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04日07:30 证券日报

  今年全年A股IPO数量有望达200家

  主持人杜雨萌:IPO上市是每家中国企业努力奋斗的目标,但在监管趋严、IPO资源稀缺的当下,不少国内企业选择奔赴海外。虽然今年IPO发行已经有过两次平稳提速,但有专家预计,按照目前拟IPO企业排队的数量及发行节奏,消化当前800多家拟IPO企业大约需要3年时间。

  分析人士预计,按照目前拟IPO企业排队的数量以及发行节奏,消化当前800多家拟IPO企业大约需要3年时间

  ■本报记者 左永刚 

  “预计2016年全年A股市场IPO数量将在200家左右,波动幅度约上下10家。”投中研究院助理分析师王珗瑾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预计。

  王珗瑾称,截至10月31日,A股市场共有148家企业完成IPO,考虑到今年A股IPO发行已经有过两次平稳提速,分别提至每月13家和22家左右,因此预计余下两个月将有大约50家企业完成IPO。若年底前市场情况良好,不排除12月份IPO发行数量出现新高的可能。

  今年全年A股市场IPO数量有望出现明显提升。德勤此前预计,2016年年底时,A股巿场将会有大约180只至220只新股发行,融资超过1000亿元。

  据投中研究院统计,同比与环比数据显示IPO节奏有所加快。今年第三季度,共计65家企业成功在A股市场完成IPO,同比增长12倍,募资规模484.37亿元,同比增长38.22倍,与去年同期相比较,IPO企业数量与募资规模均出现巨幅增长。较上季度而言,第三季度IPO数量环比上升75.68%,资规模环比上升183.16%。

  王珗瑾认为,IPO的节奏与数量主要取决于市场以及监管层两个方面。一方面IPO企业数量主要取决于市场的稳定程度,这受到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和重大事件的影响。首先,自今年年初开始,美国大选、英国或将“脱欧”等各种因素加剧了投资者对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导致第一季度全球范围内IPO遇冷,我国A股市场也受到影响;其次,经过2015年IPO暂停和重启,上半年我国A股市场处于修复期,使IPO放行数量出现自低点平缓上调的态势。目前市场运行更加稳定,IPO放行数量也相应完成两次平稳提速,并且目前为止尚未出现大幅跌落。

  另一方面,就A股市场而言,监管层审核情况也是重要影响因素。今年上半年,证监会对信息披露违法违规的查处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并且严查IPO发行环节的包装上市、披露不实乃至欺诈发行等行为,并出现相应退市事件。监管力度的加大使IPO审核与发行更加谨慎。上半年开始,尽管IPO市场有所回暖,但数量上均未出现大面积放行和数量激增等情况,而是逐步提升。同时,为避免由于严格审查而导致排队中企业进一步积压,证监会简化审核流程使IPO完成稳步提速,综合影响了IPO企业数量。

  据证监会公布的数据,截至10月27日,今年以来已经终止审查的拟IPO企业达到57家,较10月中旬新增超过20家。令据证监会发行部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0月27日,证监会受理首发企业806家,其中,已过会77家,未过会729家。未过会企业中正常待审企业680家,中止审查企业49家。

  按照目前拟IPO企业排队的数量以及发行节奏,王珗瑾预计消化周期大约需要3年。王珗瑾分析,根据2016年7月14日和10月28日证监会披露的排队企业情况,在过去的3个半月时间内,中国证监会受理首发企业由883家降至806家,共消化77家企业。若不考虑未来可能出现的诸如IPO暂停等重大事件,按照目前的受理情况和发行速度计算,未来800余家企业大约要3年消化完成;若平稳提速过程进行顺利,消化周期或将缩短。

  另有分析人士表示,随着今年以来证监会依法、从严、全面监管工作的推进,以及加强对IPO各个环节、各类主体、各种违法行为监管执法的重要工作部署,IPO市场环境将进一步净化,有利于为将来加快发行节奏做铺垫。

责任编辑:李子聪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相关阅读

OPPO胜利因智能手机技术停滞

OPPO完全地复制了过往二十多年来,在饮料、保健品、家电和服装市场上一再发生过的“营销奇迹”。那么,为什么仍然会出现OPPO式的胜利?

人民币不会也不该大幅贬值

此轮人民币贬值的压力是自我实现的预期在起作用。应对这一措施,短期内必须坚定地管理投资者预期与资金流动。中长期来看,必须从现在开始采取切实措施,逐步调低中国的货币存量,从根子上稳定中国的金融。

为何德国对中国投资态度突变

“德国作为商业重镇之所以如此强大,是因为政界和经济界有个互不干涉的传统,这就保证了商业活动的独立性。如果德国政府对中国投资筑篱盖墙,只会让自家企业懒惰。”

东北地区已陷入“资源诅咒”

营商环境恶化实际上是东北经济困局的一种表象,是结果而非原因。之所以出现营商环境恶化这一结果,是因为“资源诅咒”、劳动力外流和人口老龄化、体制机制滞后等掣肘性因素的存在。东北要实现振兴,需正视与解决好这三大掣肘性因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