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鹏城否认被撤销证券资格 会计所问责机制被指太温和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10日 03:31  21世纪经济报道

  杨颖桦

  近日,业界有传言指出,负责绿大地(现名*ST大地,002200.SZ)上市审计工作的深圳鹏城会计师事务所(下称鹏城所)或受到重罚,严重程度甚至可能涉及到撤销证券审计资格。同时有传言指出,目前鹏城所负责审计的相关上会项目受理也出现停滞。

  7月9日,鹏城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饶永向本报记者否认了上述传闻,并回应指出目前并未收到监管部门的电话或书面通知。

  鹏城所的相关人士也告诉记者,目前事务所的相关项目进展正常,传闻并不属实。

  而中注协有关部门负责人则对记者指出,目前并未了解到这一事件的进展,待与有关部门联系确认后,如有后续情况将会公布。

  事实上,针对鹏城的一场传闻沸沸扬扬的背后,或源于目前市场各方对于会计师事务所在证券市场的执业质量与问责机制的反思有关。

  温和的处罚?

  事实上,虽然绿大地事件自2007上市之日算起,已经过去五年时间,而公司被交易所做出处分则是2010年的事情,但时至今日,这个案例仍在各种场合被频频提及。

  在上个月刚刚完成的2012年第二期保荐代表人培训会议上,监管部门负责人就在讲述虚构业绩、欺诈上市的环节中,将绿大地案件作为典型案例再度提及。

  该负责人指出,绿大地在2004年至2009年存在虚增资产、虚假采购、虚增销售收入等违法违规行为,涉嫌欺诈发行,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伪造金融票证,伪造国家机构公文,伪造公司印章,隐匿、销毁会计资料,内幕交易等诸多犯罪行为。

  而在去年9月份的全国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主要负责人会议上,证监会会计部的负责人也就胜景山河、绿大地的案例指出,除了上市公司本身存在问题外,更多的是会计师事务所未能勤勉尽责,应对个别违规事务所从重处罚。

  其在当时进一步指出,对于上述个别事务所的惩处,有的已经按程序在进行,有的要立案,都要从严查处。

  但事实上,就正在发酵的绿大地事件来看,其欺诈上市一案仍在进行二审,被一同推上被告席的只是涉嫌与绿大地合谋造假的四川华源会计所所长庞明星。

  而胜景山河事件所涉及的审计机构中审国际会计师事务所,证监会则仅予以出具警示函,对签字会计师采取了36个月不受理其出具文件的监管措施。

  事实上,这些在资本市场中被认为是严重造假的案例背后,真正落实到中介机构的追究力度仍值得思考。

  证监会公布的诚信档案统计结果显示,2010-2011年期间,证监会对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的行政处罚共有四起。

  其中包括中兴华会计师事务所对ST方源2007年、2008年报的审计项目,华寅会计师事务所的银河科技审计项目,南京立信永华会计师事务所对南京中北2003、2004年报的审计项目,深圳市鹏程对聚友网络2001-2004年的审计工作等。

  而在2010-2011年期间,共发生17起针对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管措施,涉及到了14家会计师事务所,其中利安达会计师事务所、大华会计师事务所

  和福建华兴会计师事务所都分别受到了两起监管措施。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针对会计师事务所的行政处罚或者监管措施,实际上仍然比较“温和”。

  以行政处罚为例,首先是时效性不强。事实上在2010年-2011年期间做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与行为发生时皆时间间隔过长,时间距离最近的一起处罚针对的是2007、2008年期间的行为,时间间隔最久的则可追溯至2001年。

  此外,从处罚的措施来看,基本是以罚款与没收非法所得为主,却甚少对当事人与机构做出业务资格上的限制。

  财务审计两难

  虽然,过去的追究机制为市场所诟病,但是随着IPO新政的推行,在IPO财务审核中增加关注事务所审计质量,将问责机制覆盖到会计师执业的全过程,或成为会计师证券事务职业监管新趋势。

  一位业内人士就对记者指出,随着新政的铺开,监管部门确实在研究推进一系列的新监管措施与手段。

  而在最新一次的保荐人培训上,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就指出,未来对IPO执业过程存在问题的事务所,根据情节轻重,可以依次采取发行部谈话、移交会计部处理、移交稽查部门处理等。

  但行政监管部门的处罚仍有局限,上述业内人士就指出,目前受行政监管处罚手段所局限,其相关的证券事务资格仍能保留或不受太大限制,实际上导致企业与中介机构造假成本非常低廉。

  监管层要在IPO财务审核上“重典治乱”目前仍存诸多限制,另一方面,会计师事务所本身对于IPO项目审计本身也有着众多的难处。

  某北京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就对记者指出,目前IPO会计审计业务存在三大困难。一是“吃力不讨好”,IPO项目利润不高,进场后要几年才能完成项目,平摊在每年项目上的利润并不高,这意味着“做得越多死得越快”。

  其指出,目前已经有一些事务所在规避成本过高、盈利不多的IPO项目。而且压力巨大,财务造假东窗事发承担的责任也已经越来越重。

  此外,很多蓄意系统作假,会计师事务所通过正常审核根本无法发现。“其实我们一般进场盘点的都是对方提供的一些账单等财务数据,对方系统蓄意造假中介也没办法,有些项目太细了不好查。”其指出。

  而在这种难度加大之下,业内人士坦言,某种程度上只能依赖职业人员的经验。“看会计师的专业水平,同样的问题如果经验丰富的会计师也许可以看出来。但在多数情况下,企业如果不配合,会计师自己很难查出来。”一位从业人员对记者指出。

  实际困难存在,但监管层对此的态度似乎是理解,但不能容忍。在前述保荐人会议上,监管层负责人就指出,蓄意系统作假通过正常审核无法发现,只能通过重罚来防止这种情况。

  而重罚之下,“转型风险导向型审计是大势。”上述从业人员指出。

分享到: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 新闻国务院:超标采购公车建办公楼可撤职
  • 体育温网-费德勒胜穆雷 第7度折桂重返No.1
  • 娱乐杜淳承认新女友 激动否认其是小三
  • 财经发改委确定国内成品油价11日下调
  • 科技微软:Windows 8 10月底正式开售
  • 博客在美国读报感到西方人真穷 博议厦大畸恋
  • 读书兵败如山倒:林彪早年作战吃过两次大亏
  • 教育部分学校成疯狂国际游学巨大利润的推手
  • 育儿男童医院看病遭扶梯卡断右腿 微博关注
  • 健康电风扇最健康用法 肚子赘肉怎么减
  • 女性血拼必败明星款包袋 敲胆经就能瘦大腿
  • 尚品鱼翅的腐败联想 中国私人飞行执照正流行
  • 星座测试你有多不合群 12星座本周忠告
  • 收藏黄花梨涨逾400倍 百元错版币值几十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