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限售股二次发售细则正抓紧制订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20日 07:08  证券日报

  通过制度安排缓解大小非解禁高潮压力

  □ 本报记者 闫立良

  股权分置改革后,大小非与其他有限售期的股份在本质上都是流通股,只是限售期限各有不同。大小非“冲击波”将伴随市场3年。由此不难看出,对大小非解禁进行制度上的规范迫在眉睫。

  从公开认可大小非解禁是一个“新问题”,到主动采取措施对其进行疏导,监管层充分认识到了对大小非解禁给市场带来的影响。今年以来,监管部门针对大小非解禁、减持等全流通市场的新情况,不断完善相关的制度安排,引导解除限售存量股份有序转让。比如规范大小非减持信息和让减持超过1%的大小非上大宗交易平台就是一种制度上的疏导。

  但随着解禁高峰期的来临,现有的制度疏导已经无法有效缓解市场压力。

  在这种背景下,监管层向市场传递出信息:要进一步通过制度来缓解大小非减持压力。具体包括,研究通过券商中介达成交易,引入二次发售机制,完善大宗股份减持的市场约束、减震和信息披露制度;开发可交换债券等市场流动性管理工具;与国资委协调,建立实时监测系统,对国有股份转让情况进行监管。

  二次发售就是一个新引入的概念,受到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在美国,二次发售又被称为二次发行,是指公司的主要个人或机构持股人对公众发售其限制性股票。

  另有研究人士介绍,二次发售机制应类似于香港的存量发售机制,通过寻找合适的大宗股权长期买家,在不会对二级市场股价造成持续冲击的前提下,实现大宗股份减持。

  一位私募人士则认为,二次发售实际上可以看做是一个多方互相妥协的方案,一方面要求大小非获得合适的定价,另一方面要引入增量资金对释放出来的大小非股票进行“承接”。

  目前,关于二次发售的细则正在制定中,方案将充分考虑和平衡各方利益。

  该私募人士表示,二次发售的成功与否,关键是看增量资金的介入。而开发可交换债券等市场流动性管理工具的本质应为鼓励大小非通过发行带转换期权的债券,从而在延缓减持时间的同时提高减持条件(即价格)。可交换债券对长期增量资金应该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中国证监会日前发布的《关于修改<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第六十三条的决定》(征求意见稿)缩短了时间、简化了手续,就是对预期中的二次发售刺激并购的一个制度补丁。

  通过券商中介引入二次发售机制,虽然最终仍然是减持,但在监管层看来,这样可以增加流通环节,将大小非减持过程拉长,放缓大小非减持的速度,从而达到降低大小非冲击力度的作用。

  分析人士强调,大小非减持机制的进一步完善是必须的,但在具体措施没有出台之前,针对大小非减持疏导的任何讨论都可能触发其加速减持。大小非问题的关键是大小非的持股价格对二级市场估值体系的冲击。至少在细则出台之前,大小非因为害怕既得利益受损而急于抛售是意料之中的。

  在全流通背景下,监管部门更侧重于制度维稳的思路已经非常清晰,但这些政策的推出进程还需加快,才能让投资者消除疑虑,看清方向。

  中国军团在北京奥运会上获得了多项历史性的突破,投资者也渴望中国的资本市场能够在财富效应上成为各国的垂范。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不支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