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华夏时报:证监会人事变动传闻惊扰市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22日 01:14  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付 刚 北京报道

  上海一家金融企业的副总经理11月19日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有关证监会一些高层人士可能在明年3月前发生人事调整的消息,近期一直在投资界议论纷纷。

  尽管证监会未予证实,但尚在酝酿中的证监会高层人事变动,依然让基金、证券公司内部一些听闻相关消息的人士开始调整所在公司的投资策略。

  《华夏时报》记者获知,不少机构投资者认为监管部门高层人事可能的调整,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证券市场一些利好政策的推行速度,这让他们在当前的市场行情下不敢采取太多激进的操作手法,而普遍趋于保守。

  从最近两周A股市场的走势和资金流向看,似乎也在佐证这种趋势。在中央政府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出台后,私募基金表现极为活跃,而从监管部门获得信息更为灵通的公募基金,要么踏空,要么在私募基金的拉抬基础上,选择高位获利出局。

  人事调整酝酿中

  那位金融企业的副总对记者强调,关于人事调整的动向虽然他们难以向证监会求证,但并不妨碍他们四处托关系打听相关变化进展的好奇心。

  “这不由得让大家不敏感。事关人事变化,主管领导如果更换,监管思路要是发生一些调整,对我们的业务推进、行业发展的影响会很大。”

  在这位人士看来,变动可能性较大的是现任证监会副主席范福春。证监会网站的公开信息显示,范福春1993年即进入证监会,最初任上市公司部主任,1997年始任副主席,至今已11年。

  此前,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以下简称“中金所”)于两年前成立时,业界曾经盛传范福春将前往,但此后由于股指期货一直未推出,中金所也没有业务运行,有关范福春空降中金所的传言逐渐沉寂。上海这位副总经理告诉记者,有关范福春最新去向的版本是赴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登公司”),但这一消息并未获得中登公司的确认。

  此外,现任证监会的另一位副主席也可能离任。

  不过,上述副总经理表示,他们并不知晓这位副主席如果离任,将会前往何处。

  记者注意到,有关证监会高层的人事变动其实从去年底即已拉开。2007年12月,已在证监会副主席岗位上任职5年的屠光绍,赴上海任分管金融的副市长。

  记者同时获悉,在此轮人事调整中,北京市政府一位高层或将调至证监会出任副主席。但这些人事调整消息均未获得证监会证实。

  影响投资判断

  在一些A股市场的机构投资者看来,证监会高层的人事调整尚未落定,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证券市场一些利好政策的推行,从近期证监会几乎没有政策出台即可见一斑。这进而会让他们在当前的市场行情下不敢采取太多激进的操作手法,而普遍选择趋于保守的市场策略。

  记者查阅Topview数据发现,上述思维透露的矛盾在近期二级市场的资金流向中已有所反映。公募基金与私募基金对后市的判断分歧,似乎正在加剧。

  以中央政府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出台后拉动铁路股群体飙升为例,私募基金之间互相拉抬是铁路股上涨的幕后主要推手,多数涨幅较大的股票背后,前五大流通股东很大部分是私募基金,而公募基金要么踏空,要么在私募基金的拉抬基础上,选择了高位获利出局。

  在具体上市公司的操作中,12只基金在11月前半个月,对中铁二局一直表现为净卖出;22只基金以及QFII聚居地中金北京建国门外大街营业部和申银万国上海新昌路营业部,对中国中铁都选择了获利出局。

  中信证券一位不愿具名的研究员向记者分析指出,如果证监会可能发生的人事调整情况属实,公募基金与私募基金的操作分歧就很容易理解。

  “公募基金中的很多高管原本就出自证监会的各个部门,他们对于监管部门的这类消息会很敏感,获知的渠道也比较多。而私募基金未必有这类便利。因此,出于对人事调整期间相关政策推进力度可能放缓以及监管风向会否微调的担忧,公募基金目前相对保守的策略也就在情理之中。”

  这位研究员的判断得到了北京一家私募基金的基金经理郝建斌的认同。

  郝建斌11月20日晚向《华夏时报》进一步分析指出,从他们观察到的11月以来机构等主力资金动向看,意味着短期A股难有更大的表现机会。

  其理由主要是,在4万亿元刺激方案引发的当前这轮反弹行情中,以基金为首的主流机构投资者,对于几乎被轮番炒作的受益板块表现得极为冷静,基金并不是这波反弹行情的主导者。

  “如果基金没有果敢参与当前的反弹,反而让我们这些私募基金、散户投资者占先,手握重金的基金一定不会善罢甘休,股指又怎么可能走得太远?”

  在信达证券分析师黄祥斌看来,近期市场的表现确实侧面表明当前投资者对于后市的分歧较大。他在11月21日上午提供给记者的研究报告显示,分歧的根源之一是随着时间的推移,4万亿方案带给投资者的爆炸性冲击效应在逐步减弱,而随着方案细节的逐步明朗,引发了投资者对4万亿可能产生的效果的疑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