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封底 期刊汇总 上一页 下一页 收藏

经济数据出炉,看评论几乎是一片叫好的声音。CPI同比涨幅仅1.7%,低于市场预期,而PPI开始回升。规模以上工业同比增速,继9月份反弹 0.3个百分点回升至9.2%后,10月份又反弹0.4个百分点达到9.6%。消费和投资,也是双双提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月份同比增长 14.5%,比9月份提高0.3个百分点;1-10月的固定资产投资,也比前9月的增速略升。海关数据也显示,出口数据维持了相对强劲的增长。

看起来相对较好的经济数据出台,股市却并不买账,甚至以往在较低的CPI公布之后盘中即时拉升的情形都没有出现。很多人认为,观察经济数据没有意义,中国股市并不具备经济晴雨表的功能,因为中国股市存在严重的制度缺陷,对于经济自身的反应基本无效。笔者个人并不同意这一观点,至少在全流 通之后,中国股市对经济的反应整体看是越来越有效的,影响市场整体估值的因素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经济增长带来的企业盈利变化,二是货币政策带来的货币环 境变化。

从当下看,市场对于经济企稳的反应暂时比较谨慎,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首先,眼下经济数据看起来企稳,但却落在市场预期之内,而企稳背后的原因让投资者感到一定程度的忧虑,即今年以来,各级政府投资拉动对稳增长仍然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但长期来看,考虑到财政收入放缓,地方政府的财务状况相对恶化,靠政府持续创造需求拉动经济的潜力存疑。

其次,经济增速放缓的过程中,市场担忧的企业基本面因素并未跟着宏观经济数据同步改善,部分行业和企业产能过剩、财务状况恶化等问题仍然会长期存在。

另外,CPI水平创下新低,但却并未激发出市场的乐观预期,来自于此前央行的表态,在今年内不希望通过货币政策来直接推动经济增长,几乎明确打消了年内货币环境进一步宽松的希望,尤其是经济增速企稳之后,市场的宽松预期几乎完全破灭。我们认为,过度放松货币政策刺激经济确实并不可取,但作为投资者同样也有必要认识到,货币环境对证券资产估值的基础影响。

当然,市场在经济数据出台的同时相对谨慎,并不意味着当前市场仍然存在着较大的整体风险。比阶段性经济数据改善更为明确的积极因素就是持续下跌的风险释放,市场的长期高估状态得到了很大改善,很多蓝筹品种的估值已经有了较高的安全边际。

封面 封底 期刊汇总 意见反馈 产品帮助 上一页 下一页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