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原创互动 > 股改成败标准论战 > 正文
 

朱文达:应公开确认股改成功的标准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28日 19:06 新浪财经

  朱文达

  最近,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李青原对股改成败界定发表了讲话,“不以股指涨跌来确认股改成功”的观点,在市场中引起了轩然大波。李说不说:“不以股指涨跌来确认股改成功”的话对市场不重要;而重要的是她没有说出“股改成功的标准是什么”,这是最让人困惑和疑虑的。非但李从来没有说过,就是主导这次股改的任何其它高层领导也从来没有说
过。

  按理说判断股改成功与否的标准对股改绝对重要。因为它是股改要追求的目标。对这么重要的一次改革哪有没有目标可言的,只有目标达到了,股改也就成功了。

  对个体而言,非流通股东、流通股东、监管层各有各的目标。非流通股东的目标虽没有言明,但也不言自明。即以付出可接受的代价实现他们所持股份在二级市场上流通。流通股东的目标也清楚透明,天天在呼叫。即主要是看被扭曲了的股价扭正了没有(即是补偿或对价到位了没有);发起人股东与社会公众股东原始持股成本比合理了没有;贯彻执行公平、公正原则了没有;政府与大股东的形象改善了没有;市场环境和气氛和谐了没有;投资者信心增加了没有;大量场外资金进来了没有。

  其实监管层的目标对股改来说最重要,因为它是股改仲裁者,主导者,是这个市场最理性的个体。它应该有自己的判断股改成功的标准,只有它的标准才能左右市场,被市场接受。虽然直至现在没有公开它的标准,但它理应有如下的评判标准:

  一、在剔除新股上市后,A股总市值应是提高了而不是缩水。

  二、每股平均市盈率,市净率有大幅度的下降;A股的声望,对投资者的吸引力有明显的提高。

  三、场内资金出逃少,场外资金涌入多:即流入场内的资金大于流出的资金:进入股市的资金与银行存款相比,其比例不断在提高。

  四、中小投资者不害怕扩容了,无论上大盘股,超大盘股,或连续发新股一概都不害怕。不但不害怕,而且还企盼股市扩容,发行更多的股票,供他们投资选择。

  五、融资者成本有大幅的提高。上市公司不再为融资而冲动了,除非有好的投资项目,好的投资方向特别要急需资金的时候。究竟融资多少与花自己的钱一样精打细算;融资成本高了,决策者作决策时能少融就少融;这样,恶意圈钱的现象就自然消失了;股市优化资源配置功能也得于发挥了,真正地使“好钢”用到了“刀刃”上。

  六、股民的投资意识有大的提高。买股票主要看公司的内在价值,发展前景和盈利能力,而不再一个劲儿地以股价高低去追涨杀跌。

  七、无须人为地去调控股价,市盈率,市净率等指标,使其与国际接轨;股民能从容地对待QDII,A+H,以及QFII等投融资模式的出现,而不再恐惧了。

  八、违规违纪事件大幅地减少了,券商日子好过了,上市公司专心于经营了,公司的业绩有明显的改善和提高。

  如果以以上的标准评判试点公司的方案,其结果是令人失望。试点方案推出以来,场内资金在出逃,股市的总市值在减少;所采用的都是送股方案,其不能使公司的市盈率,市净率降下来;股市的声望,吸引力未见提高,也没有见到有什么银行资金分流到股市来。

  判析试点公司方案,其根本不可能彻底解决由股权分置所造成的各种问题。最主要的未能实现市场经济中最基本的等价交换原则。10送3股作为非流通股向流通股的对价,对价后,非流通股东相对于他的持股成本而言,仍有几倍,十几倍的收益,而流通股东仍然是折价的。两者的持股成本与收益完全是不等价。不等价就意味着不合理。这种不合理不只是非流通股东侵犯了流通股东的利益,更重要的市场享受不到上述列举的四至八款的股改成果。非流通股东赚钱太多太容易了,就无法抑止他恶意圈钱的冲动。圈钱成本越低,获得的收益越高,他们越把自己的精力从经营产业上转移到圈钱上。甚至违法违纪,以身试法去圈钱。圈到钱后只要一有变现机会就出逃;圈钱越多逃的越快。如果股改没有能有效地抑止圈钱行为,那么,公众投资者的利益就不可能得到保护。

  解决股权分置,全流通,市场已酝酿了许久许久了,投资者也经历了漫长的等待,折磨和痛苦,付出的代价是无法用数字来描述。市场渴望着股改能完全成功,而不是拖泥带水,半途而废,留下一大堆遗憾。我们再也没有理由走回头路了,一次又一次地试,一次又一次走回头路,这代价实在太大了。

  其实使股改成功很简单,这就是补偿要到位,持股成本要等价,唯有这样才能使融资者意识到股市中融来的钱不是白来的,是要付出高昂代价。

  新浪编者注:本文为作者授权新浪网独家刊登之作品,所有媒体及网站不得转载,除非获得新浪网及作者本人书面授权并注明出处为新浪网。欲转载者请来信finance2@staff.sina.com.cn, 或致电:(010)82628888 转5173联系。本文观点纯属作者个人意见,与本网站立场无关。非常感谢广大网友对新浪财经频道的支持,欢迎赐稿与合作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