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业内人士认为,因细节未明,该拟定中的举措短期难成实质利好
【本报讯】(记者 黄炎)对于促成大盘报复性反弹的诱因,市场昨日流传数个版本。其中包括:证监会将推出“二次发售”完善“大小非”的减震机制,融资融券将在奥运后推出,管理层将出台千亿级经济刺激方案,暂停新股审批等。
事实上,证监会上周在答记者问中,已明确提及进一步完善“大小非”流通的大宗交易机制。如研究通过券商中介达成交易,引入“二次发售”机制,完善大宗股份减持的市场约束、减震和信息披露制度。昨日又有传言称,通过该机制,“大小非”解禁可能通过类似IPO方式由券商承销,此举将增加券商的投行业务收入。
对于“二次发售”规则近期有望出台的猜测,证监会有关人士昨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中表示,关于“二次发售”的细则正在研究中,目前有关规则尚未确定。
而不少专家在采访中表现得“不以为然”。中央财经大学教授贺强表示,所谓“二次发售”仅停留在研究阶段,尚难形成实质性利好,且国资委的态度尚不明朗。但可以肯定的是,规范“大小非”减持必须出台具体的执行措施。
资深市场人士叶檀则认为,昨日市场暴涨预示着后市必有实质性利好出台,但“二次发售”的利好效应仍需视具体规则出台。新规只有和“大小非”减持的大宗交易平台衔接,更方便“大小非”找到大宗交易买家,与二级市场之间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防火墙”,减小对二级市场的冲击才能构成实质利好。
叶檀表示,短期来看“二次发售”只是诸多利好因素中很小的一部分,而市场正在预期“后奥运”时期实质性“维稳”举措的出台。除了规范“大小非”以外的措施,通过增加外资进入A股市场数量,以及推出融资融券,减少接盘“大小非”压力等,进一步放松资金面的实质性举措值得期待。随着近月来已解禁“小非”的抛售量不断增加,管理层有可能吸收前几次“朦胧”政策造成市场恐慌的经验,推动切实利好的出台。
也有券商人士在采访中称,虽然“二次发售”短期内出台的可能性较小,但券商参与“大小非”的流通进程早已有之,“二次发售”很可能是对该业务进行进一步规范。据透露,券商一直以投资顾问形式为“大小非”提供投资“建议”,并收取“顾问”费用,但目前只占券商收入的很小部分。
该人士还称,“二次发售”一方面将为二级市场提供“缓冲”,同时也考验券商的定价能力。券商目前主要收入仍来自经纪业务,因此“二次发售”未必对所有券商都构成利好。且“二次发售”的收费标准,以及是否归属投行业务等相关细节尚未公布,而有关部门也必将对券商资质等作出限制。
相关报道: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Topview专家版 | |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 点击进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