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跳转到正文内容

巴菲特母校A股4年:爱炒重组 被套ST又踩雷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8月17日 01:50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刘明涛 实习记者 杨维波

  哥伦比亚大学,以QFII的形式投资A股市场,已有4个年头。因为该校被誉为经济领袖人物的摇篮,培养了本杰明·格雷厄姆、沃伦·巴菲特、罗伯特·蒙代尔等经济巨擘,所以其动向一直为市场所关注。

  但经《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其在A股市场的投资风格并非热衷价值蓝筹,反而是青睐投机概念重组,在今年垃圾股暴跌的环境下,也没能成功逃脱。

  哥大资管精英荟萃

  上交所关于ST股交易细则的征求意见稿打破了ST股之前的宁静,在整个ST板块集体跌停潮连续出现后,一家名为ST精伦(600355,收盘价4.25元)的个股映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眼帘,在该股的股东名单中,哥伦比亚大学以481.53万股的持股数,成为ST精伦10大流通股东中唯一的机构。而从其持股历史来看,很可能处于浮亏中。

  在A股的历史长河中,赌ST股摘星脱帽、破产重组的机构为数不多,这到底是怎样一家QFII机构,其投资风格又是如何呢?

  哥伦比亚大学培育出众多投资精英,其投资基金同样也有出众的团队。资料显示,哥伦比亚投资管理公司的董事中有一半是校董,另一半是从外部聘请的校友,共15名专业投资人士;同时,哥伦比亚投资管理公司将大部分资产外包给了其他的基金管理公司,目前在全球有大约30到40家的基金管理公司与哥大基金合作;国泰君安董事长顾颉、西部证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投资决策委员会委员、上海第二分公司投资总监的赵一凡都曾担任过哥伦比亚大学QFII投资经理,足以说明,该QFII的投资团队人才济济。

  换手快 喜欢重组票

  2008年才进入A股市场的哥伦比亚大学,其投资经历可谓纷繁复杂,异彩纷呈,短短4年时间,经手股票多达40余只,且多数个股持有时间不超过半年,属于典型的中短线投资风格。

  一家QFII基金以中短线投资为主,多少有别于其他机构,而更有意思的是,该机构极为钟爱重组股,比如其投资买卖过的攀钢钒钛民生投资银星能源风华高科等。

  不过相比喜欢潜伏重组股的公募“一哥”王亚伟,哥伦比亚大学投资重组股却似乎没有那么多“耐心”,往往是“跟风听雨”,潜伏进去后,不到半年甚至一个季度便随性卖出,完全在重组股市场迷失方向,2008年其 “处子秀”——介入攀钢钒钛就是例子之一。

  根据攀钢钒钛2008年年报显示,一直默默无闻的哥伦比亚大学突然以2282.43万股的买入量,入围该股的前10大流通股东,从攀钢钒钛2008年底的公开信息所示,最能吸引哥伦比亚大学投资兴趣的是该公司重大资产重组方案获得证监会通过的消息。

  原本以为重组方案获得通过能够提振攀钢钒钛股价,但事与愿违,2008年4季度和2009年1季度,该股股价表现不温不火,大部分时间围绕着9元附近波动,涨幅极小。或许与大盘当时强劲反弹表现反差太大,颇为失意的哥伦比亚大学最终在2009年1季度淡出其10大流通股东之位。

  时隔一年,2010年1季度,哥伦比亚大学又相中当时盛传可能被宁夏发电集团借壳实现整体上市的银星能源,不过,该QFII持股“耐心”似乎不长,在随后2、3季度,哥伦比亚大学不断减持银星能源,最终退出该股前10大流通股东之列。

  几年间,有过重组传闻的国风塑业泰山石油南京新百、民生投资、风华高科、光华控股中航光电盐田港等10余只个股都得到过哥伦比亚大学的青睐,但这些个股最终成功重组的,少之又少。

  被套ST踩中业绩“地雷”

  除了短炒重组股外,哥大对于一些题材股的炒作也热衷参与,有的甚至踩中业绩“地雷”。

  2009年2季度,哥伦比亚大学首次介入鄂尔多斯的时候,多晶硅概念还没有被市场广泛挖掘,也许有了之前炒重组股失败的经验,这一次他们选择潜伏,等待黎明破晓的那一天,但哪知在坚守了5个季度后,2010年2季度,哥伦比亚大学竟然在股价爆发前夜减仓,当鄂尔多斯股价从2010年7月份最低的9.14元涨至最高的24.75元时,不知哥伦比亚大学作何心情。

  失守多晶硅概念股,哥伦比亚大学2010年又瞄上具有锂电池、新能源多重概念的南都电源,在当年2季度,该QFII买入南都电源60万股,一举成为该股的第一大流通股东,岂料当时刚刚登陆创业板的南都电源业绩变脸,中报业绩不仅大幅下滑,而预计2010年前3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35%~65%。有意思的是,踩中业绩“地雷”的哥伦比亚大学并未就此放弃南都电源,2011年上半年还一度增仓该股至202.82万股,从南都电源今年1季度10大流通股东名单中可以发现,哥伦比亚大学在过去一年时间不断减仓,从南都电源上市后走势来看,该基金很可能“折戟”在该股身上。

  此外,哥伦比亚大学还押宝ST股。《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从其获得QFII资格至今,哥伦比亚大学一共潜伏过两只ST股,分别是ST秦岭和ST精伦。今年1季度,哥伦比亚大学以200万股持股数首次进入ST秦岭10大流通股东之列,由于当时盛炒摘星脱帽概念,ST秦岭股价一度从3元涨至4.45元,不过到了2季度,ST秦岭股价出现大幅回落,而“毫无耐性”的哥伦比亚大学也在2季度选择减仓退出该股10大流通股东。

  当然,对于ST精伦的投资,哥伦比亚大学则选择持续坚守,从2010年2季度买入后,不断加仓,最多持股数达到885万股,或许看见ST精伦始终未脱帽重组,2011年2季度,哥伦比亚大学开始持续减持,截至今年1季度,哥伦比亚持有ST精伦股份只剩481.53万股。记者从该QFII持续买入时点来看,其持股成本大约在6元附近,而如今ST精伦股价不足4元,哥伦比亚大学估计浮亏不少,今年2季度是否继续坚守,待到中报披露时就见分晓。

分享到: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 新闻中方再敦促日方立即释放保钓人士 专题
  • 体育中超-国安主帅回击外界质疑
  • 娱乐迷奸案艳照泄露 警员遭约谈媒体人成被告
  • 财经海口限购令遭破解:外地人购房零限制
  • 科技摩托罗拉中国强硬裁员:员工拉横幅抗议
  • 博客慈禧喜欢法式高跟 猎杀大象悲惨场景(图)
  • 读书民国艳舞表演(图) 战争中受尽凌辱的女人
  • 教育热议:“同学”不再是朋友而是资源
  • 育儿两款日本奶粉在港被查碘量低 微博关注
  • 健康专家教你怎么配镜 劣质餐巾纸生产流通链
  • 女性凯特表妹登男性杂志 入秋必败明星单品
  • 尚品谁住在全球最贵富人区 七夕50款情人礼
  • 星座12星座的烂桃花 测试职场生存能力
  • 收藏娄师白遗产案开审 宋元《揭钵图》上秋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