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福生科造假案的保荐机构平安证券被“没一罚二”,保荐人及律所等中介机构连带受罚。平安证券宣布设立3亿元赔偿基金,不接受此种赔偿方式的投资者有权继续起诉。
本报记者 杨颖桦 邱晨
北京、深圳报道
万福生科造假案终于了断。
“这次处罚是保荐办法出台以来最严厉的一次处罚。”5月10日,在北京召开的证监会新闻通气会上,证监会稽查局负责人如此评价。
其所指的最严厉处罚是指在2004年保荐业务办法出台以来,针对保荐机构的史上最重罚单,这张罚单落在了曾经以中小上市项目风光一时的平安证券[微博]身上。
证监会拟对平安证券及相关人员采取以下行政处罚和行政监管措施:对平安证券给予警告并没收其万福生科发行上市项目的业务收入2,555万元,并处以2倍的罚款,暂停其保荐机构资格3个月。
对保荐代表人吴文浩、何涛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30万元罚款,撤销保荐代表人资格,撤销证券从业资格,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对保荐业务负责人、内核负责人薛荣年、曾年生和崔岭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30万元罚款,撤销证券从业资格;对保荐项目协办人汤德智给予警告并处以10万元罚款,撤销证券从业资格。
而同日在深圳召开的平安证券发布会上,同样开创了A股的先例,平安成为了首家保荐机构因IPO保荐项目主动对投资者进行赔偿,平安证券宣布设立3亿元“万福生科虚假陈述事件投资者利益专项基金”。
最严厉处罚
在稽查局负责人看来,这次处罚有几大突破。首先是保荐制度实施以来,第一起针对保荐机构单独立案的调查。而这结果是,证监会将会暂停受理被立案稽查中介机构的新业务申请,即平安证券至今都被暂停接收相关材料。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负责人回应本报提问时指出,未来对今后其他的案件,包括天能科技、新大地等,也是单独立案调查。这意味着民生证券、南京证券[微博]目前也处于停止接收材料阶段。
其次,这是保荐制度实施以来,第一次对保荐机构在保荐业务中的行为实施暂停业务资格的处理。
但对于三个月暂停资格的具体处理,证监会创业板部负责人的最终解释是,期间不审理平安证券所办理的项目,如果发行人自行愿意更换保荐机构可以进行更换,如果发行人不涉及更换,在此其间,其项目都属于暂停状态,即相当于中止审核状态。
这意味着此前市场所理解的暂停资格期间必须撤换中介机构预期落空。据业内人士分析,对发行人来说,若选择更换中介机构则面临要撤下材料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发行人或不会选择更换中介机构。而这一解释或为此后涉及类似处罚的券商提供了先例。
此外,在罚没金额方面,对于平安证券等中介机构的处罚传统上是没一罚一,“这次是没一罚二,是最重处罚”。上述负责人指出。
更为重要的是,此次处罚开设了扩大追究责任范围的先例。在此前多个案例中,证监会一般选择对签字保荐代表人进行处罚,这次不但对保代进行了终身市场禁入的顶格处罚,还扩大到业务负责人、内控负责人还有协办人等。
这就包括了市场所熟悉的从平安转投至华林证券的三大巨头,包括现任华林证券董事长薛荣年、总裁曾年生、总裁助理兼投资银行事业部总经理崔岭。由于证券从业资格是资本市场的基本入门资格,该三人被取消资格或将对其高管资格带来影响,此外,其相应的保荐资格也会后续随之一起撤销。
针对审计机构,证监会拟对中磊会计师事务所没收业务收入138万元,并处以2倍的罚款,撤销其证券服务业务许可。对签字会计师王越、黄国华给予警告,并分别处10万元、13万元罚款,均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对签字会计师邹宏文给予警告,并处3万元罚款。
对于律师事务所而言,证监会拟没收博鳌律师事务所业务收入70万元,并处以2倍的罚款,且12个月内不接受其出具的证券发行专项文件;拟对签字律师刘彦、胡筠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10万元的罚款,并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相对于券商这种在证券期货监管系统下属的机构而言,会计师事务所本身隶属于财政部监管,从历史经验看来,其接收罚单时的处理空间相对更大。
早有绿大地案件时鹏城会所采用合并方式逃避证监会行政处罚的案例在前,此次,这种情况或将再度上演,中磊所已经采取与大信所合并的动作,这意味着本应起到极大震慑作用的取消证券服务许可,或又无法落到实处。
相对于中介机构的处罚而言,从目前证监会通报的处罚决定来看,针对上市公司的罚单或显得过轻。证监会拟责令万福生科改正违法行为,给予警告,并处以30万元罚款;对龚永福给予警告,并处以30万元罚款;同时对严平贵等其他19名高管给予警告,并处以25万元至5万元罚款。此外,拟对龚永福、覃学军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针对公司的30万元罚单,仅仅是针对万福生科上市后在2012年上市公司停产事宜没有及时公告而作出的行政处罚。
而万福生科、龚永福、覃学军的欺诈发行及虚假记载行为涉嫌犯罪,已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这意味着真正严厉的罚单或在后头。
3亿与3000万股
证监会宣布处罚决定的同时,平安证券则开创了A股的先例,成为了首家保荐机构因IPO保荐项目,主动对投资者进行赔偿。
平安证券5月10日下午召开媒体发布会,宣布设立“万福生科虚假陈述事件投资者利益专项基金”。该基金将用于赔偿符合条件的投资者因投资万福生科虚假陈述而遭受的损失。
平安证券表示,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有限责任公司将担任基金的管理人,负责基金的日常管理及运作,基金规模为人民币3亿元,存续期为2个月。
此外,该基金将采取“先偿后追”方式,即平安证券先行以基金财产偿付符合条件的投资者,再通过法律途径向万福生科事件的主要责任及其他连带责任方追偿。
“专项基金法律途径之外的一种选择,但绝对不是取代司法,未接受补偿的投资者,都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追偿相关责任方”,平安证券董事长杨宇翔称。
平安证券称,在补偿对象的选择及金额认定上,将根据规定,虚假陈述与投资者遭受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相关责任方应赔偿投资者的相应损失。
具体到万福生科案件,其虚假陈述涉及4个关键时点,招股说明书虚假陈述实施日;案稽查公告日;2012年半年报虚假陈述更正日;2008年至2011年财务信息虚假陈述更正日。
因此,根据上述三个关键时点,从2011年9月14日起至2013年3月2日期间买入万福生科股票,且在2012年9月15日、2012年10月26日、2013年3月2日三个关键时点中任一时点持有万福生科股票的投资者均属于该基金的补偿对象。
补偿金额的计算方法则按照:补偿金额=投资差额损失+投资差额损失部分的佣金和印花税+资金利息。
根据平安证券要求,投资者如果接受补偿,则表明其自愿放弃向万福生科虚假陈述事件的责任方再行请求赔偿的权利;不接受赔偿,可以依法提起诉讼,但需自行承担相应的诉讼成本及诉讼风险。
“我们将从7月2日开始派发金额”,杨宇翔称。据其介绍,本次赔付资金均来自平安证券的自有资金,将作为营业外支出,并对今年平安证券的利润带来影响。
此外,万福生科发行人方面,也做出了类似的尝试。万福生科实际控制人龚永福和杨荣华夫妇承诺将承担依法应当赔偿的份额,并将3000万股万福生科股票质押给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有限责任公司管理,作为履行赔偿责任的保证。
值得注意的是,证券业协会负责人对记者介绍,相关自律组织与投保基金等为此次发行人实际控制人与券商补偿方案,将免费提供服务。
“和解”机制探索
万福生科事件的行政处理目前已经进入告知阶段,这意味着行政调查处罚阶段即将告一段落,与暂停三个月等处罚早已有市场预期不同的是,平安与万福生科此次抛出的3亿元与3000万股赔偿计划,让市场惊讶不已。
事实上,这让人联想到在西方市场熟悉已久的和解机制,即责任人与投资者通过和解方式解决证券纠纷,可避免后续民事诉讼索赔的成本高昂与程序冗长。
但这在国内资本市场仍不成熟的现况下,不免引来很多争议。首先是此次平安证券等主动设立先行赔付机制是否会影响到行政处罚的公正性?
对此,证监会稽查局负责人回应指出,“对于平安主动先行赔付的行为,我们是支持和鼓励的,但是对于平安证券的处罚,我们还是本着从重、严格执法的原则。”
“没有花钱买平安的概念,也不是说现在市场环境已经成熟到足以推行和解制度,因为行政和解制度是个司法制度,涉及到很多的环节,目前来说这个条件还未成熟。”证监会新闻发言人指出,“但我们 乐于见到探索市场的方式来尽快地保护投资者利益,同时以市场化的机制加大约束。”
另一方面,对于上市公司方面探索这一机制而言,就涉及到更多的市场考量。
首先上市公司作为投资者共同分享权益的主体,由于其中个别人士的行为而造成的违法违规,其最终赔偿责任如何落在个人身上而非落在上市公司身上?
此次万福生科案件或提供了一定启示,“如果让上市公司罚款,是影响到投资者的。在此次事件中,万福生科是通过实际控制人股权质押来操作的。”证监会稽查局负责人指出。
事实上,目前已经有这种市场化协调机制在慢慢生成。证券业协会的一位负责人对记者指出,目前协会已经设立了调解中心,分驻全国各地,向投资者提供与证券公司纠纷调解服务。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