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先知先觉者神奇抄底 大宗交易飙升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22日 03:21  经济观察报

  张勇 余德

  11月份以来,大宗交易日均成交量超过4000万股,环比大幅增长2.6倍,创出历史新高。今年四月至今,A股四次超7%的大幅反弹前夕,总能看到大宗交易系统这一具有股票批发性质的交易平台忽然热闹起来,尤其以11月初的这一轮反弹为甚。

  神奇的出现总有一定的必然。

  这被认为是中长期投资行为的动向。因此,无论是QFII还是私募股权基金(PE),通过大宗交易系统买入股票或许更多的是考虑到估值水平趋于合理、且能够更加方便地买到“便宜”的股票,以至于出现“神奇的抄底”。

  “神奇”的大宗交易

  11月第一个交易周的最后两个交易日,股市在1700点附近的历史低位窄幅整理,市场成交清淡。但在下午三点收盘后,另一个股市里却“暗流汹涌”。

  上交所和深交所的公开信息显示,在11月6日与7日两天,两市共发生50笔大宗交易,总金额高达13.93亿元,涉及股票均为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深发展A万科A等大盘蓝筹。

  令人称奇的是,11月10日,也就是巨额大宗交易完成后的第一个交易日,上证指数大涨7.27%,并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连续上涨,截至20日,上证指数已比10日高出13%。很明显,此前通过大宗交易平台购入巨额股票的机构们在短期内就实现了高额收益。

  而9月19日和22日两天,大盘连着大涨17%,反观9月的大宗交易,两市合计成交达到4.02亿股。

  由于参与反弹前大宗交易的营业部席位多为合格境外投资者(QFII)长期出没之地,于是QFII成功抄底A股的声音再次出现。

  “QFII的身影再明显不过。”上海大智慧公司专项部总经理尹铭通过分析交易信息发现,目前大宗交易最为活跃的都是QFII和机构历来集中的席位,例如瑞银证券、中金公司上海淮海中路营业部、广发证券北京建外大街营业部等。

  然而,“这并不像是在证券市场高抛低吸。”在同样关注着大宗交易的天津德厚基金管理公司股权投资部总经理郭荣看来,通过大宗交易平台买入股票应该是一种中长期投资,“或者说应该是价值投资,短暂的上涨并不是机构们在大宗交易市场买卖的目的。”

  “其实卖方无非是各类解禁后的上市公司大小非流通股股东,而买方也肯定是机构。”尹铭认为,由于大宗交易的特殊性,非机构投资者不太可能成为大宗交易的买方,不过这种交易方式很早就存在,之所以现在机构才“热衷”于此,这其中也有一些“巧合”。

  主动的买家

  “如果没有大小非这一特殊群体,恐怕大宗交易平台热闹起来还要等上一段时间。”东方证券资管部的一位管理人员指出,大小非的持股成本相当低,即使股市再下跌一定幅度,大小非的减持欲望依然强烈,而作为买方,如果希望在目前这一阶段实现一定规模的战略性建仓,又不惊动市场,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从“大卖家”手里拿货。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来源:经济观察网

    新浪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