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筹股爆发:私募嗅觉灵敏 公募被动加仓

2014年08月01日 01:50  21世纪经济报道  收藏本文     

  李昕

  市场风格切换行情不期而至。

  7月11日至31日,上证指数在15个交易日飙涨了163点,涨幅达到8%。以金融、有色、煤炭为代表的低估值蓝筹股短期涨幅达到10%以上。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同期创业板指数下跌14.58点,跌幅达1.03%。

  对于这种“蓝筹强成长弱”的市场趋势究竟能持续多长时间,不同类型机构的判断有明显分歧。

  看好蓝筹股的保险类机构认为,这轮蓝筹股崛起的背景是经济复苏、流动性宽松、沪港通提速、外资流入等多因素共振的结果,这一趋势可以延续至整个三季度。

  但仍然重仓拥抱成长股的公募基金对此的看法是目前经济数据好转,但对复苏的持续性存疑。蓝筹股这一轮上涨属于估值修复,很快会切换至成长风格。

  未来两个月,市场的主角是蓝筹股,抑或是成长股,目前市场尚未给出答案。不过,一场资金的博弈战正在上演。

  比价效应催生换仓

  7月4日以来,沪市大盘蓝筹股明显强于创业板和中小板的小市值个股,由此形成了蓝筹强、成长弱的市场风格。这一现象的出现,其直接驱动因素是比价效应。

  “有机构认为4倍的万科A已经跌不动,其股价隐含了经济大幅下滑、房价崩溃的担忧。”华南一位成长型基金经理介绍,这一波创业板的反弹在7月4日见顶,有一批机构开始换仓。

  机构换仓行为的佐证是网宿科技(300017.SZ)、飞立信(300287.SZ)、上海钢联(300226.SZ)、乐视网(300104.SZ)等一批创业板曾经的牛股,自7月以来均出现大幅下跌。

  深圳罗湖区一位管理着近10亿资金规模的私募基金掌门老赵向记者透露,7月3日即清掉了持仓中的创业板股票。触发因素是他们内部开发的量化模型提示,创业板指数到了阶段性的顶部。

  从创业板撤离后,老赵管理的私募基金将资金布局在主板的银行地产以及小金属,其投资逻辑是市场预期经济复苏,小金属期货价格上涨,房地产政策放松。

  “我们买的小金属是驰宏锌锗(600497.SH)、贵研柏业(600459.SH),小银行是北京银行(601169.SH)、地产股是荣盛发展(002146.SZ)和格力地产(600185.SH)。”老赵说。

  记者采访了解到,很多私募基金在7月初开始调整持仓结构,卖出了一部分创业板小市值股票,增加了主板标的的配置。

  “我们在7月初就减了20%的小股票,换成了稀土等周期股。最近正在逢低建仓券商股和保险股。”龙腾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吴险峰直言不讳地说,圈内很多私募基金在换仓,降低主题类成长股的比例,增加周期股的配置。

  上海一位管理着二十亿资产规模的私募基金亦是在7月中旬开始调仓。

  “以前全部是小股票,现在是小股票和大股票各占一半。”前述上海这家私募基金董事总经理透露,他从圈内了解到QFII自7月中旬开始加仓蓝筹股,于是,也跟着将结构换成蓝筹股。

  公募被动追涨

  继私募基金于7月初主动调仓后,券商、保险等机构亦增加了蓝筹股的配置。

  “我在7月22日就加了周期股,加的是券商、地产和有色,其中,券商占比较重的仓位。”前述保险投资经理向记者透露,7月22日这天,其管理的保险产品股票仓位由50%提升至70%。

  这位投资经理介绍,促使其加仓蓝筹股的驱动因素是他在盘面上发现金融地产股价向上突破,成交大幅放量。

  “以前持仓中根本没有周期股,但这次银行地产突然强势上涨,心里有点慌,赶紧增加这一部分配置。”前述保险投资经理解释。

  深圳一位券商资管投资经理是在7月23日将其管理的资管产品加到满仓,他选的品种亦是金融地产和有色,理由是这些都是经济周期密切相关的品种,股价弹性较大。

  据记者了解,促使保险券商大比例增加蓝筹股配置的因素不仅仅是盘面感觉,更有经济数据好转、流动性宽松以及沪港通提速等。

  “这轮蓝筹股上涨的催化剂是沪港通,它将市场的资金引向蓝筹股。但核心因素是经济复苏、流动性改善。”招商证券资管部一位投资经理称,资金配置银行有色是循着经济企稳的思路选股,而地产是受益于政策放松、成交量改善。

  这类乐观投资者的投资逻辑是,6月经济数据超预期,提示国内经济开始复苏;政策宽松预期较强,国开行获央行[微博]3年期1万亿抵押补充贷款(PSL),由此显示只要经济出现下滑风险,央行就会“放水”。

  基于经济复苏和流动性宽松的预期,保险和券商判断市场会有一波行情。一位私募基金老总甚至戏谑地称,他在这一轮行情中闻到了牛市的味道。

  相较于险资、券商,公募基金的调仓行为相对滞后。他们普遍是在7月24日至28日期间增加部分蓝筹股的配置。

  “这一波搞得比较晚,7月24日才配了一点银行地产,占比还不到10%。”前述华南成长型基金经理直言,他减持了占持仓20%的小市值成长股,新增了中信银行华夏银行伊利股份青岛海尔等蓝筹股。

  记者采访了解到,成长型基金经理普遍小幅增持了蓝筹股,但调仓力度不大,比例为10%-20%不等。

  与险资、券商主动买入不同的是,追求相对收益的公募基金,配置蓝筹股属于被动增持。

  “这一轮银行地产股起来有10%-20%的绝对收益,但成长股还在急速下跌,导致基金净值增长与指数的偏离度一下子拉开了。”深圳一位混合型基金经理坦承,配置蓝筹股的目的是降低基金净值与指数的偏离度。

  博弈风格切换

  虽然部分公募基金已经开始调整持仓结构,但其大比例资产依然重仓在创业板。

  “7月21日至28日这5个交易日,上证指数上涨6个百分点。但98%的偏股型基金跑输指数,这说明持仓结构依然以中小市值的成长股为主。”中金公司一位研究人士向记者指出。

  目前这种“蓝筹强成长弱”的市场趋势能持续多长时间,不同类型机构的判断有明显分歧。

  看好蓝筹股的保险类机构认为,这轮蓝筹股崛起的背景是经济复苏、流动性宽松、沪港通提速、外资流入等多因素共振的结果。随着沪港通不断推进,这一催化剂会不断刺激蓝筹股走强。

  “国内蓝筹股整体比港股标的便宜10%-20%。等沪港通开闸时,A、H公司的差价会抹平。”前述保险机构投资经理举例,海螺水泥(600585.SH)的A股较港股折价依然超过20%,现在买入还有获利空间。

  但对于仍然重仓拥抱成长股的公募基金经理则判断,蓝筹股这一轮上涨属于估值修复,下半年市场的热点依然在成长股。

  “风格转换走了一大半了,蓝筹股的空间已经不大。”一位大型基金公司的成长风格基金经理判断,市场上涨的基础是经济复苏和政策放松。虽然经济数据有所好转,但持续性存疑。此外,地产政策有所松动,但效果如何,还要看房地产销量数据。

  记者注意到,目前整体市场氛围偏向蓝筹股。一个值得注意的变化是,机构持有蓝筹股的心态变得比较坚定。

  “以前周期股给大家的感觉是脉冲式的机会,涨上去以后没办法在平台上稳住股价。但这一次股价调整,就有新增资金接,封住了下跌空间。”深圳一位私募基金老总观察盘面后如是表示。

  上海一位私募基金老总亦透露,他们自7月以来修正了投资策略。“上半年是快进快出,有10%的收益就撤。但现在市场有持续向上走的动力,要有一定的持股耐心。”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文章关键词: 蓝筹股私募基金创业板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日本决定给钓鱼岛五个附属岛屿命名
  • 体育李娜宣布因伤退出美网 5年首缺席大满贯
  • 娱乐张默与两人吸毒被抓视频曝光 当场认错
  • 财经一图看清取消限购城市 10城官方明确宣布
  • 科技剖析转基因:从科学的角度出发
  • 博客为什么中国人好赌 安倍下台或已进倒计时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两百考生达线未被录 家长下跪教育厅(图)
  • 艾经纬:解除限购楼市也不能能复活
  • 齐俊杰:摩天大楼压垮中国经济
  • 慕容散:A股时代郭敬明进去姚明出来
  • 罗天昊:户籍改革还差最后一步
  • 郎咸平:逆城镇化发生是最可怕的悲剧
  • 老怪:热钱密谋推高中国股市套利
  • 徐斌:未来经济过热伏笔被埋下
  • 许一力:外企被集中被查为了网络安全
  • 叶檀:银行坏帐上升埋下巨大隐患
  • 凯恩斯:股市还能再涨200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