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四大金融风险引发“高度警惕”

  “金融风险”已成为监管层的高频词。近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证监会、银监会等都提及防控金融风险。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及“金融风险”,并点名四个领域。报告称,当前系统性风险总体可控,但对不良资产、债券违约、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等累积风险要高度警惕。有分析指出,这预示今年金融监管将进一步升级。

  不良资产

  可考虑批量转让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不良资产风险被排在四大金融风险之首。

  事实上,从数据来看有最直观的体现。截至2016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5123亿元,较上季度末增加183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74%,较2015年末上升0.07个百分点,但较上季度末下降0.02个百分点,这是自2012年一季度以来,银行不良率首次出现下降。

  虽然业内较为一致地认为,银行业的坏账目前处于可控状态,但不容轻视的是,这并不意味着银行的坏账和面临的风险已经出现“转危为安”的拐点。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银行不良率的下降,从外部环境来看,与近期经济重现“好光景”不无关系,但经济是否已经完全走出低谷、未来还会不会反复,仍有待观察。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也认为,滋生不良贷款的环境并未根本改善。

  因此,银行阻击不良资产还需再添点“洪荒之力”。去年不良资产证券化在高呼声中重启,截至2016年末,6家试点银行已陆续试水,发行的不良资产支持证券产品规模总计近百亿元,且试点扩容之势渐显。

  不过,“防范和化解不良贷款,对商业银行而言不是百米短跑,而是一场颇具考验的马拉松。”董希淼表示,目前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贷款受到政策制约较多,财税政策有待完善,银行自主权不够,核销不良贷款所需法律要件较多,表外利息减免标准偏高。整体来看,银行业处置不良贷款的政策有待优化。

  相关建议也被写进今年“两会”的提案。全国政协委员、招商银行前行长马蔚华在《关于放宽零售小微企业不良贷款转让政策的提案》中建议,在明确个人贷款转让政策、流程及规范制度的前提下,允许商业银行将零售小微企业不良贷款进行批量转让,加快商业银行资产价值变现,释放商业银行信贷增长空间,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债券违约

  完善“过错追责”机制

  自2014年我国债券市场打破刚兑以来,债市的违约警报至今还没有解除。仅今年以来,已有东北特钢、大连机床等企业先后曝出债券违约。值得关注的是,2017年到期的存量信用债规模将达到4万亿元,历时一年的“去产能”虽使过剩行业有了一定程度的产能出清,但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观。

  目前来看,违约企业仍主要集中在产能过剩行业。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近日发布《债务规模刚性压力下的结构转换与风险释放》报告中指出,2017年债市违约风险难有实质性改善,10家已违约主体合计面临27只存续债到期,流动性紧张推升连环违约风险,交易所债券市场也将迎来回售及兑付高峰期,市场潜在的违约风险仍比较大。

  随着风险事件逐步增多,市场对完善债券违约处置机制的呼声也越来越高。监管层对债券信用风险的控制提出重心前移等要求。1月下旬,上交所、深交所先后发布《公司债券存续期信用风险管理指引(征求意见稿)》,落实发行人、受托管理人债券信用风险管理的主体责任,并对债券突出以风险为导向进行分类管理。

  当事前预防环节和事中应对环节的措施仍未能保障债券持有人的利益时,债券违约后的处置成为亟待完善的一环。 中信建投证券宏观与债券研究团队首席分析师黄文涛指出,对比国内外事后处置措施的异同,在此环节,国内外均有自主协商如达成债券重组方案、司法诉讼如破产重整、破产清算及破产和解等。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国外有“过错追责”的债券违约处理措施。

  “过错追责”是指如果其他所有处置措施都还不能满足债券持有人利益的情况下,在法律策略上,债券持有人可以寻找各方参与人在债券发行上市、销售等环节中的过错,通过主张过错赔偿的方式减少损失。黄文涛指出,我国可以根据自身国情,完善“过错追责”制度,促使发行人及其关联人、保荐机构、承销机构、中介服务机构等市场参与各方提高责任意识,各尽其责,保护债券持有人的利益。

  影子银行

  要进一步透明化

  影子银行犹如金融链条上游动的“暗影”,不仅存在于银行机构,还通过通道业务、业务嵌套等形式,存在于信托公司、基金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多种金融机构。在3月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发布会上,郭树清在担任银监会主席首次亮相中就提到,影子银行、通道业务、链条太长等这些问题是近些年来市场关注的热点。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介绍,影子银行主要是指那些提供信贷、融资等银行服务,但又不是按照银行要求来进行管理的金融机构。影子银行的核心,一方面是银行理财,另一方面是以银行理财、信托等形式做的通道业务。“这类产品很难得到监管,且目前规模已经非常大,还在以很快的速度增长。”赵锡军说道。

  有机构估计,2020年影子银行的规模将达到385万亿元。影子银行为什么能这么“吃香”?据了解,很多中小企业不得不通过影子银行融资,也有很多行业从正常渠道不好获得贷款,或者资质较差,银行贷款审批无法通过,就通过影子银行这种方式绕过去,风险不断积聚。

  赵锡军表示,以银行理财为例,不少产品或多或少存在刚性兑付的要求,但随着投资标的收益率的下降,实际上可能会出现收益和资金成本倒挂的情况。也就是说,银行拿到钱投资,可投资的回报率还兑现不了收益,实现不了刚性兑付,到了这种关键点,风险就聚积得厉害。

  针对影子银行如何去“影子”,郭树清在3月2日的发布会上特别提到,控制俗称影子银行的银行表外业务增长,首先可以提高资管产品的透明度,也可以缩短这个链条。郭树清表示,针对银行非信贷类资产扩张的情况,要区别对待,但总趋势是要减少表外业务扩张,该纳入表内的业务纳入表内。

  事实上,在这一方面的监管已有动作。央行于今年一季度评估时开始正式将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范围,以合理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表外业务风险的管理。近期市场还有消息称,监管层为防止金融机构借助资产管理产品规避资本等监管约束实现表外放贷,催生影子银行风险,或将出台政策禁止资产管理产品直接或间接投资“非标准化商业银行信贷资产及其收益权”。

  互金领域

  整顿力度仍需加大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互联网金融再度被提及,并特别强调了互联网金融在内的金融风险防范。在分析人士看来,2017年,监管层还将进一步加大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监管。

  在互金领域野蛮生长的前几年,有部分公司打着互金的名义进行非法集资,也有部分平台存在自融、资金池等违规行为,前者给民众带来了较大的财产损失,后者也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为此,监管层十分关注互金领域的风险,并从2016年上半年开始对互金领域进行了整顿。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互金领域与不良资产、债券违约、影子银行并列,在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薛洪言看来,这也足见监管层仍然高度关注互联网金融的潜在风险,也预示互联网金融的风险防治工作在2017年将是一种持续性的行为。

  91金融董事长兼CEO许泽玮直言,2017年,监管层还将进一步加大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监管,出台更多防范金融风险的具体措施,将进一步加速国内互联网金融行业洗牌,还市场一个公平的环境。人人贷联合创始人杨一夫也表示,风险防范将是今年互联网金融行业规范治理的重中之重。过去一年,监管政策的落地和行业治理的持续深化推动行业彻底结束了野蛮生长,当前,互联网金融行业整体环境和风险水平虽逐渐趋好,但行业仍处于风险的高发期。

  对于未来互金领域存在的主要风险点,杨一夫表示,未来网贷平台的风险点是资产质量。过去两三年由于恶性竞争导致过度负债与资产质量下降的问题愈发严重,许多规模化的平台为追求资产规模忽视资产质量,其自身的风控体系和技术相对薄弱甚至没有,当这部分资产进入还款期后,质量较差资产的违约率将上升,很多平台甚至还没有经历过一个完整的风险周期,预料未来还会有平台陆续出现经营危机。

  在杨一夫看来,面对资产质量的潜在风险,首先,网贷平台应当理性把控发展速度,提高平台资产质量。其次,平台自身风控能力的重要性将愈加关键。

  薛洪言表示,从行业角度看,合规仍然是现阶段各家互金企业最应着力实现的核心问题,敬畏风险、合规经营弦松不得;从用户角度看,监管层的持续关注和高压治理有助于营造更为安全的投融资环境,也将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互联网金融的用户认可度,助力其逐步进入主流大众市场。

  北京商报记者 岳品瑜 程维妙/文 代小杰/制表

  不良资产

  风险:削弱银行融资能力,严重者破产

  防范措施建议(部分):完善财税政策,增加银行自主权,允许银行将零售小微企业不良贷款进行批量转让

 

  影子银行

  风险:非法贷款、融资

  防范措施建议(部分):控制业务增长,提高产品透明度,缩短链条

 

  债券违约

  风险:企业融资难度上升,无法支持实体经济

  防范措施建议(部分):风险控制重心前移,采取“过错追责”措施

 

  互联网金融

  风险:非法集资、自融、资金池

  防范措施建议(部分):理性把控网贷平台发展速度,提高平台资产质量和自身风控能力

 

责任编辑:陈悠然 SF104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