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兆寰 北京报道
5月15日第二届陆家嘴论坛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再度拉开帷幕,本次论坛的主题为“全球化时代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成为本届论坛关注的焦点。
随着中英签署相关备忘录,资本市场将加强合作,英国企业在中国内地交易所挂牌上市的进程预期提速,“国际板”再次成为市场焦点并引发热议。
不过,多位分析人士在接受《华夏时报》采访时表示,开设国际板可能红筹股回归先行。
“国际牌”立足长远
没有国际知名企业上市的交易所“国际化”无疑是空谈。国务院近期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未来将适时启动符合条件的境外企业发行人民币股票。
上交所有关负责人也多次强调,上交所的目标是建设国际一流的证券交易平台,国际板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由此,境外公司发行中国存托凭证CDR或直接在A股市场发行股票已摆上日程,这无疑燃起了外资企业登陆A股市场激情。
“长期看,国际板的推出,对于投资者理念、提倡价值投资有积极作用。短期看,推出的可能性不大。”国都证券策略分析师张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恒泰证券分析师孙旭东亦持相同观点,国际板目前看是很长时间以后的事情,短期来看,只是概念上的突破,在市场真正重新回到牛市之前,拥有实质性进展可能性不大。
“如果上海市政府决定要做的事,还是很快的。”一位市场人士坦言。
值得注意的是,国际板的提出,外资企业可谓第一时间借势表达上市意愿,纽交所、东亚银行等高层更是表示支持。其中,欧洲最大的银行汇丰控股有望成为第一家到内地挂牌的外资企业。
而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则直言:国际板并不是未来10-20年的事情,从资本市场发展报告到上海金融中心的建设,到中英签署备忘录,国际板的筹备已是按部就班稳步推行。
先“做好自己的事”
对于由中英资本合作引发的国际板大讨论,本报记者通过采访多方人士了解,目前最亟待解决的是中国经济问题、资本市场融资功能能否恢复、创业板成功推出等问题。
“一旦外资进入A股融资,前提肯定是,外资可以先进来投资,或者通过外资上市的平台,只能上B股,B股的一些问题还没解决呢!”一位中资银行理财顾问调侃道。
“这毕竟是一个重大利空,金融危机之下,我们必须先解决自身融资的问题,再说,一个事情刚开始讨论,相关制度没有制定,怎么可能马上开闸,耸人听闻。”上述人士如是说,“红筹回归可以,国际板短期不可能。”
“以刺激中国经济为主,以IPO为主,做好自己的事情是目前最重要的。”银河证券投行人士张先生一语中的,“不过,长期看,中国的资本市场是国际化的必然选择,未来人民币自由兑换,资本项目下的开放只是时间问题,况且中国PE高,在中国融资比较合适。”
上证所有关人士曾对外表示,目前没有时间表,至少要等到IPO重启以后。
“国际板开设急不得!”在知名财经评论员皮海洲看来,IPO没重启,境外公司怎能发行A股呢?更关键的问题是,IPO重启的前提是新股发行制度的改革。
皮海洲强调,目前的发行制度问题,不仅源源不断地制造着大小非、大小限,同时更严重损害了公众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上述问题不解决,国际板带来的将会是“洋大限”、“洋小限”。
红筹回归先行国际板
记者注意到,尽管多家外资企业对登陆上海“国际板”均表示出浓厚兴趣,不过最终何时成行仍是未知数。
在多数人士看来,境外企业在中国发行股票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牵涉到证监会、外管局、发改委等多个职能部门,并与人民币自由兑换密切相关,顺利推出国际板仍需一段时间。
“不过,红筹回归有望提速,中国移动已做好准备工作,因为市场大跌才会搁置,一旦IPO恢复,该回来的回来,外国的好公司,再一步步进来。”一位接近管理层的人士如是说。
有消息显示,中移动、中海油等在内的多家红筹公司已向国务院递交发行A股上市的初步文件,并等待批示。
西南证券研发中心副总经理周到亦指出,境外公司到中国内地来上市,需要符合《证券法》、《公司法》规定的条件和程序,需要证券监管部门出台一系列的规章。
“如果发行存托凭证,也必须先解决技术和法律上的问题。但既然我们已经有开设国际板的规划和承诺,相关工作必然会不断推进。这样,它依然可以给本轮行情带来想象。”周到指出,创业板开设后,筹备国际板的话题可能成为本轮行情中的又一根接力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