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讯 “2016中国企业竞争力夏季峰会”于6月28日在北京举行。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出席并演讲。
姚洋表示,当下世界正在进入低速增长时代,也正在经历“去全球化”的过程。英国脱欧就是非常明确的信号——整个欧洲都在对全球化表达着拒绝和不满意,而英国以一种更加激烈的形式,不惜以国家分裂为代价抵制全球化。
而聚焦中国,必须要思考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问题。“二战以来,能成功实现从低收入国家转变为高收入国家的数量仅有7个。我们生活在中国,把经济增长看成了常态,但是放眼世界,经济增长其实是非常小概率的事件”。
对于转型期的中国,姚洋表示,中国经济确实存在结构性的问题,但是也不能忽视周期性的因素。其认为,如果意识到周期性因素的存在,人们就不会太悲观,“周期一过,我们就会好了”。
姚洋称,虽然中国官方一直不承认经济周期性因素的存在,但中国经济确实有其自身的周期性。“官方很少承认经济增长有周期,实际上是有的”——1992年 以来有两个大周期,四个小周期。第一个小周期就是1992-1997年高速发展,第二个小周期1998-2003年低速发展,“那时候的通缩说白了就是衰 退,但是我们不承认”。“现在是通缩的低速发展,某种程度上是一种中国式的衰退,有增长式的衰退,中国特色的衰退”。
姚洋直言,意识到中国经济的周期性非常重要,对如何判断经济形势是非常有利的。“现在我们普遍陷入悲观当中,认为中国经济会一直减速下去,我认为这种长期的悲观有可能是没有必要的”。
姚洋表示,中国对世界的冲击才刚刚开始,技术冲击将会逐步发力。在其看来,中国的巨额储蓄意味着有创新的资本,无论是自己做还是海外收购。
此外,中国金融改革正在推进之中,以风险投资为例,“我们缺少的不是PE和VC,而是缺好项目”。“我估计未来10-20年里,你会看到很多诺贝尔奖得主是出自于中国的,现在的科学研究就是砸钱,你砸的钱越多,冒出科学家的可能性就越高”。
第三,中国在空间上也十分具有优势。姚洋称,中国是巨型国家,过去20年基本上是沿海地区的发展时代,如果内陆地区增长速度加快,就会形成巨大的动力。
“我们没有必要悲观,如果能把投资增长率保持在10-12%的区间,未来经济增长的潜力完全可以保持在7%左右”,姚洋表示。但其也强调,改革不能停顿,一定要有诚心。
姚洋建议,第一,要加大对专利和人才的保护力度。第二,减少管制,建立负面清单制度。第三,进一步进行金融改革。
在提到资本市场时,姚洋称,去年8月份发生了股灾,导致了监管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本来要出台的一些改革政策又收回去了,特别是注册制改革和上 海的科创板,“我觉得应该接着推进,我们一个巨型的国家,股市只容纳了三千家企业,这不可想象,应该容纳一万家企业,这样股市就能够更加稳定,也能给创新 型企业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责任编辑:张恒星 SF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