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原创互动 > 中国股权分置改革专网 > 正文
 

股改后的政策市仍等于滥用抗生素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04日 18:31 新浪财经

  刘兆辉

  这个世界是一个存在客观规律的世界,人类必须遵守客观规律的存在。飞机上天,卫星上天,包括今天的神六飞船的上天,都是在认识了“万有引力”等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实现的。客观规律是世界的法则,人类只有在认识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才能取得各方面的成功,否则不遵守客观规律就可能遭受到惩罚。股市也是一样的道理。

  在说股市之前,先说点医学上事情。据卫生部统计,我国每年有8万人直接或间接死于滥用抗生素。抗生素的使用对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保护功不可没,但如果忽视建立人体本身的完善的免疫系统,过分依赖药物的力量,甚至会出现了花1万多元治不好感冒的现象,原因何在?就是抗生素破坏了人体的免疫系统。很多父母,他们给孩子虽然穿单薄的衣服,但孩子很少得病。但有些父母由于过于对孩子过于溺爱,往往给孩子穿许多衣服,结果呢?“多衣多病”!

  有病当然要治疗,但治病必须要遵守医学常识,治病的根本是建立一个健康的免疫系统,而不是为了一丁点小病去破坏人体庞大的免疫系统。不遵守客观规律破坏人体免疫系统的行为后果是严重的,同样不遵守客观规律,破坏市场运行机制也是一样的!治理股市的目的是建立一个运行机制合理的市场,一个有价值发现功能,有优化资产配置功能,有国家经济晴雨表功能的市场。而不是运用强大的政策引导资金流入,破坏股市的运行机制。中国股市在94年7月29日跌到325.89点的时候,那时整个市场的规模比较小无论是直接下跌接轨,或者完全补偿投资者的重来,其成本都比现在救市的成本小许多。但我们的管理层在每次股市出现问题的时候都是采取的政策救市,以至于股市问题越来越大,社会整体损失也越来越大。政策救市的结果和滥用抗生素的道理是一样的,破坏了市场自身的运行机制,价值高估的市场仍旧价值高估,没有价值发现功能的市场自然没有优化资产配置功能。一个机制不合理的市场,他的功能只能是“劣化资产配置”,消耗国民财富。

  以往政策救市,又是中国特色的证券市场,又是恢复性行情的评论员文章,但一个没有优化资产配置功能的市场,只能劣化资产配置的市场,向其投入的资金越大,其套牢社会资本也就越大,直到中国股市将要套牢全社会!现在的股改政策市又是怎么样呢?又是大转折,又是大牛市,结果呢,股改行情也一样能大范围套牢投资者!

  一个合理市场应该是市场调控机制中枢,有价值发现功能,在价值发现功能的基础上,公平的增发、配股以及发行新股。只有在价值发现功能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优化资产配置,整个市场才有效率。可以说如何重新建立一个国际接轨的股市,谁都知道,不知道可以照抄嘛!而如何实现中国股市由不合理向合理过渡却是很少人明白了。

  郎咸平主张“严刑峻法才能救股市”,岂不知,用友软件一次市场价发行新股就从市场圈走9个多亿,这竟然是合法的,是法律所解决不了的。市场更大的问题是股市整体运行机制的技术性问题,而不是法律问题!建立一个高效率的市场机制才是股市问题关键。许多学者一直停留在补偿历史的旋涡里,将股改由原本实现股市合理定价机制的目的,改成了一轮补偿投资者的投机行情。股改当然要补偿投资者,但补偿的应该是市场转轨过程中投资者的损失,即转轨成本,而不是股改中的投机者,也不是股改后G股托盘者的损失。而目前政策市下的股改行情,曾经可是皆大欢喜的行情。

  本轮为股改而发动的行情显然是打着股权分置改革的新一轮政策市,仍然类似滥用抗生素。股改之初笔者就指出股改的问题,并且撰文《运行机制仍不合理,“大框架”是否可以讨论》的文章,可惜在主流媒体一片叫好声中,很少有人关注股改方案的“大框架”问题,更多的人关注的是股改中10送3不合理,10送6才合理。10送6就合理了?很可惜,三大证券报的一齐叫好也没能避免股市最后的下跌,本轮的下跌,股市已经把投资者连同叫好的媒体一齐套牢了!

  政策市往往更容易套牢投资者,因为政策市是以国家的诚信作诱饵的,这是不遵守市场规律的结果。股改行情已经落幕了,股改行情后上证指数最低跌到1067.41点,深证成指数已经跌破7月22日股改行情启动前的点位,最底到了2610点,再继续跌下去就要创历史新低了。显然这次股改而启动的政策行情是失败的。

  不遵守客观规律的政治底一样可以被击穿!相信响应本轮政策引导的股改行情后被套牢的投资者;还有手中握着完成了股改的G股投资者,要么将来面临大股东托市后的高价增发、配股,要么面临再度下跌的价值回归,以后当投资者利益再度受到伤害的时候,一定会再想起《天下无贼》那句道白 :“我最烦你们这帮打劫的了,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

  新浪财经提醒:>>文中提及相关个股详细资料请在此查询

  新浪编者注:本文为作者授权新浪网独家刊登之作品,所有媒体及网站不得转载,除非获得新浪网及作者本人书面授权并注明出处为新浪网。欲转载者请来信finance2@staff.sina.com.cn, 或致电:(010)82628888 转5173联系。本文观点纯属作者个人意见,与本网站立场无关。非常感谢广大网友对新浪财经频道的支持,欢迎赐稿与合作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