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专家 > 正文
 

大盘可能以复合头肩底形态实现反转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15日 19:11 国信证券鑫网

大盘可能以复合头肩底形态实现反转

  国信证券 肖建军

  经过长达一个月的蓄势整理,上证综指终于突破了1200点,但能否顺势突破年线的压力,能否期待新一轮的上攻行情呢?相应地,投资者中短线的操作上该如何把握呢?

  一、底部已经探明,但筑底过程尚未完结

  从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启动、上证综指跌破1200点,到股改全面启动、股指重返1200点以上,我们看到,由股改造成巨大冲击到市场逐渐接纳股改并形成稳定预期、投资者信心逐渐恢复,深沪股市完成了四年调整走势的最后一跌,形成了一个以1000点为底部的标准双底形态。技术上双底形态的有效性可以从两方面进行验证:一是与国际股市的价值对比做出的价值判断,股改对价的支付极大地提升了A股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使其国际接轨基本完成;二是与解决股权分置问题相配套的政策安排,从过去四年的规范监管与制度建设,到国九条以来的一系列重大举措,不仅解决了国内股市众多的制度缺陷和历史问题,稳定发展股市的政策意图也已经充分显现。

  因此,我们可以根据两次探底1000点后回升的走势得出长期下跌趋势已经结束的结论,也就是说底部已经探明,但这并不意味着筑底过程已经结束。因为从为期6个月左右的中线来看,有两大因素影响

大盘走势,其影响均具有两面性:

  股改的影响是首要的。股改预期与寻宝游戏是目前股市主要的兴奋点,未来一段时间仍然会影响大盘走势和市场热点,但随着股改进程的深入,投资者对于股改稳定预期的形成,股改的刺激将大大降低,未来可能只有体现高对价、金融创新、资产重组等新意的股改方案才会受到市场的追捧。而随着股改后的再融资、中小板的新老划断、主板的新老划断以及新股发行的陆续展开,股改后的市场压力将逐渐显现,进一步降低股改对市场走势的积极刺激。

  景气波动与业绩增速是另一重要影响因素。虽然中报显示上市公司业绩增速已经放缓,市场对下半年的景气判断与业绩增长趋于谨慎,但是我们认为业绩因素不会构成市场的重大压力,部分周期性行业的业绩滑坡风险确实存在,但由于上下游的跷跷板效应以及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从投资、进出口向消费的转移,我们认为业绩增长的变化更多体现为不同行业的分化。反映在二级市场上,在减持和回避部分景气看淡的行业的同时,投资者还应注意到非周期性行业的业绩稳定增长,以及那些景气看涨或复苏的行业投资机会。可见,业绩因素对大盘中线走势的影响也是两面的,不完全体现为估值压力。

  基于以上分析,再从技术面来看四季度以后的大盘走势,我们认为没有任何因素对股市可能产生领涨或领跌的主导作用,各种因素影响的两重性决定了股市大幅上涨的可能性较小。虽然两市大盘在1000点附近成功止跌回稳,但原有的下跌趋势并没有完全扭转。实际上,我们可以将五月启动股改试点以来股指在1200点以下的走势视为空头陷阱,真正有意义的筑底过程体现在1200点一线。由于上证综指在一季度曾经试图在1200点附近筑底并未成功,如果近期大盘继续在1200点附近震荡蓄势,技术上就可能形成跨越整个05年的筑底行情。这将是一个极为充分的筑底走势,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基本完成了股改分置改革,证券市场随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股市从06年开始进入牛市行情就完全可以期待了。

  二、热点轮动,业绩与题材并重

  虽然我们仍然倾向于认为两市大盘还将运行在筑底走势而不会很快进入大的上升行情,但不同于一季度震荡中承受较大的下跌压力,四季度的股市在同一区域的震荡走势有更强的做多能量。比如说,大盘走势可能受制于周期性的大盘指标股的压力而震荡不大,但股改进程和股市的回暖、投资者信心恢复、新增资金入市等积极因素,都可能催生各种短线热点和投资机会。

  比较而言,题材的影响可能大于业绩的影响,而且业绩增长更可能表现为实质性的题材炒作,怎么理解?弱势中对业绩增长的关注是以业绩实际的上升为前提,以业绩预测带动估值上升推动股价上涨,看不见的增长预期无法得到市场的认同。而在股市回暖以后对业绩的关注,很多时候停留在增长预期上。比如,近期电子元器件类个股走势强劲,市场普遍预期行业景气处于底部,随时有复苏和景气回升的可能,这就足以刺激股价飞升,但较为严谨的行业分析对此均持谨慎态度。因此,四季度会有部分行业个股在景气上升和业绩增长的预期下走强,但部分行业和个股走强本质上是题材炒作。

  就题材投资而言,股改无疑是较为持续的,但投资者应对普遍的股改预期和寻宝游戏的关注升华及深化到更有潜力的细分题材上,才可能发掘较好的投资机会。比如绩差股以资产重组实现的股改、大股东借股改实现整体上市、特殊股本结构的公司股改、伴随各种金融创新的股改等。

  股改以外各种炒作题材的盛行,其市场基础是投资信心的恢复。近期对新

能源的题材挖掘是一较为成功的案例,未来还有可能形成炒作的题材包括人民币持续升值的预期、上市公司的购并重组等。投机是股市运行的润滑剂,经历熊市考验的投资者不应对其完全排斥,但以提高风险控制能力为前提。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