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会诊中国股市2012:三大病症交互作用

2012年12月25日 03:19  证券日报 

  编者按:尽管最近半个月来领涨全球,但回顾即将过去的2012年,中国股市可谓“风雨飘摇”,上证指数接连下挫,一度跌至1949.46点。中国股市到底怎么了? 

  我们发现,尚处于新兴加转轨“青春期”的中国股市有着成长的烦恼,比如软骨病、小镜子心理病、行为能力不健全症。

  软骨病

  机构投资者缺乏独立定价能力

  ■本报记者 夏 青

  2012年的中国股市可谓“风雨飘摇”,上证指数接连下挫,一度跌至1949.46点。早在2008年即“熊冠全球”的中国股市在2012年又添新伤痕。业内专家指出,无论从政策面还是从经济基本面来看, 中国股市都不应该像一个扶不起的阿斗。

  距离2012年末仅剩5个交易日了,上证综指仍未收复2200点关口。12月24日,上证收盘2159.05点,涨0.27%,盘中最高上试2170.39点。反观债务危机闹得不可开交的英法德三国,其股市不但没有大跌,反而分别比去年同期上涨5.48%、13.26%和25.9%。靠吃他国补贴度日的希腊,其股市也没有一直跌跌不休。今年6月5日,希腊股市开始见底反弹,截至11月29日,已从最低点471.35点回升到了816.16点;不到半年,反弹幅度超过70%。即使与今年初相比,涨幅也超过了19%。

  而困扰于“财政悬崖”的美国,其股市也是“天天向上”,道琼斯指数今年累计上涨6.58%,而走势更好的纳斯达克[微博]指数更是大涨15.62%。

  与俄罗斯 、印度 、巴西等新兴经济体的股市相比,中国股市也远远落在后面。

  从中国股市走势看,2012年几乎从年头跌到年尾,甚至一度回到千点时代。从个股下跌和投资者亏损的幅度看,比去年更惨。截至目前,上证指数较2011年底下跌了1.69%。2010年重挫14.31%,2011年暴跌21.68%。就是说,近三年来,沪指整体跌幅已逾30%。

  业内专家分析认为,中国股市是一个“新兴加转轨”的市场,尤其需要理论支持和基础性的自信,否则很容易陷入波折甚至动荡。而从最重要的市场参与主体券商和基金来说,缺乏基础性的自信,犹如患上“软骨病”。

  实际上,今年以来,中国股市始终处于经济增速减缓与政策放松的博弈状态中。在政策放松的利好预期压倒经济下行的担忧时,表现为反弹;但当对政策大幅放松的预期落空后,市场又重新回到“印证经济下行”的境况中。

  尽管今年经济基本面面临诸多挑战,一些政策也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目的,催生大级别反弹行情的条件不够成熟,但多位受访专家认为,出现断崖式的下跌仍然令人难以理解。特别是中国股市对国际股市波动的反应往往跟跌不跟涨,表现出既无信心,也无独立性。

  分析中国股市患上“软骨病”的原因,一位券商投资人士认为,主要是供需失衡,资本市场的扩容速度显著超过投资者需求,新股发行过多、过快。数据显示,2009年至2011年,中国新股发行规模连续3年位居全球第一。快速成长必然伴生一些病症,这就好比婴儿生长发育过快时,一旦缺乏营养特别是体内贮存的维生素D不足,就容易发生“软骨病”。

  业内人士还表示,除了经济运行方面的原因外,政策背景的疲弱和波折也导致市场信心不稳。从财政政策看,利多措施是结构性的,如减税、区域性的建设等,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政策并未如预期那样出台。从货币政策看,尽管央行超预期公布了降息,并正式开启了货币宽松的周期。不过,不管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的改善,都只能对经济起到一定的托底作用,不可能快速拉动经济起死回生。

  同时,一些政策运用失当也是2012年股市不振的原因之一。如推出国际板的试探,不主动放缓IPO的表态等。在投资者忧心忡忡之际,类似的政策信号往往形成重压效果。

  一个尤为严峻的问题是,不单中小投资者,即使公募基金这样的机构投资者,也表现出极强的从众心理。随着不断爆出所谓“利空消息”,大家就一窝蜂地卖,完全不顾价值所在。由于这种从众心理的作用,“欧债危机”、“财政悬崖”等对欧美股市只产生常规影响的因素,在A股市场却被成倍放大。

  专家认为,要解决中国的软骨病问题,就要首先对机构投资者采取理念漫灌措施,要大幅度提高这些本该是主流投资者的素质。

  小镜子心理

  对中国经济夸大缺点不见整体

  ■本报记者 熊 欣

  中国股市长期存在着一种“内冷外热”的现象,即基金、券商等内资不看好,但QFII等外资机构看好;往往是行情低迷到一定程度时,QFII抄底,内资跟风。仔细观察这个比较系统性的问题,可以发现,这是一种心理学上的“小镜子病”。

  所谓“小镜子病”,就是缺少全局的眼光和发展的眼光,只看见或放大一点而不及其余。

  青春期的少女亭亭玉立、美丽动人,爱照小镜子,本无可厚非,但问题也由此产生,一些美女过于相信小镜子,并因此低估自己的美貌,严重者甚至会自我丑化,及至失去自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小镜子面积很小,离人又近,镜面中的形象往往是放大了的局部某些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比如眼睛不够亮、双眼皮不够明显、脸上毛孔有点粗等等微小的缺陷瑕疵,自然就很明显了。

  心理学上还有一种心理失衡机制,即“放大镜效应”。简单而言,是指由于人的主观性,经常会不自觉地进行信息过滤,只留下符合自己既有认识或者迎合自己某种潜在需要的信息,同时还进一步放大和强化。

  “小镜子病”在逻辑及成因上比较隐秘,造成的困扰和危害更大。相对而言,“放大镜效应”毕竟不是客观的状况,冷静下来或者经人指点往往都能意识到;“小镜子病”则不是如此,缺陷和瑕疵是客观存在的,照镜子的人也确信这一点。

  中金公司日前发布2013年宏观经济报告,预计中国经济明年增长温和反弹,从今年的7.7%上升至8.1%;通胀水平则总体温和,CPI全年涨幅2.7%。这对漂亮的数据组合意味着,明年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中仍将是一枝独秀。中金公司也因此认为,中国短期“稳增长”的效率相对欧美较高,中国将继续成为全球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

  世界银行[微博]最新的报告也认为,受出口疲弱、中央政府遏抑房地产过热的措施持续,2012年中国GDP预计增长7.9%,高于早前预测的7.7%。同时,因中国加大相关的财政政策刺激及投资力度拉动增长,将2013年的中国经济增长预测,由8.1%上调至8.4%。

  此前陆续公布的制造业PMI、工业增加值等11月份经济数据,也从各个层面验证了实体经济企稳回升态势的逐步确立。随之,宏观经济政策确定并公布,显著消除前景的不确定性。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3年的经济工作仍然定调“稳中求进”,中心则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同时还强调,“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动下一步改革”,要求“提出改革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极大鼓舞了人心士气。决策层还提出,中国作为大国要立足内需,城镇化就是最大的内需,要把这个潜力发挥出来。“把城镇化最大潜力和改革最大红利结合起来,形成叠加效应,中国经济就有长久持续的动力。”

  在中国经济企稳回升、不断向好的同时,股市自身的改革发展也取得明显成效。近年来,随着基础性制度建设的不断完善,中国股市的运行与宏观经济的关系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中国股市作为中国经济“晴雨表”的功能日益显现。

  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去年上任以来,由点及面、由近及远、由表及里,迅速推动改革。一年多以来,资本市场政策有条不紊鱼贯而出,甚至令业界有目不暇接之感。这些新出台或者修订完善的政策并非孤立和单兵突进,而是新一轮股市改革整体的一部分。经过一年多的沉淀发酵,股市的改革效应将会集中爆发。

  毫无疑问,中国经济和中国股市犹如一个青春美少女。管理层也多次强调,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迎来最好的历史时期,中国股市在世界范围内具有长期投资价值。

  中国股市有如此明确光明的前景,却被国内的机构频频唱空;反倒是QFII等境外机构以及投资大师等吹暖风。最终,境内机构往往还是以外资机构动向作为投资的风向标,让外资机构抄了大底。原因就在于不自信,近距离观察中国股市和中国经济的内资机构,手中拿着“小镜子”却不自知。

  那么,该如何医治这种小镜子病呢?哲学告诉我们,观察和认识事物过于微观,则很难看清事物的本质。所以,医生开出的“药方”也很简单:扔掉小镜子,换上一面大的穿衣镜。

  中国股市尚处于新兴加转轨的历史阶段,不完善、待改革的地方何止一两处。但以整体和发展的思维,加强研究能力提高专业素养,抓住中国股市和中国经济主要趋势、主要矛盾,才能对中国股市给出科学合理的估值标准,并做出明智和有前瞻性的投资决策。

  行为能力不健全

  股市缺乏稳健的自我调节能力

  ■本报见习记者 徐 科

  2012年的中国股市,很像一个行为能力不健全的人:对自己的冷暖饥饱不能准确判断,想自救却缺乏手段,受到外界侵犯而无力自卫。一定意义上说,中国股市有“任人打、任人骂”的的情形。

  人们再一次深刻认识到,相当于成熟的资本市场,我国资本市场深层次的机制性障碍仍然不少,主要是参与主体间的相互制衡机制不健全,市场约束机制不健全,市场运行缺乏有效的自我稳定和自我调节机制。

  受访的经济学家表示,在中国股市表现出的“行为能力不健全”,恰恰说明制度建设亟须进一步加强。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引导和培育市场约束机制,充分释放并发挥市场自身的功能。只有各个市场主体能够公平博弈了,价值投资理念才能蔚然成风;如此,中国股市也才能形成稳健的内部调节,才能与国际市场竞争。

  由于市场机制不完善,原本应当发挥“市场稳定器”功能的机构投资者却热衷于反复投机。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微博]表示,长期以来,A股制度不够完善,没有严格的淘汰机制,为机构投资者投机提供了温床。具体表现在:投资行为短期化、散户化,把普通投资者当成了博弈的对象,导致股价暴涨暴跌,严重损害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机构投资者热衷投机行为,已经严重地影响了中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专家表示,要针对机构投资者的逐利性、投机性,采取切实有效的监管措施,严厉查处机构投资者操纵市场、内幕交易、输送利益、老鼠仓等违法违规行为,净化市场环境。

  专家建议,监管部门要回归监管本位,要将重点放在制定和执行游戏规则、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保护投资者权益上。针对监管部门监管权力有限的情况,要扩大监管部门的调查和处罚权力。建立社会力量举报机制,加大新闻媒体等社会监督力度。

  业内人士称,要彻底改变机构投资者的投机取向,除了加强监管之外,更多地是要改变整个证券市场的环境。一方面,要加强市场的淘汰机制,把不具有投资价值的垃圾公司彻底淘汰出市场;另一方面,则要提升上市公司的质量和投资价值,加大对内幕交易、虚假信息披露等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在今年9月发布的《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中提到“十二五”期间证券业发展和改革的基本原则,其中“大力加强法制建设,不断提高资本市场的规范化程度”是其中之一。

  天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林义相[微博]表示,要强化和完善市场机制,就要使投资者更接近真正意义的投资者,让上市公司更接近于资金需求者和投资产品的供给人。而将这两点做好的重要前提是在发行体制改革中,在制度设计上促进市场主体“归位尽责”,发挥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只有这样,市场机制才能强化,才会有真正意义的资本市场运作。

  从监管者的主观意愿而言,可以说,近年来非常注重基础性制度建设,希望借助制度建设提升中国股市的投资价值。中国证监会多次以不同方式对投资者关心的市场热点问题进行集中回应。2011年以来,证监会努力推进相关制度建设,深化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引导建立分红机制,完善退市制度,大力推动和发展机构投资者,这些股市监管政策的逐步落实将成为股市信心的源泉。同时,这些改革也为未来市场打下了制度性根基,将对今后的市场发展起到积极影响。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 新闻新华社披露张德江 俞正声经历和家庭情况
  • 体育塞媒曝鲁能已签名帅 人和签前德甲助攻王
  • 娱乐习近平与彭丽媛一见钟情 每天都通电话
  • 财经官员称突击花钱不违规 公众质疑花在何处
  • 科技央视曝光快递乱象:无着邮件被倒卖
  • 博客为何无人给救护车让路 实拍烟台暴雪(图)
  • 读书文化新观察:《V字仇杀队》深度解析
  • 教育家长攀比致留学泡沫 四六级真题
  • 育儿英国摄影师拍摄圣诞宝宝可爱睡姿(组图)
  • 美国客:圣诞节是什么节 美国人争论不休
  • 郑风田:城镇化质量提升需破除垄断
  • 童大焕:高铁不能变成富人专列
  • 沈晓杰:楼市暴涨谣言不能成为法外之地
  • 张志伟:2012年房地产从观望走向局部浮躁
  • FT中文网:中国经济改革欲进还退
  • 白明:外贸保十宁可泡汤不可注水
  • 姚树洁:城市和工业建设进入死胡同
  • 李山泉:京广高铁2727元商务座票并不贵
  • 黄生:平安股权转让背后不大可能是肖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