬:联储动作再延后 汇率又争先
  • 张明:上海自贸区热的冷思考
  • 王吉舟:新快报大败局
  • 端宏斌:如何才能不被经济学家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